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弘浍 《创造》2004,(5):44-45
小桥流水的丽江古城,着披星戴月羊毡的纳西人,其汉诗汉文亦吟诵有致,泼墨成章.古城揉合着汉文化、东巴文化,其韵味让人深深地领略一个民族在文化生态中式微与兼容、守护与吮吸的姿态与历程.  相似文献   

2.
丽江坝地处低纬高原川、滇、藏交界处,山河壮美,独树一帜,闻名于世的丽江古城盘踞其中,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自古以来是汉、藏、白、纳西等民族文化、经济贸易的枢纽,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及兵家必争之地,经过长复杂的民族融合,多元文化的交汇,漫长历史的沉淀,形成了丽江古城匠心独运的气韵神采.  相似文献   

3.
"化賩":丽江古城纳西人社会整合中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转型、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整合及文化融合的要求,使得丽江古城纳西人的"化賩"发展到现在由原先单纯以金钱储蓄和物质互助为目的而自发组成的民间金融互助组织,演变成不同社会群体为社会资本而构建一个新的逾越家庭、家族、民族和地域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一民间组织在转型期对社会整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是纳西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陈眉江  蒋鸿兴 《创造》2007,(10):54-55
云南省推出的60个特色旅游小镇,相当一部分是壮、傣、瑶、哈尼、彝、苗、纳西等民族聚居地区,建筑以明清建筑为主体,也保留少量的元代建筑.因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又产生了多元文化,各地建筑风格有其相同点,也有区别,又形成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木崇根 《创造》2011,(11):72-73
玉龙县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以纳西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文化是自治县的最具特色的根,是全县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纳西人秉承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具体体现为:一是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和习俗;二是善于学习借鉴,在各民族文化碰撞交流中,融他民族之所长为纳西族之所优,始终保持了纳西民族的鲜明特点;三是重教兴学,留下来“天雨流芳”牌匾、“万卷楼”等崇文崇教的优良传统;四是善于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五是与邻为善、与邻为伴,保持了境内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6.
来过丽江的人都知道这里居住着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纳西族,很多人被纳西人建造的丽江古城的美折服,很多人为纳西人演奏的纳西古乐倾倒,还有很多人被纳西人书写的远古的象形文字吸引着久久不愿离去……  相似文献   

7.
张志锋 《前沿》2023,(6):69-77
地处藏彝走廊南部的丽江纳西族地区,自古以来不同民族的宗教文化在此交融。道教自东汉创立以来,吸收西南地区民族巫术等成分,在纳西族先民中初步传播。明清时期,道教分别受到土司制度以及改土归流政策的影响,进一步在纳西族领主阶层以及普通民众间广泛传播,推动着纳西族对中央王朝以及汉文化的认同。道教在纳西族中的传播充分体现了藏彝走廊上多元文化的交汇以及纳西族对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的塑造和认同。  相似文献   

8.
杨勇  和平 《创造》2000,(12)
西部大开发,旅游要先行。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一个成功的旅游景区,离不开文化的参与和注入。文化是旅游业持续发展有力保证。一个民族没有文化,就意味着精神的死亡,同样,一个旅游景区没有了文化,就会在短暂的暄嚣和热闹中走进寂灭。  未来旅游业的开发者和经营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旅游文化意识,把旅游产业视为文化性很强的事业,特别是随着旅游业的深度开发,以文化旅游为内涵的旅游将会超越以观光为特点的旅游。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正是以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优势,赢得了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广大游客的青睐。  东巴文化、纳西古乐和摩梭母系文化,是丽江地区民族文化的三大品牌,是丽江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特色文化资源,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东巴经书被称为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纳西古乐被称为“中国音乐活化石”,摩梭母系文化被称为“人类母系社会的最后一片净土”。丽江旅游业开发的成功之举在于形成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研古城为载体,以游览古城,欣赏东巴文化、纳西古乐、纳西饮食服饰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以特色资源发展特色经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地处泸沽湖景区的永宁,应立足于以声名远播的泸沽湖为载体,形成以游...  相似文献   

9.
寻访绿雪斋     
我从小生长在丽江古城。去年11月,我又回了趟古城。让我惊奇的是,在小城里,我发现了“绿雪斋”,一个让你感觉比古城更为古老的地方。绿雪斋其实是一个茶馆的名号。丽江的茶室、茶楼很多,但绿雪斋在文化圈里很有名气。我此次回到丽江,主要是为了调查了解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情况。丽江县民委的和洁珍老师建议我去绿雪斋采访一下茶馆的主人于涌先生。她告诉我于涌先生收集了许多纳西族民间传统工艺品,前段时间还举办了一次“纳西族民间传统工艺收藏展”,不知是否已经结束。民间传统工艺当然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  相似文献   

10.
《今日民族》2011,(3):20-24
玉龙县作为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集“三江并流核心区——老君山”、“东巴文化古籍”、“丽江古城——白沙古镇”的三项“世界遗产”桂冠于一身,同时还拥有宝山石头城、白沙壁画、纳西古乐、白沙细乐等丰富的人文资源。玉龙县委、县政府立足于文化资源富集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文化兴县”战略,全力推动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丽江纳西族的社区资源管理传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东巴文化“人与自然是兄弟”的传统观念对社区资源管理有着深刻的影响 ,丽江纳西族村寨社区资源管理有许多传统习俗 ,包括社区组织、管山员和乡规民约的种种社会功能 ,以及良好的社区资源使用与管理方式。只有充分发扬各民族传统文化中所存在的理性生态保护意识 ,调动民众的生态保护自觉性 ,完善传统的社区资源管理机制 ,才能保护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木基元 《思想战线》2002,28(3):68-70
民族服饰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纳西族服饰流变的研究和纳西族服饰的传承推广 ,为各民族服饰的保护传承提供了一个范例。继承、创新是弘扬民族服饰文化的根本 ,要以文化互动的视角和观点 ,正确认识民族服饰的重要价值 ,搞好舆论宣传 ,并与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 ,走与旅游同步发展的道路。从实际出发 ,采取分类指导、全面启动的原则 ,从而加快与世界的接轨 ,是我们传承和发展民族服饰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为了强化新疆各族群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国人一方面引进新兴的民族学、社会学知识,来描述、辨识这些国族内的"他者";另一方面又通过对西北各族群的族源历史与文化特征的书写,强调其与汉族在文化与血缘上的历史纽带与融合,并指出应融合各族群文化共同建构中华民族新文化;最终,提出经由新疆的现代化开发促使新疆走上现代化道路,缩小与其它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差距,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羌族与白马藏人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振明 《思想战线》2000,26(5):39-41
羌族与白马藏人源于古代同源的羌族和氐族,是两支地域相邻且文化相近的族体.其文化的相近主要表现在生计、生活、宗教、习俗等方面,但由于历史原因,两种文化也存在一些差异,羌族受汉化较深,农耕业较先进;白马藏人多受藏文化影响,农业生产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15.
文旅融合背景下“坐妹”旅游演艺舞台真实性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演艺作为文旅融合的生动样本,承载着一方文化底蕴的同时更是提升了旅游体验。文章基于舞台真实性理论,探讨了"坐妹"从侗族民间习俗到旅游演艺的活态演变。东道主将自身熟知的文化习俗搬上舞台,通过对建筑、服饰、语言、乐器、场景、场地和人物等要素的细致刻画和摸索创新尽可能地还原了文化本身,游客也能从这些细节中窥探其"真实性",游客对于真实性感知往往会影响其旅游体验。舞台真实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民族文化舞台化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基因的传承和表现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化是文化经济一体化的显性阶段,由于国情的差异,中西方的文化产业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并表现出科教产业、休闲娱乐产业、传媒产业、体育产业等共同的产业形态。当代文化产业化在优化经济结构、推动文化独立以及确保经济与文化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功效明显,但同时也带来了文化价值贬损及享乐主义泛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7.
课题组 《思想战线》2001,27(4):89-92
云南佛教文化具有多民族性的特点.佛教最初传入云南的地区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很多少数民族都接受了佛教的影响,同时又在其中注入本民族的文化要素,使之呈现出多种文化交融的特点.云南佛教文化的多民族性特点不仅反映为文化的多样性,而且还表现为文化的一体性,这折射出云南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揭示出云南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文学和美术结合的艺术种类,台湾绘本文体具有借助图画进行具象表达的文学修辞手段,其文本通过线条、色彩与语言结合的符号系统和技术手段实现了意义象征,其中的配图文字具有超逸于说明文字的文学功能。自1980年以降,当代台湾绘本艺术已成为一种流行娱乐文化,此种台湾绘本文化现象具有消费文化的特征,是消费社会里适合大众审美心理和现代社会文化传播及市场运营机制的成功创意范例。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 先有地区性的局部统一, 再逐步向多元一体过渡。从西南的地理环境、早期的文化起源、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及中原王朝的互动关系、郡县制度对西南民族融合的影响和西南民族内部多元一体的形成等方面看, 这一历史规律在西南民族的发展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