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以人民群众为本",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这些关于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反映了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主义观点,体现了我们党切实把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做好群众工作是坚持党的宗旨和落实党的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经济体制变革转型,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社会问题复杂繁多。党的群众工作环境和群众工作对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只有不断丰富群众工作内容,拓宽群众工作渠道,改进群众工作方式,才能适应群众工作的新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群众工作,要以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为基本前提,以坚决维护群众利益为根本目的,以努力实现有效沟通为重要载体,以认真改善体制机制为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张书林 《党课》2013,(19):10-17
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了“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命题。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鉴于此,必须从“要讲群众感情、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大力整治党内不正之风和惩治预防党内腐败、建立健全人民民主运行机制”等基本路向入手,努力做好切实防控脱离群众危险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职以来,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群众既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也是落脚点,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党必须发扬优良传统,坚持群众路线。深刻分析和准确把握当前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新形势下提高群众工作水平的新途径,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已成为当前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华诺  周竞风 《理论建设》2020,36(2):27-3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具有划时代意义,思想解放与体制机制变革的互动是贯穿其中的纽带。面对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要以党的自我革新带动体制机制在不断回应人民关切中完善,以反映群众关切的制度保障生动活泼的社会氛围,以良好的社会氛围推进制度的认同和执行,在层层递进中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少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问题直接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危及党的执政基础。、我们从三个维度提出解决的思路:一是确立人民第一理念,教育党员干部用好手中的权力,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二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彰显执政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夯实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以科学的群众工作方法为抓手,提高党员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和能力,保障群众工作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了“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命题。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脱离群众成为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原因就在于:长期脱离群众将会使党丧失执政合法性,从而危及党的执政地位。鉴于此,必须从“要讲群众感情、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大力整治党内不正之风和惩治预防党内腐败、建立健全人民民主运行机制”等基本路向入手,努力做好防控脱离群众危险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做好群众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最大优势,是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正确认识群众工作重要性,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是我们党适应新时代新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新时代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牢记党的宗旨,树立一切为了群众的思想,创新群众工作体制,完善群众工作服务机制,提高群众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取得太原战役的胜利,1948年末及1949年初,党在晋中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组建了太原区,并设立民力科和民众工作委员会等专门的群众动员机构,合理布局运输网点,有效地动员了人民群众参与太原战役后勤保障工作。在党的动员和领导下,人民群众在粮食供给、后勤运输、军需物资保障、战地卫生勤务保障等方面为太原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全面总结太原战役中党的群众动员工作的历史经验,对现今党动员人民群众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党的群众路线与"中国梦"是高度契合、有机统一的,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和生命线。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必须依靠制度建设来加以保证,通过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密切联系群众机制、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长效机制等群众工作制度机制体系,真正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本质特征,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而不被困难和敌人所压倒的立党之本、力量之源和生命之基。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事业就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需要通过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及先进的制度、有效的机制,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代表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我们的全部工作,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利益观是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的观念体系,是纯粹的人民利益观。我们党的利益、阶级利益与人民利益高度统一,党的人民利益观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切实贯彻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丰富发展。我们党致力于建立、巩固和扩大最广大人民根本一致的利益基础,通过调整社会利益关系不断完善人民利益的实现、发展和维护机制,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制定和执行政策,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4.
做好群众工作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途径。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对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这是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宗旨所决定,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更是建成美丽中国的需要。维护群众权益主要是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需要织就“三点”机制格局。  相似文献   

16.
利益共享是利益主体在合理差异和互惠共赢基础上形成的对社会共同利益的公平享有。在此视域下,党群关系的实质就是政党与群众之间以利益为纽带的服务与引领关系,是政党所追求的价值和维护的利益与人民群众所依赖的价值和需要的利益之间的一致性问题。因此,从政党功能、唯物史观以及党的奋斗历程来看,实现利益共享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内在要求和运作机理。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要落脚到机制创新,主要包括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以及利益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一、完善领导干部授权机制,实现"权为民所赋"做到权为民所赋,就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一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坚持群众路线,意味着要正确处理党同国家权力和群众的关系,意味着党要保证和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也是我们部队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因而,坚持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  相似文献   

19.
《先锋队》2005,(19)
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近年来,阳曲县地税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相似文献   

20.
正要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就要从提升群众健康水平、群众可支配收入水平、群众住房保障水平、群众社会互信水平、群众休闲娱乐水平、群众工作满意水平6个方面着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