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子孙留下什么样的遗产?在这个问题上,古代的许多有识之士颇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东汉有个杨震,历任太守,为人清廉慎独,不受贿赂,历史上留下了"震畏四知"、"暮夜却金"的佳话。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官吏中,杨震能保持"性公廉,不受私谒",已属难得,更可贵的,是他的"遗产观"令人振聋发聩。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五位清官:"一钱太守,二不尚书,三汤巡抚,四知先生,五代清郎。"这五人,在各自的年代都深受百姓爱戴,你可知他们是哪五位清官?"一钱太守"指的便是后汉刘宠。此人乃是宗室之后,汉明帝刘庄的玄孙。刘宠担任会稽太守之时,勤于  相似文献   

3.
数字与官声     
<正>近来偶尔翻阅史书,对书中五位"数字廉官"之为颇有感触。五位官员廉洁自律,清贫如洗,一心为民,可谓圣人之德,君子之行!后汉会稽太守刘宠,一生廉洁为民,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卸任时,乡亲们送一百钱作为路费,但他婉言谢绝,只拿了一个钱作为纪念,从此"一钱太守"的美名就传开了。明朝尚书范景文,为谢  相似文献   

4.
刘诚龙 《唯实》2013,(2):95-95
陈鹏年是湖南湘潭人,康熙年间考中进士,先后任西安知县、江宁知府、苏州知府,到了康熙末雍正初,还任过河道总督,省部级了。看其履历,顺风顺水的,一路高歌;却不知,他一直做着清朝的清官,却几度蹲过大清的大狱——捉到牢里被关,是因贪钱?不!是因廉正;是因害民?不!是因爱民。  相似文献   

5.
<正>人们曾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来抨击清代官吏腐败,而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甘肃省宕昌县一把手王先民,任职县委书记三年多时间,却已敛财15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6.
官癖     
吴昊 《廉政瞭望》2007,(11):58-58
明朝时候,一太守死在任上,阴魂不散,每日黎明,衙门点卯,他必乌纱束带,打扮整齐,坐在堂上,吏役叩头,微笑点头,接受礼拜。太阳一出,就消失了。到了雍正年间,一位姓乔的太守来此上任,衙门里的人将此事告诉他,乔太守说:"此  相似文献   

7.
<正>《诗经·大雅·荡》有句名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唐朝政治家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意思都是指,做人、做事、做官肯善始的很多,但能善终的却很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东汉的"四知太守"杨震和"一钱太守"刘宠,一个"赴任严拒黄金十斤",一个"离任仅受铜钱一枚",他们始终如一,可谓"来也两袖清风、去也清风两袖"。于成龙为官以廉能著称,平生三次被举为"卓异",被康熙皇帝誉为"天  相似文献   

8.
说“廉”     
廉吏自古有之,曾留下了许多佳话。 钱太守:后汉会稽太守刘宠居官清廉,离任时由阴县几位老人以100钱相赠。刘宠先是婉言谢绝,最终因盛情难却,只接受一钱。时人誉为“一钱太守”。 二不尚书:明朝内阁大学士范景文为拒亲朋好友相求,在门上贴出“不受嘱、不受馈”字,以明心迹、获“二不尚  相似文献   

9.
《前线》2020,(8)
正后汉三国时,南阳太守王畅洁身自好,生活俭朴,衣食住行比其下属还不如。他的学生刘表就进谏说:"奢不僭上,俭不逼下。"意思是说,我理解你这样紧巴巴地过日子,是想为端正吏治带个节俭好头,可是,你想过没有,这样做会对下属产生一种压力,让他们很不好办。和你一样俭朴吧,他们不愿意委屈自己;比你过得好吧,他们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虽然“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贪官污吏不少,但也不乏洁身自好、为政清廉、出污泥而不染的“清官”。“清官”们或赋诗拒贿以明志,或题文撰联以自诫,也有世人作诗赞颂他们。东汉庐江太守羊续是位清官,从不为不义之财所动,“布绸穿败,糊纸补之”。府丞焦俭两次给他送鱼,他都令人将鱼悬于屋檐,任其晒成臭鱼干。明代于谦写诗赞道:“喜剩门前无贺客,绝胜厨传有悬鱼;清风一枕南窗卧,闲阅床头几卷书”。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15,(9)
<正>第五伦,字伯鱼,东汉时官员。复姓"第五",章帝刘炟即位后,第五伦升任司空,成为"三公"之一。第五伦虽然长期身居高位、俸禄优厚,但他从不骄奢淫逸,生活十分节俭。担任太守时,他常常自己动手割草喂马,妻子亲自下厨房烧火做饭。每领到俸粮,除留下自己一家食用之需,其余全部赠送或以最低价卖给百姓中的贫困者。升为司空后,他依然"不修威仪"。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摆官架子、不装  相似文献   

12.
正①三国末期至西晋初期,胡质、胡威父子俩都以清廉著称。胡质在魏文帝时官至东莞太守、荆州刺史,是当时有名的清官。其子胡威,在青少年时期就有远大的抱负和正直的品质,晋武帝时官至青州刺史。②胡质任东莞太守,他在东莞九年,政通人和,上下称颂;到荆州任刺史后,他的政绩依然卓著。他任职之处,形成了"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的富庶局面。  相似文献   

13.
讽贪官联     
《新长征》2007,(6)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微服私访至松江,正巧遇上当地知府请客。乾隆旁若无人,径直来到宴会大厅,大模大样地入座后就大吃二喝起来。知府听说来了个不速之客,如此傲慢无礼,十分恼怒,立刻出来见他。但见他狼吞虎咽、旁若无人,便强压怒火,决定先试一试他有无才学,然后再收拾他。知府走过来对乾隆说:"我有一个上联,请你对出下联后再吃好吗?"  相似文献   

14.
南宋官员马光祖担任京口县令时,当地权贵福王强占民房养鸡喂鸭,反状告百姓不交房租。官司到了衙门,马光祖实地勘验后,判决道:"晴则鸡卵鸭卵,雨则盆满钵满;福王若要屋钱,直待光祖任满。"明代时,一年仲春,两户农民的牛顶斗在一起,一牛死去,一牛受伤。两家主人为此大吵大闹,不可开交,当地的县令也难断此案。这天,两家主人听说太守察访民情路经此地,便拦路告状。太守问明情况,当  相似文献   

15.
杜敦科 《党课参考》2020,(3):110-115
丁宝桢是晚清有名的廉吏。他曾任江海关监督、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职。光绪二年(1876年)初,其长子丁体常被吏部以知府衔发往山西候补,先后署太原知府、蒲州知府、大同知府、潞安知府、山西河东道等职。其间,丁宝桢与长子有频繁的书信往来。在家书中,首要内容是谈为官之道。他结合自己的从政经验,教导丁体常如何爱民养民、清正廉洁、勤于司政,使其成就一番功业。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江阴市自来水总公司原总经理兼党委书记刘荣宜,在任七年,敛财千万元,连"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官僚都会自叹不如.  相似文献   

17.
“一钱太守”与“十钱主簿”“一钱太守”指的是汉代刘宠,因其政绩显著,被提升为将作大将(主管朝廷修建的官员)。临行前,郡内六位白发老翁,为表民意,均出一百文钱相送,刘宠不收下就不能离开。刘宠无奈,收了每人一文钱,留下“一钱太守”美名。“十钱主簿”指的是北魏元庆智,生性贪鄙,作太  相似文献   

18.
正"阳奉阴违",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晚清文学家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写道:"嗣后不准再到秦淮河吃酒住夜,倘若阳奉阴违,定行参办不贷。"第四十七回写道:"亦曾当面劝过他,无如卜知府阳奉阴违,也就奈何他不得。"可见,阳奉阴违并不是时下的"专利"。可如今,打着"坚决照办"这一幌子高调表态,却不行动、少行动的作风,俨然是"阳奉阴违"的"新变种"。  相似文献   

19.
来龙巷     
<正>清光绪年间,来龙巷与柴家巷(今邹容路下段)交界处有一座旌表明代成化十九年(1483年)廷试第二名(亦称榜眼)刘春的牌坊,上面雕刻有两条龙和"来龙进宝"四字,来龙巷因此得名。重庆城较早的书院设于来龙巷。1893年,重庆知府王遵文在来龙巷建立渝郡书院。1897年,东川书院分置致用书院,1901年,致用书院又分出算学书院(亦称经学书院),设于来龙巷。1906年,重庆知府高增爵在来龙巷创办了重庆最早的高等学堂——重庆公立法政专门学堂(1916年并入四川省立法政专门学校)。1929年,由杨一  相似文献   

20.
谈“忙”     
《儒林外史》里有一位蘧太守,生性恬静、不慕荣华。他在南昌为官期间,追求讼简刑清、无为而治,因此衙门里只有三种声息: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续任的王太守,却是个能吏,把这三种声息,变成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衙里衙外,一片繁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