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正经历一个空前艰难的时期。目前,虽然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渡过了经济危机的最严重阶段,但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仍未摆脱困境。1983年,随着西方世界经济开始逐步回升。也出现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恢复的因素。估计,1984年发展中国家可望走出经济的最困难时期。因此,回顾80年代初期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后的越南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6年底越共决定实施经济革新与对外经济开放的方针与政策。之后越南经济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逐步地转为稳定增长 ,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提高。 2 0世纪 80年代下半期( 1 985— 1 989年 )平均增长 5 1 % ,90年代上半期 ( 1 990— 1 994年 )平均增长 7 3% ,1 995年9 5% ,1 998年 9 3%。1 997年 7月从泰国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很快地波及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东亚地区 ,形成一场破坏力极强的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后 ,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 (或地区 )经历了两次经济衰退与两次经济复苏 :第一次经济衰退 ( 1 997年 7月— 1 999年上半年 )与第…  相似文献   

3.
80年代,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停滞或倒退,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这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困难的结果。90年代,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仍然十分严峻。只有改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才能从根本上缩小南北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以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推动下,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实行了旨在发挥市场作用、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的调整和改革。虽然目前各方对调整的成效看法不一,但调整的实践却为90年代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一、稳定宏观经济与调整经济结构两者相辅相成宏观经济的稳定是一切调整和改革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同时,只有调整和改革取得成绩才能使稳定的局面真正巩固和持久。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遇到了经济增长停滞、高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的问题。而东亚地区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地区)及时采取了稳定宏观经济的应急性措施,使经济走上了健全发展的轨道。整个80年代东亚地区人均GNP增长率达6.3%,被称为世界经济的“亮点”。其他地区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则由于种种原因长期未能摆脱通货膨胀、外债负担的困扰,以致经济和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5.
一.发展中国家的危机与IMF的结构调整措施20世纪80-90年代,世界的主要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陷入深刻的货币、金融危机,其经济受到了打击,其中有一些国家难以恢复到成长轨道,陷入了长期经济停滞。80年代,许多中南美国家都发生了外债支付危机;90年代在墨西哥、东亚(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东盟)、俄罗斯、巴西、阿根廷发生了大规模的货币、金融危机。前者发生了被称为“失去的10年”的深刻的经济危机,而后者、即印尼、巴西、阿根廷连实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 ,尽管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浪潮中处于弱势地位 ,但不少国家仍积极应对 ,趋利避害 ,在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强南南与南北经济合作的同时 ,积极争取有利的国际条件。一为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发展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改善国内经济环境、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政策措施。推进并深化经济改革 ,促进经济增长。自 2 0世纪 70年代起 ,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推行以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为目的的经济改革。 80年代末、90年代初 ,这一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改革过程中 ,多数发展中国家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增加了…  相似文献   

7.
战后,拉美国家实行进口替代经济发展战略,各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到70年代中期,拉美多数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拉美已成为第三世界中较发达的地区。然而,国家干予过多,国有企业激增和推行高增长的发展计划,使不少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失衡。在8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拉美地区经济的深刻矛盾表面化。1982年的债务偿付危机使拉美地区经济陷入战后最为深刻的危机之中,1989年的外债总额达4220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外债总额的1/3。通货恶性膨胀,1988年国内消费物价增长速度高达760%,1989年猛增到1000%。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80年代,拉美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1%左右,  相似文献   

8.
本文企图说明菲律宾主要的经济发展问题,并探讨阿基诺政权如何借助中期六年开发计划来改善这些问题。经济增长和就业菲律宾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60年代的5.1%增长到70年代的6.3%;进入80年代暴跌到负0.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55年的1038比索增长到1965年的1253比索;1975年、1980年和1982年分别增长到1618比索、1919比索和1949比索,1985年下降到1655比索。在马科斯政权产生以前的1955至1965年,十年期的经济增长率(GDP)为21%;此后,在1965至1975年的十年间,经济增长率为29%;在1975至  相似文献   

9.
浅析跨国公司在拉美经济中的扩张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历了 1980年代的经济和金融危机之后 ,90年代拉美再次成为外国在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 90年代后半期 ,流入拉美的外国直接投资呈明显增长趋势 ,1999年达到 10 5 0亿美元。进入 2 1世纪以来 ,由于世界国际投资呈下降趋势 ,流入拉美的外国投资减少 ,但 2 0 0 1年仍接近 80 0亿美元。拉美国家在经历了 80年代的经济和债务危机之后 ,缘何再度成为外国在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 ?跨国公司的扩张对拉美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本文拟分析 90年代跨国公司在拉美经济中的扩张特点、目标战略选择及其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和…  相似文献   

10.
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同属于东盟,又都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80年代以来经济与政治的调整、改革,走上了较健康的发展道路。80年代后期以来,保持了旺盛的增长势头(其中菲律宾由于政治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发展较慢),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这四个国家经济建设之所以取得比许多发展中国家更为显善的进步,有其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阴影笼罩下,1981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困难进一步加深,其严重程度为50年代以来所罕见。这种情况势必对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经济严重恶化的主要表现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1978年起连续下降了三年后,1981年进一步下降到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初,一些发展中国家因负债过重而相继爆发了债务危机。这次危机对企图走负债发展道路的国家无疑是一次警告。发展中国家开始寻找新的出路,于是吸引外国直接或间接投资就成为这些国家筹措国际资本、发展经济的主要渠道。吸引外国投资的关键在于改善本国的投资环境。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墨西哥经过10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从负债发展到吸引外国投资的转变从二次大战后直到70年代末,墨西哥一直对于借外债发展经济独有所衷,而对外国  相似文献   

13.
1982年8月,墨西哥因宣布无力偿还到期外债而爆发了债务危机。经过整个80年代的艰苦努力,到目前为止,虽然墨西哥的债务问题远未根本解决,但是债务危机已经得到缓解,国内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墨西哥的债务问题及其解决颇具特色,对其进行考察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后越南的经济与外资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危机后的经济发展趋势越南于 1 986年采取了经济革新 (经济改革 ) :与对外经济开放的方针与政策之后 ,80年代中期起越南的经济转趋稳定 ,在 80年代后半期经济增长率年平均达 5 1 % ,90年代上半期 ( 1 990— 1 994年 )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 7 3%。 1 995年越南的经济增长率为 9 5% ,1 996年为 9 3%。1 997年 7月由泰国引起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很快波及到整个东南亚地区 ,但它对东南亚地区各国的影响与特点都各不相同。泰国、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受到全面影响 ;菲律宾、越南、缅甸则受到间接影响。1 997年的东南亚、亚洲金融危机在当年并没有…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经济形势趋于好转。尤其是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迅速发展和崛起,令世人刮目相看;拉美多数国家经过痛苦的调整改革,已从80年代的危机阴影中走出,开始稳步的恢复和发展。但与此同时,人们也不安地注意到占世界人口约十分之一的非洲大陆依然在困境中艰难辗转,不仅与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而且同其它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也在显著扩大。“到2000年,非洲可能将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仍在绝对贫困中挣扎的大陆”。非统秘书长5年前的这一预言至今看来似乎并非是危言耸听的了。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中期开始,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亚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或地区的外资普遍大幅度衰减。随着近期经济的复苏,在今后2至3年期间内,亚太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将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从60年代以来,泰国经济一直持续增长。1960年到197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5%;从70年代到80年代初,年平均增长率降为7%。由于西方经济萎缩,从1982年起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猛跌和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泰国经济也经历了三年痛苦的萧条期。1984年底,泰国政府调整了泰铢币值,将20铢兑换1美元的比值下调为27铢1美元。此外,泰国政府还提出24项振兴泰国经济的措施以及10项促进商品出口的政策。为了促进经济起飞,泰国政府还拔出15亿铢作为奖励出口之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际范围内直接投资的数量和方向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七八十年代一直处于国际资本市场边缘的发展中国家,现在已成为资本流动的主要目的地.80年代中期,在全世界吸收的资金总量中,发展中国家吸引的资金不足15%,而1998年这一比重已达42%①.从数量上来看,1991~1996年间,发展中国家平均每年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820亿美元②.但并不是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能从中受益,大部分资金流向了少数国家,即通常所说的"新兴市场",拉美国家也在其中.  相似文献   

19.
一、迅速的工业化与贸易结构 1.高速经济增长与贸易扩大 概观80年代后半期以后东盟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可知贸易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至少东盟各国、尤其是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的80年代后半期以后的经济  相似文献   

20.
前言 80年代,亚洲各国和地区取得了迅速的经济增长。能够取得如此迅速的经济增长,是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自60年代至70年代实行了从进口替代型到面向出口型的工业化战略的转换。尤其是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与中南美各国等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其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经济增长能力也有限。而且没有什么天然资源,因此必须获得用于进口原材料的外汇。为此,韩国、台湾60年代中期开始将以往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转变为实行以出口为中心的面向出口工业化政策。面向出口工业化首先从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比较优势产业、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进行。亚洲各国和地区属于相对劳动过剩经济,廉价的劳动成本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劳动成本提高和国内产业的高度化而不断衰退,为了取得廉价劳动力,趋于将生产据点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