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951年1月20日,上海《大公报》刊登了一则消息称:解放前在昆明制造杀害李公朴、闻一多血案的直接策划者,前国民党云南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王子民,已于1月10日在成都被判处死刑并执行枪决。这则消息引起了苏北一个读者的注意,最终把参与暗杀李、闻先生的一个重要凶手送上刑场。1这个读者是商贩,江苏盐城人。他是在南通如皋做买卖时看到《大公报》的。当他看到报上说王子民供称是由蔡文其开枪暗杀了闻一多先生时,心中产生了疑问:这个蔡文其会不会就是家乡的蔡云祈?他的怀疑并非毫无缘由。这个蔡云祈解放前曾任国民党第十六绥靖区司令部中校参…  相似文献   

2.
1951年1月20日,上海《大公报》刊登了一则消息称:解放前在昆明制造杀害李公朴、闻一多血案的直接策划者、前国民党云南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王子民,已于1月10日在成都被判处死刑并执行枪决。这张报纸在苏北引起了一个读者的注意,最终把参与暗杀李、闻先生的一个重要凶手送上刑场。 这个读者是一名商贩,江苏盐城人。他是在南通如皋做买卖时看到《大公报》的。当他看到报上说王子民供称是由蔡文其开枪暗杀了闻一多先生时,心中产生了疑问:这个蔡文其会不会就是家乡的蔡云祈? 他的怀疑并非毫无缘由。这个蔡云祈解放前曾任国民党第十六绥靖区司令部中校参谋,蔡的妹夫就是商贩的族侄。1946年,他到上海做生意时,在其族侄处见到过蔡,当时蔡云祈吹嘘说什么“昆明地方出了乱子,宪兵无法镇压,请我到场,三言两语就解决了”。1950年春,他在家乡又遇到蔡云祈时,蔡反复叮嘱他:“过去的事,请不要说了!”他想,李、闻惨案发生时,蔡云祈就在昆明,如果象蔡自己说的,那他很可能就参与了对李、闻的暗杀。而报上所说的  相似文献   

3.
(一)1951年1月20日,上海《大公报》一则消息称:解放前在昆明制造杀害李公朴、闻一多血案的直接策划者,前国民党云南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王子民已于1月10日在成都经依法审判后,被判处死刑并执行枪决。该报同时刊登了王子民供述杀害李、闻二烈士经过的背景报道。这张报纸在苏北引起了一个读者的特别注意,并导致参与暗杀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的一名重要凶手最终落入了人民的法网。这个特殊的读者是个小商贩,江苏盐城人。他是在南通如皋卖豆饼时看到1月20日《大公报》的。读着读着,当他看到报上说王子民供称是“由蔡文其开枪暗杀了闻一…  相似文献   

4.
眼下,好象出现了一门“感情投资学”。虽然一年多前某厂长在报上谈“感情投资”时,只是把“关心群众生活”等老话换了个稍新的说法,但一片喝彩之后,便有“理论家”来概括和提炼,终于使这门学问初具规模。这大约要算“学科开拓史”上的一个奇迹了。不过,我拜读了一些论  相似文献   

5.
最近,董玉麟同志在报上发表文章,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难以承担培养“四有”职工队伍的任务。对这种看法,贺慧玲同志提出异议。她撰写的《企业究竟有没有培养“四有”职工队伍的任务?》,从四个方面与董文商榷。我们在《探索与争鸣》栏中发表这篇文章,以活跃理论研究气氛,并望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最近从报上读到一篇文章,作者主张领导干部要真正了解、体贴、关心下级,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这是十分必要的。然而,该文把它放到“士为知己者死”的话头下,说如果不用“阶级分析”的眼光去苛责,这句话是有“新  相似文献   

7.
前段时间,广州某报头版刊载陈济棠文物展,并配上此公戎装照,称:“陈济棠治粤8年确有建树”,“广州有了飞跃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社会治安良好”,“广东老一辈人士怀念他”。云云。 对一些历史人物,展出其历史文物,本无可非议,报上作宣传报道也属正常。问题作如此宣传,颇有声势,这就不能不让读者探究一番,陈济棠何许人也?为何要大肆宣传? 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陈济棠是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统治广东的国民党军阀。 不错,陈济棠治粤8年确有建树。但是,陈济棠也确有血债,而且血债累累,他双手沾满了共产党…  相似文献   

8.
把这张报纸给人看 德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汉波尔特男爵访问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时,在他书房里看见一张报纸,上面刊载了对杰斐逊攻击辱骂的言论。 “为什么让这种诽谤言论在报上发表呢?”男爵拿起,  相似文献   

9.
陈鸿祥 《世纪风采》2009,(12):43-43
从报上读到一篇文章,是一位作家写的,说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关心下一代协会”。在我看来,这是值得夸耀的。因为协会的命名就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下一代的关心。  相似文献   

10.
日前见有人在报上撰文说,北京商场的各种“模特”一律都是“外国人”,这岂不是一件怪事?据笔者观察,岂止是北京,全国诸多大中城市商场里的“模特”(不论是“男”是“女”还是“儿童”),几乎“清一色”是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高鼻梁或黑皮肤的体形高大的“洋人”。如此这般,着实让我等国人难以理解。  相似文献   

11.
刘启芳 《党的文献》2011,(5):124-125
1982年5月11日,陈云同志办公室致电《人民日报》社负责人,转达了陈云对编辑党报的看法。他说,报上的长文章以及重要的评论、通讯等,都应当有提要,“这样既可以大大节省读者的时间,又在实际上提高了报纸的作用。报纸要为广大读者着想。”其实,  相似文献   

12.
不论从报上看,还是听去过温州的人讲,那里尽管职工下岗率高于全国平均数,但他们却平静地走上了市场,不断“转”上了新岗,故而获得了“温州无下岗”的美誉。在全国各地普遍为职工下岗问题感到挠头时,这着实让人振奋。温州人的方言,将“下岗”说成“站起”,只要“站起”,就能“迈步”。这显然是一种自强自立的精神体现。学习温州经验,首先要学习这种精神。当然,精神也要有一个科学的着力点,盲目蛮干,不仅于事无补,还会“雪上加霜”。温州人率先进行的市场取向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就是非常聪慧的开创。正因为他们抓住了这两点…  相似文献   

13.
“提前竣工天”探幽我在报上读过一则不幸的消息,上面说浙江某县的一幢五层住宅楼“呼隆”一声,彻底坍塌,眨眼之间,成一个四五米高的坟堆,埋进了没想到会死的死人三十六个。时间是1997年7月12日。还是报上说的,1995年以来,全国已有近十起楼房倒塌事...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4,(5):59-59
上党课时,老师在讲到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时,提到必须坚持“十不准”,但没有提到“十不准”的具体内容。我虽然是个普通党员,但还是想知道这“十不准”具体是指哪些,请予指教。——读者赵开明  相似文献   

15.
“有关”与“无关”史可时下“有关”一词的使用频率较高,诸如“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有关人员”、“有关政策”、“有关规定”、“有关精神”、“有关条款”、“有关情况”等等,频繁“亮相”,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近日,笔者从报上获悉:北方有一个村子,村民...  相似文献   

16.
友人徐君对我说:张安生的杂文《在赵丽琼追悼大会上的悼词》发表后,曾有读者写信到刊发该文的报社责问:赵丽琼奉行长张文贵之命陪酒,酒醉身亡,分明是丑事一桩,你们报上竞然发表“悼词”,你们的党性哪儿去了?我没有询问、了解写信人的文化水平,但安生这篇杂文确实是寓冷嘲热讽于平平常常的不显疾呼的语言中,誉之力透纸背亦不为过.读者的鉴赏能力参差有别,个别读者对某些作品生发南辕北辙式的理解也属正常,但由此却引起了我对安生杂文创作艺术追求的注意.最近我读了他的杂文随笔集《奥勃洛摩夫的影子》(江苏杂文十家丛书之一,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认为他是比较重视文学性的杂文作家,文学性增强了他杂文的战斗性,成为战斗性的锋利之刃.  相似文献   

17.
日前从报上看到两个材料:一是“我国近40%的青年家无藏书”;二是“我国公共图书馆购书量呈下降趋势”。这两个现象都是极值得关注的。 有关部门十分成功地搞起了一个“希望工程”,救助了不少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可是,如果一些青年人吃喝玩乐大手大脚,就是偏偏没钱买书;在歌舞厅里、麻将桌上忙得不亦乐乎,就是腾不出时间读书,这又该搞一个什么“工程”才行呢? 搞个“苦口婆心”工程?请出一批德高望重、学富五车的文坛泰斗、科技权威,让他们既大讲知识的重要,又现身说法展示读书  相似文献   

18.
读者看了这题目,不要以为我是在写杂文或散文,我没有写这类文字的本领,勉强写起来也无文采可言,那是我万万不敢的。 “文革”时,造反派对于被审查人员写“交  相似文献   

19.
近来从报上看到江总书记在中央党校讲话的报导及有关文章,似涉及了防“左”的问题。这确是我们党有史以来的一个大难题,必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否则今后还可能出现麻烦,甚至再走弯路。 我离职十多年来,主管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从一大到十三大)的编纂工作(省  相似文献   

20.
谈婚论嫁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本来是用不着别人饶舌的事情,但近来不时撞入眼中的怪现状,又使我忍不住要说上几句。仿佛是前年底吧,东北某地在全国婚礼奢办的持续热潮中,又一次异军突起,创造了鸣放19响礼炮的记录。据说只有这样,才显气派,否则就要因“寒酸”遭人耻笑。作为东北人,从报上看到这则消息后,真是百感交集。东北人向来豪爽大方、出手不凡,这回又来个“比国王更贵族化”。慢说国内,便是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