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益认同是政治认同的逻辑起点.改革开放初期,人民内部的利益关系得到较好的调整,政府与执政党积累了较好的政治认同基础.现阶段,社会利益分化加剧、阶层分化明显,不同的阶层、同一阶层内部不同的群体因为利益实现的程度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政治认知和评价.基于利益分化与获得,可将我国人民分为既得利益阶层、中间阶层和弱势利益阶层.既得利益阶层中既有基于信仰形成的价值认同,也有基于利益获得与维护形成的"赞同"却"不认同"的政治态度;中间阶层其政治情感表现在认同中有挣扎、在肯定中有迷茫、在否定中有期待,还有一小部分中间阶层政治情感走向极端;弱势利益群体因为社会支持不够、参政能力和参政渠道有限等问题,其政治认同总体走低.  相似文献   

2.
论中间阶层对和谐社会建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不仅给中国的经济政治带来深刻的变化,而且使中国社会阶层发生了重大的变迁和分化,新的中间阶层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中孕育而生。中间阶层的壮大与发展,对和谐社会的建构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然而,在目前转型期的中国,中间阶层仍处于初步成长阶段,中国社会并没有完全形成由中间阶层占主体的社会阶层结构,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威胁。因此,我们应该给予中间阶层更多的理解与关注。  相似文献   

3.
“中间阶层”这一概念,是当今中国社会学和经济学界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关键字。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时代背景,概括出中国中间阶层的概念,探讨了当前中间阶层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中间阶层的政治特征。由此进一步探讨中间阶层的社会政治功能及其对民主政治的影响———中间阶层的社会政治功能、中间阶层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中间阶层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政治参与的扩大被誉为现代社会政治现代化的一个标志,是社会政治和谐的一个重要价值尺度。中国社会中间阶层作为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群体,由于自身的特点和阶层构成,必将在成长过程中积极介入中国政治生活。那么,如何在中国社会现实情况下规范中间阶层的政治参与,使之成为中国社会民主进程的主要推动力,将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转型期兴起的"中间阶层"是现代化价值观的积极主体。他们会使中国由传统而现代,因为传统文化而有尊严,因为现代性而有力量。中间阶层对职业有着积极的坚持与笃敬,将推进与培养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6.
结合市场状况与制度分割两大维度,利用相隔十年的两个时点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中国中间阶层在性格特征和功能取向上的异质性及变异性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两类新中间阶层地位获得的代际延续性有增强趋势;高阶层地位认同由之前的体制内中间阶层"一枝独秀"转变为由体制外中间阶层领衔;体制内中间阶层的政治取向保守,而体制外中间阶层则由相对"激进"转向平缓持中;生活方式上分化明显,两类新中间阶层高档消费特征突出,体制内新中间阶层生活相对安逸,而体制外和边缘型中间阶层的紧张焦虑感较强。  相似文献   

7.
武海荣 《学理论》2010,(11):5-6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中国承受着巨大压力,一部分人认为,作为社会中流砥柱的中间阶层能够以其强劲的消费拉动中国经济,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文章认为,在金融危机下,这不是一种理性的对待中间阶的态度,并从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感三个角度,分析了在当前环境下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随后,从不能正视中间阶层的现状,忽略中国社会发展的实情以及对中间阶层理解的偏差性等方面分析了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中间阶层培育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就是共同富裕的历史过程,也就是社会中间阶层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间阶层利益实现机制的建立健全至关重要。为此,应当从供需机制即劳资均衡机制的建立、城乡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等方面入手,着眼于存量、增量、质量三个方面全力构建社会中间阶层的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9.
潘科 《理论探讨》2006,(4):35-36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结构的和谐。在现代社会,和谐的社会结构,也就是现代化的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要求将贫富分化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使中间阶层成为社会的主体,从而呈现出一种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这是当今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一个庞大的中间阶层的存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结构的和谐。在现代社会,和谐的社会结构,也就是现代化的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要求将贫富分化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使中间阶层成为社会的主体,从而呈现出一种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这也是当今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一个庞大的中间阶层的存在是这种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一、构建和谐社会结构的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试图整合情感社会学相关理论资源,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及其相关算法,对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情绪体验的突出特征进行归纳,对阶层互动各场景中的情感氛围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从各阶层的总体性情绪体验指标来看,社会结构骨干阶层与中间阶层情绪体验的积极程度明显高于社会结构普通阶层。情感体验的阶层分布逻辑在于,社会结构普通阶层较之其他更多地暴露于多种类型的压力与风险中,而且这些压力更容易唤起其负面情绪。从阶层互动场域的"情感氛围"来看,不同阶层互动场域中的情感氛围明显不同,社会结构的骨干阶层内部互动的情感氛围相对和谐,而这一阶层与普通阶层、中间阶层与普通阶层互动场景中情感氛围相对紧张。上述有关情绪体验的阶层分布特征,有助于透视社会转型时期的阶层关系与社会结构,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2.
随着资本主义的变化发展,当今英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阶级之间、阶层之间的界线已相当模糊;依据生产资料占有状况和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我们可以将当今英国社会划分为上层阶级、工人阶级、中间阶级三个基本阶级;以就业状况和谋生方式为标准,可进一步将其划分出不同的阶层。英国的上层阶级人少力强,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整个国家;工人阶级有了全新的面貌,依然是英国社会中人数最多的阶级;中间阶级规模不断扩大,但在规模上仍然没有超过工人阶级。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社会阶层正在出现迅速的分化与重新组合.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是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随着社会分工发展和市场机制运行而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急剧分化,人们的职业、身份和社会地位迅速变化.在这一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过程中,作为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坚力量的社会中间阶层正在逐步崛起.与此同时,社会中间阶层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所以,我们要积极推动中国社会阶层朝着良性分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一个中同阶层占主流的普遍富裕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中间阶级论”是当今西方国家社会阶级结构问题研究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尽管称谓不一,有“中间阶级”、“中间阶层”、“中产阶级”、“白领阶级”、“新中等阶层”、“新阶级”等等,但所指内容大致相同,即认为在西方国家,“中间阶级”是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相并列的三大基本阶级之一,并认为战后“中间阶级”急剧膨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中间阶层为维护和扩大其自身利益,在政治文化选择上,普遍选择了参与型政治文化;在政治参与目标选择上,普遍选择了民主与法治相结合的政府形式;在政治参与形式的选择上,普遍选择了支持体制性的法内参与形式。现代社会中间阶层的政治参与选择是传统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过渡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中西部地区有助于社会稳定的“中间阶层”仍处“发育初期”, 合理地制定社会政策将会推动其加快成长《瞭望新闻周刊》日前对成都、重庆和西安三个中西部城市的调查表明,中西部地区城市的社会结构仍然处于“上小下大”的金字塔型,对社会稳定有积极意义的“中间阶层”仍处于“发育初期”,并且非常脆弱。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我国逐渐进入了向现代化转型的特殊时期,在激荡变化的过程中,原有社会阶层产生了新的分化,这种分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快,私有阶层不断扩大,中间势力不断增强,与之而来的分化给各个新分化的阶层之间带来了种种矛盾,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执政党,在社会转型期,应协调现阶段各阶层之间的关系,推动政治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引导和推动阶层分化健康发展,使之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8.
阶层变动是经济市场化和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结构变迁的核心内容。在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变动背景下,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应积极地利用私营企业主、中间阶层和农民工阶层等新兴社会阶层兴起的机遇,开发和拓展执政资源,以提高执政能力。同时对于因市场化和阶层变动而可能出现的既得利益集团、黑金势力和社会恶势力等“制度外集团”,应建立有效的预防和打击机制,防止执政资源流失。  相似文献   

19.
阶层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我国当前社会各阶层在急剧分化的过程中,在利益关系、权力关系、观念关系方面还不协调。我们应坚持公平正义和双赢互利的理念,协调阶层关系,优化社会结构,在阶层关系和阶层结构的相互建构中构建和谐阶层关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利益分析法是我们认识当前社会阶层分化的基本方法.阶层分化中利益格局的深层调整特别是分化机制"梯度"性而导致的社会发展不均衡使社会稳定面临新的挑战.为实现"科学"发展观战略.保证阶层分化中形成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利益关系,国家应坚持在阶层分化中的公共性立场,主导阶层分化的方向,充分发挥国家税收、财政支出在阶层分化中的积极作用,保持意识形态建设与阶层分化发展的适应性,提高政治系统不同阶层的容纳和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