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滢滢 《学理论》2013,(14):215-216
鲁迅先生的《祝福》是叙述艺术的精品,运用了叙述视点的转换,以直接引语为主的叙述话语、倒叙、叙述距离和"我"作为叙述者的特殊意义五个方面的叙事技巧,使《祝福》产生了巨大的魅力,给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的美国小说相比,美国后现代小说消解了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和叙事结构,否定了小说话语的表意功能,追求语言的差异化和多样化,其随意性和矛盾性常常充斥整个文本.力图展现美国后现代小说话语的特点,从而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美国小说提供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西方哲学出现了"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受其影响,中国新时期作家就小说的叙事形式进行了策划与探索,尤其重视语言的创造,叙述结构的设置以及强调文本的虚构性,而不顾一切文化和文学成规,对历史或现实进行了.纯审美"的自由建构与创造,实施语言的游戏化,进行文本语言的狂欢.这些小说的创新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创作传统和小说应有的社会价值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32)
什克洛夫斯基是俄国著名的形式主义文论家,但也是一位卓越的散文作家。在20世纪初他提出了陌生化理论,同时也创作了一系列陌生化散文小说。他的作品创作与理论研究始终是相互渗透、相互对应的,在小说的体裁、结构、叙述角度,人物形象等方面体现了诸如"加密"、"解密"、"偏离"、"讽拟"、"位移"等大量的陌生化手法。以什氏陌生化理论为切入点,以他20年代创作的《动物园,或不谈爱情的信札,或第三个爱洛伊丝》为例,分析和阐述什氏散文小说中的陌生化手法。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在他的湘西风情小说独特的地域风情中寄寓着深切痛彻的"民族的隐痛",在对湘西风情小说中的诸多有着"健康人性"的女性的文学叙述中,沈从文的目光冷峻而忧郁;在其热情的赞美中,我们可以听见他淡淡的但却是痛彻而又悲悯的叹息.所以,我们不能将其作品完全看作是向远景凝眸的幻影,或是将其看作是对湘西风情的刻意展示.  相似文献   

6.
常彦 《各界》2009,18(6)
"看客"是鲁迅笔下一群特殊的艺术群体.本文拟从什么是"看客"、无知的"看客"、无聊的"看客"、无情的"看客"四个方面试做分析.  相似文献   

7.
李静 《学理论》2010,(2):119-120
鲁迅与西方审美现代性思潮的联系,在当下鲁迅研究中早已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关注鲁迅在审美现代性谱系中与其西方先导的"家族相似性"特征,而忽略了他的特殊性。实际上,鲁迅活跃在从传统向现代过渡转型期的中国知识界,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模式对鲁迅审美现代性思想的构型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可以将他的思想界定为中国本土化的审美现代性思想。本文即以鲁迅"中间物"思想为切入点,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主义思维模式是怎样"构型"鲁迅的审美现代性思想的。  相似文献   

8.
周丽佳 《学理论》2009,(2):72-73
以西方现代叙事学理论为观察视角,从叙事者、叙述时间对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进行具体的阐释,力图发现该小说在叙事上独立于一般小说的一些特异之处,并指出其中折射出的文学旨趣和艺术追求,以及它对中国小说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黎旋 《学理论》2014,(5):168-169,172
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它不但因为科幻主题的先见性而令今人惊叹,更因其独特的叙事技巧而引世人瞩目。在叙事形式上,小说打破了传统的全知者叙事结构,采用了框架故事结构;叙述中还采取了第一人称的叙事方法,小说中三个"我"的叙述之间过渡自然,以复杂的叙述角度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叙事空间。  相似文献   

10.
马榕蔚 《学理论》2013,(21):215-216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2013年中国大陆青春爱情校园题材的电影,改编自辛夷坞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奔驰的岁月里那些关于成长、关于爱情、关于梦想的事。那些往事看起来平淡寻常,却在这熟悉鲜活的生活印记里有你有我有她的影子,一寸一寸地打开了读者共同的记忆,对其心灵产生了强大的冲决力量。该影片自上映以来在观众中取得了广泛的影响,与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就该影片的表现手法、叙述方式和青春主题三个方面解读该影片取得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今何在创造了一个"九州狂想"的世界,这个世界成为承载作者幻想的舞台.今何在的玄幻小说广泛吸收了现代小说、西方玄幻小说、中国古典小说、台港通俗小说的写法,在通俗的故事框架中,加入了现代小说的元素,让小说在轻松中蕴含着沉重,自觉追求一种雅俗融合的写作境界.今何在的小说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有着综合吸收创造的气象.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的小说在当代的中国文坛有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小说创作的价值在于他始终坚持以诗性的、审美的方式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是对传统小说模式的反叛,将小说艺术从僵化的、教条的说教文学、政治文学中解放出来,使小说艺术获得新生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历史主义小说,苏童的《米》和李锐的《旧址》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从死亡意识、叙述方式和语言结构等方面来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比较,以便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两部小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感悟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转型期,社会变化大,发展最快,其过程也极其曲折复杂,中国的小说作家们在这一时代的浪潮中思索、探求、觉醒和创造,推动着小说创作和小说艺术的发展.小说反映社会生活,小说主题必然折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题材小说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过程,它与中国社会的转型同步,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化倾向.  相似文献   

15.
周良娥  秦祖儒 《学理论》2009,(31):181-182
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者与伟大实践者鲁迅,娴熟地驾驭叙事技巧,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叙事艺术经验。他的小说《示众》、《弟兄》巧妙运用了“外聚焦”的两种形式——《示众》采用有限视角外聚焦,《弟兄》则采用无限视角外聚焦,因而使主体思想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实现了创作主体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丽姬娅>是爱伦·坡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其主人公丽姬娅是一位美丽、博学、意志力极强的女性,因此有人认为,该文本表现了坡与当时社会有所不同的新型女性观.其实,仔细阅读和分析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坡仍然没有逃脱男权思想的窠臼.拟从叙述声音和叙述眼光两个方面来剖析<丽姬娅>中的男权话语及其体现出来的男权思想.  相似文献   

17.
王丹荣 《学理论》2011,(15):290-291
鲁迅小说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已为数不多,但是先生小说的语言艺术值得师生探讨。《祥林嫂》、《阿Q正传》和《祝福》这仅存的三篇小说在词语锤炼、句式选用、修辞格使用上具有创新意识。修辞艺术的分析对高中语文教学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5)
当代女作家迟子建在多部作品中涉及小人物叙述。论文从迟子建的四部小说入手,分析迟子建笔下的小人物世界,探究小人物的深层内涵,展现当下生活中男女情感困顿,解读女性作家作品中塑造的男性角色及他们的存在价值,挖掘迟子建作品中的"死亡题材",对生死主题的再解读。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32)
1912年以来的百余年,贯通文言白话的宋代小说整体研究在小说理论批评研究,各种专门题材研究,宋代小说与讲唱、戏曲关系研究,文化蕴涵研究,整体价值研究,文白雅俗关系研究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突破,但也存在尚待推进之处。最主要的还是融合文白而做整体通观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应将宋代小说作为一个整体置于中国叙事文学演进大背景进行综合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宝才  张静 《学理论》2010,(3):79-80
鲁迅文学创作的价值不仅显示在他的同时代里,更重要的是在后来的岁月中的不朽的延续,特别是在新时期小说的创作中,常常可经窥见鲁迅的影子。其中人物形象塑造上的鲁迅传统一直是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