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杰 《学理论》2008,(12):70-71
当前,哈尔滨市旅游业呈现出产业化、国际化、市场化趋势,发展到了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要以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为核心,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基础,以推进集约型发展为重点,以提高旅游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恒学 《学理论》2010,(24):81-82
围绕《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意见》提出的加快建设“两大中心”、“三大基地”、“四大产业”的战咯发展目标,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加大结构调整、加速产业升级、加快增长方式转变,大力振兴以工程机械及专用车辆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加快培育以多晶硅光伏、风电设备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积极发展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代表的绿色食品产业,着力提升以冶金、化工、板材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努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跨越式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3.
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政府职能转变路径及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政府职能转变经历由代替市场发展产业到扶持市场发展产业再到引导市场发展产业的路径,该路径主要通过动力转换机制、政策引导机制和平衡协调机制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但是,由于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成,导致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政府方面存在行政化阻滞和主观化风险的挑战、在市场方面存在自发性困境和垄断化风险的挑战、在社会组织方面存在主体性缺失和边缘化风险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必须建立并实施"政府宏观引导、企业创新发展与社会自主配合"的多元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4.
稳态式城镇化需要协同推进进城农民工就业转型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发现,产业演进、农民工就业转型和城镇化稳态之间存在协同统一性,产业升级不会必然造成农民工失业。协同推进进城农民工就业转型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构建基于主体间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DLM治理机制,即以大数据统计分析为基础的科学决策机制、以利益公平分配为导向的动力机制、以交互影响为主体的动态学习机制。为提高协同治理成效,应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开展前置性技能培训,完善城市经营管理体系和农民工工资发放制度再设计等。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把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提出。而在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中,资本市场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理应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发挥主渠道作用。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几乎每一次大规模的技术创新都是依托资本市场发展起来的。例如,美国在高科技产业取得领先优势,成功实现了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新经济转型,关键在于以硅谷和华尔街为代表,形成了以科技产业、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市场贸易摩擦不断、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新形势下,应该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通过转型升级来促进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当下,我国的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仍然面临产权过于集中且缺乏流动性、融资约束明显且缺乏人才补给、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且缺乏公平性等三重问题。通过借鉴美国、日本和德国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建构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实现路径,即期内加强金融对民营企业服务以缓解其融资约束;短期内通过财税金融政策促进商业模式和产品的转型升级;中期内通过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促进企业体制和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长期内通过竞争政策和信息服务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赵军 《侨园》2013,(6):23-23
<正>阜新市将高举转型大旗,以转型振兴为主线,以做大经济总量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为追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产业集群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着力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工程建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城乡环境生态宜居、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更高水平的平衡。供给侧改革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趋势是:逐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格局、以提升价值链为核心的出口结构。供给侧改革促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鼓励创新创业,促进产业升级,深化体制改革,坚持绿色发展,协调供需关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国际产业结构正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的方向发展。这一发展趋势,不仅对上海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对上海职工队伍加快知识化、  相似文献   

10.
要把产业园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先行区、现代产业的集聚区,必须在发展理念上由注重经济发展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生态三者协调发展转变;在发展模式上由依靠政策优势驱动向创造综合竞争优势驱动转变;在产业战略上由生产制造基地向科技创新基地转变;在功能定位上由单一产业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新城区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为积极探索推进工会工作创新,掌握在产业转型升级新形势下工人工作的新特征、新规律,南湾街道总工会深入辖区14家产业转型企业进行调研,座谈和走访产业转型期间产业工人的思想动态,并参与几起产业转型引发的劳资纠纷案件调解,通过对工人转型期集体焦虑心态以及外在环境的剖析,以寻求解决新形势下劳资问题的治本之策,促进辖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2.
台资企业是深圳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深圳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考察了深圳台资企业的最新发展情况,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总结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特点,并梳理了深圳台资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政策诉求,以期推动深圳台资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根本变革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既意味着对传统产品、过时设备、过剩产业、落后企业的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2)
创新型人才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在动力,是强化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重要内容。肇庆要发挥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区位的交通效应和门户效应,必须大力实施"产业+人才"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产业为导向,建设一批结构合理、层次鲜明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为枢纽门户城市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5.
生态消费是一种平衡人类生存环境里各种构成关系的消费方式,它使人类的需求不因向自然界或社会的索取、消耗而破坏生态环境。从根本意义上说,生态消费模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终极支撑。目前我国的产业类型及产业结构还不能满足生态消费理念的要求,通过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来维护、建设生态化的产业环境势在必行。在生态消费需求的视角下,分析了生态产业发展应有的要素条件和我国产业结构现状,提出通过生态消费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生态消费、以自主创新推动生态发展以及建立生态消费的保障机制等措施,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服务外包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高端业态,其特点是信息技术承载度高,投入产出比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吸纳就业广,国际化水平高。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突破资源、能源、环境等发展瓶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我国正处于由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历史关键阶段。在这个特定阶段,凡是成功迈向高收入阶段的国家都经历了一个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从工业转型升级、城镇化转型升级、消费结构升级方面研究和探讨我国服务业主导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三大历史性趋势:第一,现代服务业占比低,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太低是制约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18.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近年来,邳州市自觉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这一大局中来谋划、推进,找准工作的结合点、着力点和切人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9.
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四川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仍还很不合理。四川在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在同一产业内部由粗加工、浅加工向精加工、深加工转化,由附加值小的产业向附加值大的产业转化。  相似文献   

20.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与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模式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制造业不断注入高新技术因素向新兴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进程中,制造业和服务业呈现出相互促进和融合发展的趋势,进而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就由产业各自发展转变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发展。鉴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竞争优势及产业发展边界的逐渐模糊化,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制造业服务化是适应产品价值链延伸、产品差异化需求增强、科技迅猛发展以及资源能源约束加剧等发展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产业发展趋势,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