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08,(8):7-7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个别地方群众集中上访、越级上访现象比较突出,极个别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群体性事件,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一些干部作风粗暴、不作为,工作方法简单,应对复杂局面、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低是个重要原因。我们要进行深刻反思,认真吸取教训,切实把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干部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水能载舟,  相似文献   

2.
不少人问我,怎么想起来创建下访工作队,其实很简单,就是触景生情。1997年12月,我由省纪委调到石家庄市担任市纪委书记。第一天上班就被上访群众围堵在机关门口。当时情景使我心情极为沉重,同时也感慨万千:我们作为党的干部、人民公仆,日食人民小米,月拿国家俸禄,却因某些干部不负责任、办事不公,使群众四处上访,深感愧对群众。送走上访群众,我立即召开由几位副书记和有关人员参加的信访工作调度会。这也是我到任后的第一个会议。会上,我首先提出充实信访接待力量,由原来的6名同志增加到12名,并要求从事信访工作的同志必须带着感情做上访群众…  相似文献   

3.
王翔 《当代贵州》2014,(22):52-52
正玉屏街道是荔波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由于城市开发涉及的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问题,引发了诸多越访、闹访、群访等不良上访现象。为有效探索社会治理新举措,玉屏街道近年来推行了"五变"群众工作法,有效改善了干群关系,赢得了工作的主动权。变上访为下访,深入一线化解矛盾。为有效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改善  相似文献   

4.
群众有困难、有问题在基层干部那里一时得不到解决和处理的时候,往往会采取上访的形式,想找到更高一级的领导或部门反映一下问题、表达一下诉求。眼下,对待群众上访,有着三种不同的做法。一种做法是接访。接访,从字面上看,是伸出手来欢迎群众上访。接访这种做法是接待群众上访,比较善意,比较亲和,比较温情。像一些地方开展的"信访接待日",乃至"公开大接访"等活动,就是认真接待群众来访的好形式。另一种做法是截访。截访,从字面  相似文献   

5.
屈拙讷 《实践》2009,(1):55-55
因强制拆迁激起群众不满.为防堵"民告官",某地方政府连续多年将辖区内所有律师聘到自己门下,以此要求律师们不得再为"民告官"者提供法律援助.该地方司法局原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自豪地称这一做法为"独特做法",说这样做可以直接降低上访率.  相似文献   

6.
马海涛 《先锋队》2012,(15):43-44
一是对待群众要讲"真"。对上访群众反映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纪检监察信访干部要有真情、真美、真德、真善,切实帮助上访群众解决所反映的问题,绝不能假心、假意、假情,把上访群众哄走、骗走、撵走。二是承诺群众要讲"诚"。  相似文献   

7.
李鹏飞 《党课》2007,(12):124-124
近来,在个别地方的信访工作中,提出不合理要求的群众出现增多趋势。而这些群众之所以提出不合理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个别群众不了解或者不理会有关的政策、法律和规定,个人利益至上,不考虑全局利益和其他群众的利益。二是有关部门处理问题不公平、不公开。在以往的信访工作中,有关部门对群众提出的同类或类似问题没有按规定办事,或因各种原因给予了特殊照顾。因此,给上访群众留下把柄。三是个别地方、部门存在求稳怕乱、息事宁人的思想。一些地方和部门把“无上访、少上访”作为信访工作的主要目标和“稳定、和谐”的主要体现,对群众上访畏之如虎。个别群众为了实现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就抓住这种“怕上访”的心理,动辄以“集体上访、越级上访”进行要挟,以求得个人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前几年,忻州一直是信访问题突出的地区,为此市委市政府向各级干部提出"七个为什么":为什么信访案件多?为什么信访问题领导批就能解决,不批就解决不了?为什么有人认为群众上访是"刁民"闹事,有人认为是合理诉求?为什么应该解决的事解决不了?为什么一些群众要越级上访?为什么个别地方和部门信访问题多?为什  相似文献   

9.
“下访”是针对上访而言的。现在,有不少地方为了改善干群关系、稳定社会,实行了干部“下访”的办法,方便了群众反映问题,解决了不少“陈年老账”,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要想群众不上访,干部应该常“下访”。这是“下访”的目的。然而,有些地方的干部在“下访”过程中,还存在着“下访”没有下到“底”的现象,其实质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15,(4)
<正>当前,一些地方为了践行群众路线、促进作风转变,相继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干部下访活动。应当说,深入基层,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的做法,对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毋庸讳言的是,也有一些地方的下访活动还存在着不敢往矛盾多的地方去、不能真正扑下身子倾  相似文献   

11.
《党建与人才》编辑部:我是一名从事组织工作的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纷繁复杂,但尤其令我头痛的是群众上访问题。一些单位群众上访特别是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不断增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敏感因素。尽管我也摸索了一些处理群众上访的新路子,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总有一种疲于应付的感觉。请问,怎样才能有效地处理好群众上访,使工作成效事半功倍呢﹖薛宇飞[解答]薛宇飞同志:您好当前一些地方群众上访不断增多,这既是深化改革中多种社会、政治、经济矛盾的体现,也反映出我们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做好群众上访工作是做好群众工…  相似文献   

12.
天镇县贾家屯乡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纯农业贫困乡,全乡共有11个行政村,2144户,7325口人,耕地面积33987亩。近年来,由于该乡村级财务管理不善,有7个村先后出现了群众上访告干部、干部满腹牢骚怨群众的不正常情况。从1996年省委书记胡富国到贾家屯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各种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池州市信访形势一度比较严峻,突出表现在涉及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劳动就业与保障、基层政务公开等方面的群众信访大幅度上升,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重复上访明显增多。面对严峻的信访形势,池州市委、市政府建立市长接待日、群众信访评议、仲裁委裁决和法律援助四道信访工作保障线,使信访形势明显好转,信访量持续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群众集体上访大幅减少。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麻城市位于大别山南麓,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服务经济建设,促进地方发展,近几年来,麻城市房地产管理局在局党总支书记、局长陶兴文为首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坚持依法行政,圆满完成了服务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及旧城改造的拆迁任务,实现了零强制执行、零上访、零诉讼的拆迁工作目标,为麻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依法抓好房屋拆迁工作,全力支持国家重点工程“一厂三路”建设房屋拆迁是城市建设、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湖北大别山火电厂、沪汉蓉快速铁路(麻…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发展和城市更新以城市拆迁为排头兵,然而城市拆迁上访问题近年来愈演愈烈,文章从社会学角度开展对城市拆迁上访问题的研究。通过对上访人数的定量研究,把城市拆迁上访问题定性为社会学意义上的经济性集体行为。在此基础上,以社会学视点审视其发生的原因,根据安全阀理论的系统命题展开对城市拆迁上访行为的社会调适,在理论的框架下从经济性和制度化的渠道来解决城市拆迁上访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在信访活动中,共产党员亲自参与、组织集体上访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看待共产党员集体上访,这是新形势下我们遇到的一个新课题。我想着重谈以下几点认识。一、应肯定共产党员有这种上访的权利。在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中,对共产党员集体上访如何看待,存在有不少分歧,多数干部认为共产党员反映问题不应该采取集体上访的方式,我们的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也基本采取否定态度,即不提倡、不支持,甚至有的还出台了相关的文件不准集体上访等等。共产党员能不能集体上访?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看它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看它是否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  相似文献   

17.
干部不希望群众上访,群众也不愿意上访,所以说,平息上访是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但平息上访要以解决问题为前提.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目前出现的信访问题80%产生在基层,80%以上都应该也能够在基层解决,那么,要从根本上平息群众上访,还要从源头做起.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高发期。目前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是:一是有规模逐年扩大,人数逐渐增多的趋势;二是表现出非理性的情绪,对抗性加剧;三是组织性增强;四是呈现聚集迅速性;五是要求立即解决问题,“择机上访”明显。其成因有:一是在改革改制过程中,职工利益得不到保障,引发群众上访突发事件;二是贫富差距迅速拉大,引发低收入群体的严重不满情绪;三是城镇规划、拆迁,处理不恰当、不合理,引发矛盾;四是由“三乱”引发的矛盾;五是由干部不作为,推诿扯皮让群众不满;六是腐败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9.
他,一位退休的副省级高干,以89岁高龄,亲自"护送"农民上访. 他,早已不是"官",却被网民们称为"最可爱的官". "公车调研也是许可的" 2010年12月17日,杨维骏接到云南大学校友陆蔚的电话.陆蔚告诉他,昆明西山福海社区有8个自然村组要拆迁,村民上访多次,至今没有人来管."整个草海有8.73平方公里,10万多人口,要拆迁的土地面积有11200多亩.村民的房子土地被征走,赔偿给他们的价格却很低."  相似文献   

20.
《党建》1999,(11)
一个只有1203口人的村子,曾有200多人到县、市和北京上访。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后,却发生了巨变。去年,江泽民书记在视察时高兴地说:“你们这个点比较实,搞得非常规范,很有代表性,符合中国的实际。”民主选举,让群众选自己最可信的人1996年前后,我们的村民先后有200多人次到县、市和北京上访。那时,干部白天开会,群众派人偷听;群众晚上议论上访,村干部派人侦察虚实,双方互相戒备,什么工作也无法开展。村党支部在短短8个月时间里换了四位书记,最长的干了108天,最短的干了7天。当时的支部书记丁星远,上台7无,面对冷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