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峰 《人民论坛》2011,(10):46-47
中国共产党经过90年的奋斗,已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的未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继续推进包括政治体制在内的改革创新,才能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经过90年的奋斗,已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的未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继续推进包括政治体制在内的改革创新,才能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植根于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实践、中国成就和中国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开辟、形成、确立和不断发展的,又是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石与保障。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深入发展尤其需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改革开放把握前进方向、提供理论指导、筑牢制度基础和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我们党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坚持与时俱进、具有远见卓识的生动体现。十七大报告号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此提出总布局和总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必须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廉政建设入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人类在创新中进步,社会在创新中发展。  相似文献   

9.
干部人事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重点.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坚持以实践创新推进制度创新,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初步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干部人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改革开放已近30年。30年来,中国无论在制度变迁还是经济绩效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见证了社会公平状况的恶化,而这正成为影响改革的最大阻力。构建和谐,寻求社会公平的出口,正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突出课题。  相似文献   

11.
马宏 《新东方》2007,(12):93-94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她科学地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整体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七大以  相似文献   

12.
《政策瞭望》2009,(8):1-1
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和问题是为了更加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如果说过去实行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的一招,今后能不能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同样决定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李中天 《思想战线》2015,41(3):112-115
根据科斯定理的内涵,制度安排如果要实现效率,就要在“局限条件”下降低“交易成本”。中国法制改革的 “局限条件”是稳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从实践出发,以凝聚社会共识、向社会亟须领域分配法律资源、稳定修宪和实验立法等路径,渐进式推进法制改革,降低法律制度变迁成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建设中秉持这种政治智慧: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合理配置法律资源、以进一步简政放权,统一政府经济目标和政治发展函数、以提高公民法治意识遏制机会主义并树立法治理念等,继续提高法律制度效益。  相似文献   

14.
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的潮流,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也是推进党的建设的强大动力。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也使中国  相似文献   

15.
黄敏璇 《社会主义研究》2022,(2):117-124+148
基层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形态,既有研究忽略了历史情境与结构性因素对制度的共同型塑作用,无法真正挖掘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变迁的因果机制。以历史制度主义为理论基础,从历史演进与结构变迁两个层面对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进行分析,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萌芽期、20世纪90年代的探索期以及十八大以来的深化期三个历史阶段,呈现出从零星试点到全面推广、自主探索到高位推动、单一国家力量到多元社会主体的总体特征。在这一制度演变过程中,宏观的政治社会环境、民主观念的演变以及多元行动者共同构成了制度的结构性逻辑。多重改革要求的关键节点、创新扩散与绩效驱动造就的路径依赖、制度缺位与错位的历史否决点型塑了制度的历史性变迁。总体而言,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变迁是渐进性调适的过程,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是其制度演进的鲜明特征,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逻辑理路相互交织,共同推动着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代中国的宪法制度是中西碰撞、古今之变的产物。其中,改革开放是宪法变迁的动力机制。现代中国的宪法制度是中西碰撞、古今之变的产物。其中,改革开放是宪法变迁的动力机制。本文对此略作陈述。一、百年历史回顾中国宪制史从历史过程来看,大致有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三十年新闻观念的变迁:历程、成果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菊华  周佩玲 《求索》2008,(12):44-46
改革开放三十年,新闻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这种变迁历经三个阶段,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构成新时期以来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变迁的突出成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需要继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当代中国军人退役安置制度的实践过程、制度绩效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总体性评估。认为虽然从总体上看,这项制度运转良好,基本实现了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整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等初始目标,但在制度实践过程中,内外矛盾不断显现,制度成本越来越高,制度绩效不断下降,制度不均衡现象日益突出,改革创新的紧迫性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丁宏 《群众》2021,(5):17-18
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推进自贸试验区等重大平台更高水平开放。”自贸试验区作为目前我国最高水平的开放平台,肩负着进一步推进制度改革创新,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统筹谋划和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水平,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相似文献   

20.
吕伯军 《今日浙江》2008,(15):38-39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措施,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经历了一个从实践创新到制度创新、从重点突破到整体推进的过程,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站在新的起点上,需要以历史进步和改革创新的眼光来审视、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