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城市中的职业乞讨是一种普遍但不正常的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秩序造成一定的危害。职业乞讨者群体,本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但该群体却是物质贫困下的精神贫困者。管理部门、职业乞讨者和部分普通民众对强制乞讨现象的不同认知,是城市职业乞讨引发治安问题的原因之所在。公安机关要通过加强对城市周边出租屋的清查,加强街面巡逻盘查力度,严厉打击未成年人乞讨现象;和政府其他部门及外地公安机关联动协作,加强对职业乞讨人员的管理,共同消除职业乞讨现象中的治安隐患。  相似文献   

2.
贫困群体的政策支持体系应当是保障性政策与发展性政策的结合。前者的目标在于克服贫困;后者的目标则在于促进贫困者自立自强,消除社会排斥、实现社会整合。南京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建立起较为健全的保障性政策支持体系。本文认为,南京贫困群体政策支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应重点强化以“帮助贫困群体获得可持续生计”为目标的发展性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以城市贫困人口犯罪为视角考察贫困与犯罪的关系,可知贫困与犯罪虽然不是必然的链接,但是贫困与犯罪率之间有很强的正效应.经济贫困、心理失衡、社会保障缺失、社会贫富分化、亚文化等与贫困者相关的因素,对贫困者走向犯罪有着很强的激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所折射的民族团结精神不仅是云南边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象征,也是全国各民族团结起来共筑中国梦的精神源泉。2020年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必须要解决的是7000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梦魇,在当前中国的贫困问题中,尤其尖锐的贫困问题在边远的民族地区。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攻坚战中要打好"精准扶贫"这场攻坚战既需要"接地气",更需要"得人心",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不仅可以凝聚民族地区广大群众的内部力量,也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历史使命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贫困代际传递是反贫困战略中的一大障碍,借鉴贫困代际传递理论对解决我国贫困问题不仅具有启示意义,还有助于我们调整反贫困战略,从制度层面寻求贫困者的政治权利、经济资源、受教育权利和健康保障等方面的设计和安排,提高扶贫精准性,有效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6.
面对贫穷区域收窄和贫困人口缩减的现实变化,中国贫困治理的重心开始向微观层次的精细治理倾斜,并由此推动着反贫困策略由"行政-区域导向"向"协同-行动者导向"转变。"行动者导向"强调将贫困者作为行动主体置于贫困治理的核心位置,其他治理主体围绕其生计实践匹配与对接各项具体反贫困机制。生计实践将"脱贫"理解为贫困者在生计要素、生计偏好和生计环境等条件下,通过生计策略的选择与实践来应对潜在风险和追求可持续生计层次的自主行动过程。基于生计实践过程分析框架,"行动者导向"的反贫困策略得以实现对"投入-决策-产出"过程中"可用性"议题和生计实践与外部生计环境互动关系中"可及性"议题的综合。  相似文献   

7.
贫困是长期困扰人类发展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之一。贫困的度量及其标准问题不仅在贫困理论研究中处于中心地位,而且成为识别贫困者、确定扶贫目标和进行反贫实践的基础性技术支撑。通过对贫困度量理论中的两个层次——贫困线及其公理化框架进行简要探讨,基于对贫困度量指标体系构建的理念阐释,本文由此提出了这一研究对于中国在更长时期内继续深入推进战略反贫的政策含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政策、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措施,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巩固脱贫成果。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关之年,也是云南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的关键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是短板,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云南高质量脱贫,是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2020年后,中国的贫困问题不会随着现行标准下绝对贫困的消除而消失,贫困治理依然面临消除绝对贫困、区域与城乡差距、脱贫后返贫以及"能力贫困"与"权利贫困"等新问题的挑战,但贫困的标准及内涵、贫困的治理目标、对象、制度设计等方面会出现一些新的趋势转变。为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和转变,做到承前启后,2020年后中国应继续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实行城乡贫困治理一体化战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长效减贫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开始消除贫困的伟大实践,这是一项艰巨繁重的伟大事业,列宁之所以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取得巨大的成就,与列宁有着强大而持久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俄国化的精神动力直接相关。我们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准则,敢于发展创新的理论追求,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高度关切,是列宁艰辛探索消除苏维埃俄国贫困问题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妇女贫困是贫困中的最突出最显著现象 ,它不仅对妇女自身 ,而且对家庭和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极为有害的影响。因此 ,消除妇女贫困 ,对妇女解放和社会进步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消除妇女贫困的方法有多种 ,本文认为发展妇女教育是消除妇女贫困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红色精神是党和人民群众一起在革命和建设年代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不但在革命年代给予人民力量,更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充足的精神动力。当下,脱贫攻坚进入到"啃硬骨头"的阶段,红色精神所蕴含的解放思想、艰苦奋斗等红色基因恰恰可以为脱贫工作注入磅礴的精神动力,助力脱贫工作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3.
人类与贫困作斗争,主要是促使和扶助受各种因素制约的贫困人群达到二个目标一是消除绝对贫困,解决温饱问题;二是提高生产力水平,创造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从多年来的扶贫实践看,新世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仍需坚定不移地消除能力贫困、环境贫困和收入贫困.  相似文献   

14.
"精神贫困"描述的是贫困人口因为主观因素而影响脱贫的现象。本文通过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对于"精神贫困"进行了定义和分析。我们将"精神贫困"限定为贫困人口志向缺乏、信念消极和行为决策非理性的行为表现,其本质是个体失灵,具体来说是志向失灵和行为失灵的结果。对于"精神贫困"的干预就是要采取行为政策使"缺志"转为"有志",使非理性变为理性。干预的核心在于对于微观个体的关注和重视。由此,我们提出建构政府、市场、社会、个体四元的治理体系和公共政策分析,尤其要做到精准化的社会治理,引入创新的和超常规的靶向性公共政策工具,促进国家治理的进一步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社会流动理论为视角,基于布劳-邓肯关于社会流动的工业化-功能主义视角,对当前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政策目标进行考察。结果显示:以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水平为目标的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在实践过程中日渐成为了社会流动的一个"瓶颈":不仅在"入口"方向阻碍着事实贫困者进入该政策体系之内,也在"出口"方向将低保群体凝固起来,使贫困者自身难以实现上向的社会流动。文章认为,以"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作为低保政策的基本目标的同时还需要将"促成社会成员上向流动"作为该政策的根本目标,以此全面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使之不再在贫困中陷落。  相似文献   

16.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发展目标,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伟大理想和热切企盼。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为消除贫困提供了最基本的制度保障。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大幅度、大面积地缓解和消除了贫困现象,成为全球消贫画面上的一个耀眼亮点。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我国人民将在消除贫困的新的发展起点上进入新世纪。 一、社会主义中国能够消除贫困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揭开了中国人民消除贫困的历史篇章。1840…  相似文献   

17.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我国贫困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深度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短板,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深度贫困的实质就是绝对贫困,具有"两高、一低、一差、三重"的特征,有特殊的形成原因。基于嵌入性理论提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政治嵌入、经济嵌入、文化嵌入和认知嵌入的分析框架,从嵌入的现实性、可能性和目的性三方面厘清深度贫困地区的嵌入逻辑。基于深度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应坚持政治嵌入、经济嵌入、文化嵌入和认知嵌入"四位一体"的嵌入路径。  相似文献   

18.
构建防止返贫和分类稳定预警帮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昆明市2019年完成剩余5568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在全省率先消除了区域性贫困、解决了绝对性贫困问题。针对脱贫基础不牢、"造血"能力不强、突发因病因灾、养老婚嫁等因素导致返贫和新增贫困的风险,昆明市拓展"五色卡"精准识别作用,构建防止返贫预警机制,将提升脱贫成果与防止返贫、短期见效和长期保持相结合,锁定收入在5000元以下农户,开展"两摸底一调查"和"回头看"工作.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命科学的飞跃发展 ,人类的寿命普遍延长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现实和一种长期趋势。目前 ,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正由个人的老年生存危险逐步变成国家的社会压力。因此 ,怎样通过养老保险制度来消除个人的老年生存危险 ,进而消除影响社会安定的一些不利因素 ,已经成为一个必须高度重视和急需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 ,要解决养老保险的根本问题 ,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应由单一的消除贫困、解决基本生活困难 ,转化为促进储蓄和经济增长、消除贫困等综合目标。因为这些目标实际上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每一种目标的…  相似文献   

20.
2020年是国家实施扶贫战略的一个分界点,2020年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然而,整体性绝对贫困的消除并不意味着我国贫困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即便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依然会有贫困人口的存在,还是会存在相对性、结构性、集中性的贫困问题.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完成后,后扶贫时代的贫困问题治理还将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因此,分析后扶贫时代的防止返贫体制机制,对后扶贫时代的贫困问题治理提出治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