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南通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桂银 《唯实》2002,(8):50-53
关于农民就业问题.一些人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就业是城市人的事,目前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约860万,下岗职工未就业的约780万,如果再谈农民就业问题,势必加剧城市就业矛盾。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重视农民就业问题.农村劳动力占我国劳动力总量的71.2%,农民的充分就业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有利于推进城市化发展战略,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拟就目前南通市农民就业状况和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对有关部门决策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民就业问题 ,一些人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他们认为就业是城市人的事 ,目前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约 860万 ,下岗职工未就业的约 780万 ,如果再谈农民就业问题 ,势必加剧城市就业矛盾。笔者认为 ,我们应该重视农民就业问题 ,农村劳动力占我国劳动力总量的 71 .2 % ,农民的充分就业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 ,有利于推进城市化发展战略 ,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拟就目前南通市农民就业状况和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以期对有关部门决策有所启发。一、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现状目前 ,南通市总人口为 784…  相似文献   

3.
彭勇 《当代贵州》2004,(6):24-25
贡献:托起致富增收新希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关键在农民增收;农民增收,核心在农民就业。我省目前农村人口约328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近86%,农业劳动力约2104万人。全省耕地2654亩,按种植业平均每3亩需要1个劳动力计算,有近1300万的农业劳动力可以从种植业转移出来。由于农村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进城务工成了农民的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杨雪 《理论学刊》2006,(1):45-46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许多农民都面临着“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境遇,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对于农民来说,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依靠,失去了生活的来源,仅靠征地补偿费用是远不能维持长久生活的。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就是农民的吃饭穿衣问题。失地农民就业难,已成为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面对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所作出的牺牲,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政府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失地农民就业现状据统计,我国失地农民总数已超过4000万人,并仍在以每年约200万…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问题。石嘴山市是宁夏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化程度和城镇化率位居全区前列,农业转移人口比例较大,具备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良好基础。深入研究石嘴山市农民转移就业和融入城市问题,对推进宁夏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农民转移就业和融入城市的总体情况  相似文献   

6.
吉林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城市,而船营区又是吉林市的老城区,就业问题日益严重。据统计:目前全区总人口48万。城市人口35万,其中劳动力25万,占城市人口总数的71.4%,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约5万,占城市劳动力总数的20%;农村人口13万,其中劳动力约5万,占农业人口总数的38.5%,剩余劳动力约2万,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城乡登记失业率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失业比率,而且失业人员正在逐年增加。如果取中位失业率增长,那么“十五”期间城乡失业人数  相似文献   

7.
社会广角     
城镇贫困人数增多 社会就业压力渐大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在去年底完成的一项关于城镇职工下岗问题的调查表明,职工下岗现象正呈现扩张型发展趋势,城市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社会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社会稳定受到一定影响。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城镇下岗职工总数比登记失业人数多一倍。约为1100万人,其中,工业企业的下岗职工比重占6成以上。下岗职工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但被征地农民就业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如果单纯依靠被征地农民自身,难以解决好就业问题,现阶段应努力发挥政府在被征地农民再就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被征地农民就业模式。  相似文献   

9.
一、实施就业促进行动   城镇新增就业5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25万人,其中,困难对象再就业7万人.确保现有零就业家庭中至少有一名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再就业.……  相似文献   

10.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岳阳市各级党委、政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关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积极发展劳务经济,认真做好农村转移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岳阳市劳务经济的现状及特点岳阳市总人口520万,其中农业人口409万,现有农业劳动力212万。2002年,全市成为非农劳动力的农民有85.87万人,其中:劳务输出62.1万人,乡镇企业安置15.5万人,进城投资兴业4.9万人,村级企业就业3.37万人。2002年岳阳市劳务收入53.49亿元,是全市财政收入的两倍,占到农业总收入的44.8%;使农民年人平增收130元,占农民纯收入的  相似文献   

11.
安龙县总人口42万,其中农业人口40万,是典型的农业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非农就业问题,正日益成为安龙县经济社会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安龙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农民就业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提出把推进农民就业作为实现城郊城市化,大力开辟农民增收空间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湖南省岳阳市就业服务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致力于民生殷实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城镇就业再就业创新高,新增就业5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47万人,“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1.02万人;农民转移就业创新高,新增农村劳动力转  相似文献   

13.
<正>【就业促进】在新型城镇化下,避免因失地而失业是农村群众密切关注的一项民生工程。安排1.3亿元,开展新型农民培训30万人,品牌培训4万人,农村青年技能培训1万人,实用技术培训2000万人次,2014年四川在促进农民就业方面有"大动作"。  相似文献   

14.
据本刊调查分析,我省农民工在长三角、珠三角务工的占80%:最新统计,广东省的外来人口已达3140万人。我省每年在广东的常年农民工约100万人。仅占0.03%;如何在“十一五”期间使每户农民家庭成功转移就业一人。本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就业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因此,研究解决就业问题的恨本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我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就业人口约1000万。农村有剩余劳动力1.3亿多,大约有5000多万民工涌入城市,形成了—股强大的“民工潮”。在城市,全国国有企业下岗分流职工已达1200多万,但仍有2000多万富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610万人,加上往年毕业而未就业的大学生480万人,待业大学生将高达1000万人。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需要政府、学校、毕业生三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王国利是李桥镇南半壁店村的村民。2002年以前他在家务农,一年也就挣2000多元。现在他在首都机场配餐公司上班,月薪1000多元,收入提高了好几倍。如今,顺义区的很多农民像王国利一样,开始走出农村,拥抱城市,脱离一产进入二三产业就业,成了在燕京啤酒、北京现代、顺美服装、空港工业区、首都机场上班的员工。目前,顺义区共有农村劳动力18.1万人,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的已达14.1万人,有70%的农户每家至少有一人在二三产业就业。近年来,顺义区紧紧抓住首都机场东扩以及现代制造业基地、奥运场馆等落户当地的机遇,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和二三产业,城市…  相似文献   

18.
数字     
17万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累计已有70万人留学海外,目前已有17万人学成归国。700万—1000万人——在过去6年间,由于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平均每年增加就业岗位120万—160万个,6年共增加就业700万—1000万人。2400多万人——过去6年,在累计2818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中,有2400多万人享受了基本生活保障,各级财政为此共支出约103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约696亿元。140多万人——截至2003年底,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己接近  相似文献   

19.
农转非人员在为城市发展贡献出土地的同时,很多人也失去了饭碗。重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移师北部新区以来,征地约45平方公里,5万多农转非人员中有2万多适龄劳动力等待就业。经开区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唐文峰担任组长,党工委副书记李作华任副组长的促进农转非人员就业领导小组,并制定了10多个配套文件,建立了1000多万元的就业专项基金。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政策促进、经费保障,一切都是为了——  相似文献   

20.
刘素芬 《当代贵州》2005,(21):34-35
目前贵州低收入以下的贫困人口中劳动力达360多万人,如何让其中的一部分人在全国劳动力统一大市场中实现有序转移就业,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农民变成工人,提高农民技能,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是转移前的培训工作,必须做扎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