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报告想就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日中战争,论述以下四个问题。第一,太平洋战争与日中战争有着不可分割的连续性,是日中战争的延伸。第二,在日本的战争指导者的意识中,即使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依然存在着解决日中战争的重大课题。作为实例,举出1942年进攻重庆作战的设想。第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同中国的战争依然在日本进行的战争中占有极大的比重。作为实例,举出1944、1945年的打通大陆作战。第四,在中国战场上的体验,是日本人的战场体验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在今天,这也是日本人对战争认识上的重要问题。一、作为侵略中国延伸的太平洋战争许多日本人认为:日本战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41年12月以后,日本同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的战争,即太平洋战争。而且认为1931年以侵略中国东北为开端的日本同中国的战争,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已经半个世纪.半个世纪以来,国际上一些人在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苏德战场和美日太平洋战场,而把中国抗日战争三千一边或放在次要地位,对其在整个反法西战争中的作用未能给予公正的评价.但历史证明,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无以伦比、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就独自承担着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丞在太平洋战争始于1941年12月日本伪装美国夏威克海军苗地.在此之前,中国已经进行了4年多的抗日战争,而且是在外征很少的情况下.独立担负这一重任的.1937年夏…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是抗击和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中国战场是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起,中国人民掀开了反抗法西斯侵略新的历史篇章.自1931年到1945年,中国经历了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在漫长的斗争岁月里,中国做出了最大的民族牺牲,付出了最惨重的代价.据日本历史研究会编《太平洋战争史》一书记载,中国军民伤亡总数为3500万人,约占整个二战中军队与平民伤亡总数的40%.按1937~1945年平均计算,日本陆军总兵力的2/3投入了中国战场.其中,1937年底以前,日本派驻中国的陆军占其陆军总数的88%,1938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每年用于侵华战争的兵力都占其陆军总数80%以上;太平洋战争以后,侵华日军也占其陆军总兵力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4.
一、美国支持中国成为大国中国大国地位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提出来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美国在远东的主要目标是“在首先打败德国的全面战略中实现日本的无条件投降”[1] (p3 0 )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美国在采取拖住中国战略的同时 ,又采取了使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政策 ,以便最大可能地利用中国的军事力量和战略地位。美国国务卿赫尔对美国对华政策是这样表述的 :“我们在中国有两个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采取共同行动 ,有效地进行战争。第二个目标是在战争之中和战争之后 ,承认中国是大国 ,她享有与强大的西方盟国———俄国、英国和美国平…  相似文献   

5.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起点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站在抗战最前线的东北人民不屈不挠地同日本侵略者奋战6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又开始了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经历了14年反法西斯战争。本文拟就“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战在全国抗战中的地位及其关系问题进行探讨。一、“九一八”事变使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840年鸦片战争中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纷纷侵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由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  相似文献   

6.
60年前的8月15日,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八年抗战胜利了。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全面爆发。其实,日本的侵略野心早在几年前就已暴露无遗:1931年9月18日,日本策划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从“七七”事变到“九一八”事变,从占领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1,(7):121-121
日军侵华兵力有多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日本关东军正规部队约有1.04万人,另有在乡军人约1万人,满铁沿线的警察等约3000人,共计约2.34万人。此后日本不断向中国增派兵力。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战场始终牢牢牵制着100万人左右的日本陆军主力,占目本陆军总兵力的2/3。  相似文献   

8.
中国从鸦片战争战败后,弱点尽显露于国际,列强认为中国有丰富的资源却衰弱可欺,于是相继对华进行政治、经济与军事侵略。日本与中国距离最近,野心最大,侵略行动也最为疯狂。“九一八”事变开始了日本鲸吞中国的行动,战争爆发的原因很多,本文仅从日本的经济和对外政策角度探讨侵华战争的爆发。  相似文献   

9.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为彻底消灭败退到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在苏联的帮助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层抓住美国在亚太地区立足未稳之机.积极运筹攻台作战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后来由于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变“弃台”为“护台”,武装干涉中国内政,攻台计划被迫中止。之后,中共与美国的博弈战场,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4,(23):120-121
紧挨着日本东京北侧,是小城市琦玉市。上了年纪的稻叶绩老两口,就住在这里。年近91岁的稻叶绩,出生在东京,因参加侵华战争在中国待了13年,此后,他一直居住在琦玉市。二战已经结束69年了,战争的阴影一直伴随着稻叶绩。1943年,二战爆发的第四年,正在读大学的稻叶绩被“强制毕业”,然后作为学生兵送往日本亚洲战场的中国战区。稻叶绩回忆,他在学生时代接受的是日本的“神国教育”:天皇就是神,为国牺牲是精英,前往战场是理所当然。“我们根本没有自己的自由,而去战场为国牺牲是最大的荣誉。”  相似文献   

11.
诺门罕战场遗址,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纪念地。这处战场,部分位于中国内蒙古呼盟新巴尔虎左旗的诺门罕布尔德,另一部分在蒙古国哈拉哈河中下游两岸,战场总面积约600平方公里。1935年5月至9月,在这片土地上,曾经爆发过一场苏蒙红军与日本关东军的激战。在战争中,双方投入兵力20余万人,大炮500余门,坦克、装甲车上千辆,飞机900余架,此战堪称人类第一次大规模的“立体战争”。苏蒙红军在朱可夫元帅的指挥下,对不可一世的日本关东军予以沉重的打击,共歼敌5.4万余人。不但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支援了中国…  相似文献   

12.
试论太平洋战争与中国抗战的关系曾今勋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是在战争结束50年后的今天,日本一些国会议员及旧军人认为:“日本进行太平洋战争并不是出于侵略目的,而是为了解放殖民地,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相似文献   

13.
1945年8月8日,苏联履行雅尔塔协议的有关规定,在结束对德战争三个月后,正式对日宣战.苏联的参战,改变了太平洋战争的格局,推进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同时也影响了国共两党在东北的命运.一、苏联出兵东北的背景1、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垂死挣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已逐渐明朗化.在欧洲战场上,英美联军自1944年6月开辟第二战场以后,迅速向前推进,准备在易北河与苏军会师.与此同时,苏军在肃清本土及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南斯拉夫境内的核国法西斯军队以后,开始进入格国作战.担国法西斯的失败已成定局;在…  相似文献   

14.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武装卫国”,进行全民族抗战,在全国迅速掀起了抗日高潮。红军游击队在项英、陈毅的坚强领导下,经过池江谈判、池江改编等艰苦斗争,最终达成了国共合作抗日协议,下山集中改编为新四军.挺进华中抗日前线。于是,一场国共合作联手抗日的风云大幕骤然拉开了。  相似文献   

15.
1937年7月,以“芦沟桥”事变为标志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爆发,不仅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同时也作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而震惊世界。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1938年1月,伟大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大夫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加、美援华医疗队远渡重洋,行程三  相似文献   

16.
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运动.这场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和进行的.时任中共河北省委特派员兼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的李常青是这一伟大爱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日本帝国主义很快占领了东北三省.至此,“国家将亡”的阴影笼罩着中华大地。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又制造了华北事变,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准备进而吞并全中国.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继续奉行妥协退让的政策,同日本侵略者签订了“秦立协定”、“何…  相似文献   

17.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三省 ,不断扩大侵华战争 ,国民政府一再妥协退让 ,致使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更加膨胀起来。 1937年 7月 7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 ,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仅在一年多时间内 ,就侵占了我国东北、华中、华东、华南的大片领土。 1937年 9月 ,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但是从这个时候起 ,直到 194 1年底 ,战争打了四年多 ,中日两国均未正式宣布进入战争状态 ,也没有正式宣布断绝两国外交关系。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国际现象。“七七”事变后的 7月…  相似文献   

18.
关于抗日战争史的开端问题,有以下几种不同意见。一、“九一八”为始说。其依据是:第一,从日本方面看,“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必先征服满蒙”战略的实现,可以这样认为.作为按侵略计划进行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已经开始.以后发生的“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则是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推进.第二,从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看,“九一八”事变也成为抗日的开端。“九一八”事变后,虽然国民党政府奉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但中国人民却没有因此而停止抗日斗争。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演变与国共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共两党关系由于受当时特定的国际国内关系的影响与制约,不断调整变化。其中,尤其是美国作为战时中国的主要盟国,其对华政策的演变对中国国共两党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一 从卢沟桥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是美国的“中立”到援华制日政策的过渡时期。 抗战爆发后的最初阶段,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微妙多变。其时,美国的远东政策处在一个转变时期,它一面对日姑息、妥协,参与策划“远东慕尼黑”阴谋,鼓动日本进攻苏联;一面又不愿把整个中国拱手让给日本。随着日美矛盾上升,美国逐渐由“中立”向援华抗战转变,援华制日因素逐渐成为美国政策的主导方面。1938年12月,美国首次给中国2500万美元的信用贷款;以后又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姿态,如提供经济援助、宣布中国适用于《租借法》、可以提供武器、派遣军官来华进行军事合作等。这些情况说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为了保护其在华利益,有了支持中国抗战的要求和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20.
世界历史视野下的中国抗日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蓝 《世纪桥》2005,(10):60-63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 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在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10年多时间里, 伟大的中国人民在没有多少外援的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