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后,非洲经济快速发展,伴随这一进程而不断深化的南南合作成为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重要力量之一。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对非政策,不断拓展在非洲的利益并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大国竞逐非洲更趋激烈。国际政治环境的新特点、中非发展状态的新变化以及大国对非战略的新调整给中非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蕴含着机遇。为此,中国应该妥善应对,谋划未来中国对非洲外交的战略与政策。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一段时期,“非洲悲观主义”曾在西方大国广泛流行。横加干涉和冷漠一度成为西方对非政策的两个极端。近两年来,西方大国对非政策相继出现调整和变化。其共同特点是:重新估量非洲,在继续保持一定政治压力但手法较前灵活的基础上,将重心转向同非洲发展经贸关系,以着眼于21世纪的资源与市场竞争。这一情况为非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必然在大国间带来新的矛盾和争斗。 中国重视与非洲发展关系有着同西方截然不同的出发点和目的。中国高层领导对非洲的相继访问必将把中非关系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程涛 《西亚非洲》2013,(1):4-19
上个世纪,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给予非洲真诚的援助,有力支持非洲国家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奠定了中非友好关系的牢固基础。当今,中非关系的内涵和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非洲对中国的重要性没有改变,中非互有需求。当前,中国对非工作面临新机遇、新问题和新挑战,必须有新思维和新举措。中国和非洲的领导人要做到"长相知,不相疑";必须妥善应对非洲民主化、多党制带来的挑战,处理好同媒体、非政府组织和工会的关系;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利益交汇或利益冲突增多,在对非援助、投资、贸易等方面,我们要进行理念的转变、方式的更新、结构的调整;要积极化解国内在中非合作中的一些消极因素;要认真应对中非关系中西方大国的消极因素;进一步发挥中国的政治优势,充实和增加中非关系的政治内涵,努力打造中非外交合作的新领域和新亮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非关系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美国高度关注.关于中国对非外交对美国利益的影响,美国各界看法不一,大体可归纳为威胁论、不确定论、合作机会论三种类型.在美国如何应对方面,也大致形成了竞争与防范、全面接触、接触与防范并重等三种政策建议.布什政府的政策反应与第三种政策建议更为接近,奥巴马政府将基本延续这一战略,并将更倾向于多边协商与合作.美国对中非关系的认知与反应说明,中国作为一个兴起中的世界性大国,其对外政策日益具有复杂的联动效应,因而中国对非战略与政策需要纳入到中国整体外交的大战略格局中,置于中国与西方世界之多边外交、协调互动的高度上给予通盘考虑和积极谋划.  相似文献   

5.
张春 《西亚非洲》2015,(3):33-50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中非合作的政策空间正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大国日益重视非洲;另一方面,国别、地区和全球层面的战略规划意识上升。在地区层面,非洲"2063年愿景"与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议程非洲共同立场的重要重叠为中非合作提供了战略聚焦;在全球层面,中国参与2015年后议程的执行与全球伙伴关系的获益结构对包括中非合作在内的中国外交有着结构性影响。有关非洲的地区和全球性发展战略规划的相互重叠与冲突,使中非合作的政策空间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下一阶段的中非合作应充分重视其政策空间的发展变化,有机结合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对非战略与非洲地区和全球发展战略规划努力,推动中非关系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6.
罗坤 《亚非纵横》2012,(4):57-58
2012年6月29日,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在协会大会议室召开中非战略研讨会,会议由亚非协会会长武东和大使、副会长程涛大使主持,来自外交部、社科院、中央党校、人民日报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参加了研讨会并就“中非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和“大国在非博弈及中国战略选择”做了主题发言,会议内容丰富,务实高效,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7.
大国对非战略的新特点表明,美国正趋于将非洲纳入其全球地缘战略,非洲正在成为大国培养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念等软实力、推广所谓“全球公益”的重要场所。面对新的国际环境,考虑到长远的发展目标和非洲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应从中非关系的战略定位入手,在现有对非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新的战略高度认识和制定对非洲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8.
刘中伟 《西亚非洲》2015,(3):98-118
随着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美国学界和官方加大了对中非关系的关注力度,美非关系中的"中国因素"愈益凸显。从总体上看,一方面,"中国因素"促使美国政府加深了对非事务的危机感与紧迫感,加强了对中非关系的战略打压和舆论"抹黑",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非洲在美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对非政策举措。另一方面,"中国因素"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中美在非洲必然是"零和"博弈关系,加强对非事务方面的合作符合双方及非洲的利益。中、美两国应加强高层在非洲问题上的沟通和交往,增进战略互信,通过在非洲和平与安全和经济等领域的互动与合作,促进中非关系和美非关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无成型的地缘战略,在此姑且不论.但中国独特的地理生存空间决定了中国的发展战略、对外战略必然带有浓厚的地缘色彩.以下就新时期中国地缘战略应该思考的几对关系发表一点浅见. 一是"空间"与"时间"的关系.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对外战略从地缘意义上讲更多是"以空间换时间".以"9·11事件"后为例,中国非但没有"乘人之危"抢占、挤占美国人所谓的"势力范围",反而对美军历史性进入中亚、美日同盟升级、美印关系升温、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等一系列举动大体抱着容忍的态度.这种理性、容忍、克制的战略心态,并没有使中国的地缘战略环境受到无法承受的挤压,反而换来中国改革开放最需要的发展机遇与和平环境.其结果,"发展的中国"逐渐步入"崛起的中国"轨道,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然而势易时移,此一时彼一时.中国崛起逐渐带来两个效应:一是美国等西方大国以及中国周边某些国家对中国的防范心态、对冲战略乃至遏制动作明显上升,二是中国利益外延自然地逐步扩大.这二者都需要我们思考并谋划崛起时期中国合理的发展空间,即所谓"以时间谋空间".合理的发展空间不意味着对外扩张,而意味着理性思考今日中国和明日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界限何在、战略红线何在、前沿阵地何在.这些问题的答案显然只能从新时期中国的地缘战略中去寻找,这从一个侧面凸显出中国谋定新时期地缘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非政策:驱动力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非关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为澄清西方的"资源驱动论",需从中国的国家特性、国家利益以及总体外交战略和思维等理解中国对非政策的驱动力。近年来中国对非政策的特点大致可归纳为机制化的建立、全方位发展以及重视软实力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对非外交中日益重视软实力的建设,就是"和平发展"和建立"和谐世界"外交新理念和新战略,以及树立一个"强大而可亲",绝非"强大但可畏"的中国形象的一种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