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冰雪与诗词     
衣殿臣 《学理论》2008,(3):88-90
冰雪。作为大干世界中的一种自然景观,真可说是无世而不有,无人而不爱。打开中国文学史.我们就会发现,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冰雪便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就笔者考证,冰雪人诗始于《诗经》。咏冰诗,见于《大雅·生民》:“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大意是说,把仙放在寒冰上,鸟儿展翅庇护他。咏雪诗,见于《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大意是说,而今归来之日,雨雪漫野纷飞。  相似文献   

2.
李兴濂 《各界》2013,(11):2-2
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算得上一代明君。他在位期间,能够纳谏,国家富强,百姓安乐。《旧唐书·太宗本纪》中说当时“东至于海,南至于岭”,老百姓睡觉不必关大门,  相似文献   

3.
在《说文解字》中,“留”是“止”的意思,“余”是“丰饶”的意思,“留余”的本义是“止于丰饶处”,其弓I申含义即凡事都要有度,留有余地,适可而止。它最早出自南宋士人王伯大的《四留铭》:“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因镌刻在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留余匾上而广为人知。在元明清代仍被世人奉为施政、修身、教子、营商的圭臬,由此足见“留余”思想影响之深。  相似文献   

4.
貌丑何过?     
华丁 《瞭望》1996,(39)
左思是我国历史上的名人。他写的《三都赋》,被富豪之家争相传写,一时洛阳为之纸贵。被誉为“文章冠世”、“一代之绝”的陆机,也曾想写这篇赋的,听说左思要写,抚掌讥笑,很不以为然地说:“他若能写成,我就把酒坛子倒翻了。”待看过左文,他叹服不已,自忖已不可超过,也就辍笔作罢了。 这个故事见于《晋书·左思传》。《晋书》说左思“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就是说,精于辞章的这位大手笔,面貌丑陋,言语迟滞  相似文献   

5.
囊括宋代全部诗作的《全宋诗》,第一至第五册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宋诗》是由北大古文献所主持的。全书出齐将有60册之多。 编纂一代诗作的总集,历史上颇为著名的,要数《全唐诗》。这一唐诗总汇,完成于康熙年间,向被称作“盛世之业”。随后300年,未见有宋诗总集的出版。学术界认为,《全宋诗》较之《全唐诗》,编纂工程更为浩大,它的出版更有理由称之为又一盛世之业。  相似文献   

6.
易杳 《瞭望》1994,(26)
世人眼中,那是永远都难以重现的灿烂辉煌。 法国大文豪雨果以惋惜、悲愤之笔写道:“只要想象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尽汇于其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大肆掠劫,另一个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于是,刀光剑影、烈火硝烟之中,“万园之园”的一代皇家苑林颓然倾圮、消失,只留给后世几处残垣断壁、一片荒芜……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贵刊1990年48期上刊登的《买义与卖义》一文,立意和论述都很好,但文中有两处明显的讹误,现予指出。一是文中两次出现“冯暖”这一人名。孟尝君门下的那个食客并不叫冯暖,而叫冯(火爰)。“冯(火爰)客孟尝君”的故事,见于《战国策:齐策四》和《史记:孟尝君列传》。“冯  相似文献   

8.
吴营洲 《各界》2011,(9):90-92
曾经写过一篇短文,题目是《也说知识分子的妻子》,其中谈及“老舍之死”。当时我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9.
袁礼辉 《学理论》2010,(5):107-108
《论语·学而第一》在《论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还指孔子一惯倡导的“仁学”。“有朋”也作“友朋”,指孔子门下志同道合的弟子,还可引申为与孔子思想有直接渊源的古圣先贤和后世对孔子思想深感兴趣而进行研读的人。“远方”,从空间上指横向的四面八方;从时间上指纵向的历史与未来。“君子”,是指孔子道德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相似文献   

10.
《团结》2008,(1):60-64
建国方略 1917至1919年,孙中山倾其毕生学力著《建国方略》,系统地抒发自己的建国宏愿和构想。《建国方略》由《民权初步》、《孙文学说》和《实业计划》三篇构成。《民权初步》原名《会议通则》,出版于1917年,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三:社会建设》,教育国民怎样去行使民权;《实业计划》是用英文写成的,原名“中国国际发展(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发表于1919年6月,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是“圆家经济之大政策”;《孙文学说》于1919年春夏间出版,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阐述心理建设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上海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创造了新模式——支部建在楼上,被中央称赞为“党的建设的一大创新”。“楼宇党支部”的建立,是在“楼宇工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刊这期杂志发表的徐汇区虹梅街道党工委的《以工会为载体,加强非公企业党建》一文向我们的工会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工会要为非公企业的党建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12.
裘真 《学理论》2008,(13):70-71
明代的女真族人分为建州、海西、“野人”女真三大集团。建州女真是唐渤海时代的旧称,后因明置建州卫而得名;海西女真是元代时的称谓,因其居地在东海之西故以海西谓之;“野人”女真则是女真族中的落后部分,所以冠之“野人”之称。一般的研究者都认为:“曰建州、曰海西、就其居处言;曰野人,则就其文化言”。有明一代,  相似文献   

13.
对于外科医生,社会上有两处议论:一种是同情,说拿手术刀的挣钱少,不如“拿剃头刀”的;一种是指责,说他们一刀在手,随意“宰杀”患者,收受“红包”。辛定一,52岁,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典型的拿手术刀的人。他医术高明,医德也高尚,是50岁左右的那一代医生的优秀代表,尽管他也有那么一点点所谓的“私心”。  相似文献   

14.
刘斌 《民主》2011,(11):43-44
20世纪初,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曾深情地赞美南京城:“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  相似文献   

15.
何谓“变味”?查辞书释义──《汉语大词典》云:请事物因变化而通达。台《三国志·魏志·吕布传》:“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辞海》云:谓灵活运用,不拘常规。如《易·系辞下》:“变通者,趣时者也。”趣时,即趋时;《现代汉语词典》云:谓依据不同情况作非原则性的变动。如唐代刘长卿《赠别于群投笔赴安西》诗:“且欲图变通,安能守拘束!”看来,凡事变通得有一个前提,即通过灵活运用,能使事物“通达”,却不能有原则性的变动,换言之,灵活而不拘常规,趋时而不变原则。时下,“变通”一词变味了,成了某些蜕化变质的党…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一向喜欢自己动手起草报告、文件,甚至新闻稿。1958年他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明确提出:“不可一切依赖秘书”。这句话是对当时领导干部作风现状的折射,至今仍有教育意义,值得我们警醒。最近,笔者常听到一些秘书抱怨:“领导学习一篇文件,我就得给写一篇心得体会;领导是不学不行,我是不写不行”。这说明有些地方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存在靠“材料闯关”、注重“稿好”忽视“搞好”的形式主义倾向,也暴露出一些领导干部身上的“四风”问题根深蒂固,习惯于“甩手”,不愿于“操手”。这个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最近拜读了邓树斌先生《关于民主管理和职代会的再思考》一文。邓先生认为“在非公企业建立职代会制度,理论上是不成立的,法律也无依据……没有生产资料公有这个前提和基础,职工当家作主管理企业根本就没有可能性。”对此,愚以为邓文此说不确切,有商榷之处。一邓树斌先生说,“在非公企业建立职代会制度”,“在理论上是不成立的,在法律上也无依据。”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8.
说“镜子”     
镜子,相传为黄帝所造。《轩辕内经》云:“帝会王母子王屋山,铸镜十二,随月用之,此镜之始也。”古人造镜,用途大致有三:一是装饰之用;二是穿戴梳洗之用;三是避邪之用。古人视镜为一种灵物,有助长正气,驱散邪气,保护身家平安的功能。葛洪在《抱朴子》中云:“万物之老者,其精能托人形惑人,唯不能易镜中之形,故道士入山,以明镜径九寸以上者背之,则邪魁不敢近,自见其形,必反却走转。镜对之视,有踵者山神,无踵者老魅也。”古代医学,对镜的神秘功能也极为推崇。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镜的解释为:“镜乃金水之精,内明外…  相似文献   

19.
“有用”的基本解释是:“可以利用、有价值、耐用、有功用、有用处”等。《庄子·人间世》上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鲁迅在文章《落花生》中写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在自然科学上,“有用”也是一个常用的词,比如物理上的术语“有用功”和“无用功”。  相似文献   

20.
本草,中药的统称。李时珍为救治苍生,遍尝百草,呕心沥血,于明万历年间写成《本草纲目》,记载草药两千种,泽被后世,为人称颂。唐朝重臣贤相张说写了《钱本草》,以药喻钱,苦心孤诣,奉劝人们在钱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切勿迷乱,其思想之深邃,言辞之透辟,目光之远大,于当时后世皆可观照,惊世骇俗,虽系苦口,实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