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族的族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苗族的族名称谓有所不同。尧、舜时期 ,“三苗”部南迁 ,这部分苗族先民即有“南蛮”的别称。到商、周两代仍沿用“苗”的族称 ,但对“南蛮”中最强盛的部分则专称“荆蛮”。汉代以后 ,称为“武陵蛮”。在“武陵蛮”内 ,又按不同地区而有“澧中蛮”、“零阳蛮”、“氵娄中蛮”等若干称呼。从东汉起又开始将“武陵蛮”称为“五溪蛮”。唐、宋以后 ,苗族若干少数民族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 ,作为单一民族的族称重现于文献之中。由于苗族影响较大 ,元、明、清时期人们常将与轩族毗邻而居的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称呼为“夷苗”、…  相似文献   

2.
前文已对苗族中的一个支系——“九股苗”的称谓由来及其分布区域作了考析。“九股苗”具有顽强的反抗精神,其业绩无论在苗族历史或贵州历史上都有着光辉的地位。在雍正“开阔苗疆”以前,“九股苗”中私有制未完全确立,阶级分化不明显,尚处于原始社会末  相似文献   

3.
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分布在长江中游的江汉地区,在那里的丘陵、湖沼地带生息、劳动、繁衍,度过原始社会的生活。苗族民间传说他们的祖先,曾有一部分人到过黄河流域。后来,中原地区的华夏集团先后出现唐、虞、夏三个部落联盟首领,他们把南方各族的人统称为“南蛮”,并称“南蛮”的部落联盟为“三苗国”,对“三苗”有时又称为“有苗”或“苗民”。唐、虞、夏三代  相似文献   

4.
清代民族法中"苗例"之考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兴东 《思想战线》2004,30(6):33-38
“苗例”作为清代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其所含正确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清代“苗例”中“苗”不是现代民族学中的苗族 ,它具有泛指南方各民族群体和南方民族群体中那些没有阶级分化和独立公共权力机构的群体 ,即没有在土司或国家行政、司法控制下的群体。“苗疆”是清代南方民族地区改土归流后所形成的新开发区。“苗例”是南方各民族固有法或习惯法以及中央政府为南方民族特别制定的国家法。  相似文献   

5.
关于苗族和瑶族的历史渊源关系问题,许多专家学者从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尽管目前在不少问题上认识尚不能达到一致,但是,苗族和瑶族在历史上有渊源关系,同源于一个古苗瑶部落则已为汉文献所记载,为这两个民族语言的同源词、语法以及风俗习惯、历史传说、图腾崇拜等大量的共同性所证明,也为大多数历史、民族和语言学家所公认。正因为这两个民族在各方面存在着大量的相似点,因此在解放前不少人认为苗与瑶就是一个民族,“瑶人裔出于苗”。常把苗当作瑶,把瑶当作苗;有的人认为苗族因为避免反动统治的徭役而退居山地成为“无徭人”,瑶族因此而得名,也有人认为苗族迁徙入湘黔的为苗,入湘南、桂、粤的则为瑶等等。虽然这些看法不一定正确,但它却反映了苗族与瑶族的密切关系。由于苗族与瑶族的渊源关系已经明朗,本文就不准备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无谓的复述,在此专就苗族与瑶族的历史分化问题即古代苗瑶部落集团何时分化这一问题,从现代  相似文献   

6.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五百多万,居住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等省,其中以贵州为最多,故贵州高原素有“苗岭”之称。苗族人民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在几千年漫长的岁月里,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灿烂的民族文化。我国古籍《山海经》中就有关于“三苗”和“蚩尤”的记载,有人认为他们就是苗族祖先。苗族人民至今还流传着“从黄河迁来”的传说,现在也有“跋  相似文献   

7.
一、苗戏的产生 苗戏,或称苗剧,在我国社会主义戏剧百花园中是客观存在的。关于这一剧种,由钟敬文先生题名的《中国民间文艺辞典》中,有这样的辞条:“苗剧,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苗族居住区,是在本民族民歌、舞蹈、巫师音乐和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唱腔多来自苗族山歌、民歌,伴奏乐有苗笛、芦笙、牛腿琴等,剧目多为现代题材,也有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主要有《哈迈》、《友蓉伴依》、《雄当和配利》等。”辞条中未提及苗剧的产生时间和地点。  相似文献   

8.
论“九股苗”(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苗族是我中华民族重要组成部分。她的历史悠久,其先民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部落联盟即与汉民族的先民炎黄部落同时代,可考之历史上下长达五干年;她迁徙频繁,涿鹿战败后,“九黎”渡黄河而南汇集长江中下游,史称“三苗”(或“有苗”),后经尧舜禹不断“征讨”,部分西流,大部分向西南方移徙,渐成今辽阔之分布状态,仅国内苗族而言,其  相似文献   

9.
在贵州苗族西部区信奉基督教的苗胞中,至今仍保持着一种以老苗文字母为唱名的歌谱(可简称“苗谱”)。它已七、八十年的历史,与老苗文一样,是1905—1915年间,苗族知识分子和英国传教士伯格里等人创立的。先后多次在云南昭通及日本大量制版印刷,特别是1988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在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重印了大量苗文苗谱《LZC》(颂主圣歌)歌集。这种歌谱,在信教苗胞中,熟悉的人不少,本不想  相似文献   

10.
巫教信仰是苗族传统社会的主要信仰形式,它的影响在苗族社会中至为深远。 苗族信仰多神崇拜的巫教,敬畏鬼神。在人类与鬼神之间起沟通作用的是巫师。“巫师是经常替人们主持祭祀与祈祷的神职人员,平时又给病人施用苗医苗药,所以在苗族社会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他不仅掌握苗族多种崇拜的巫教神学,而且还掌握苗族的历史、神话史诗、天文、音乐、舞蹈、民间美术、古典哲学,历法、医药等多种学科,堪称苗族传统文化的大学者,倍受全社会的尊重。”  相似文献   

11.
苗族的巫术文化以信鬼好巫、多神崇拜为内容,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永绥厅志》上说苗民有七十二堂神,其实,细究起来,还不上这个数。苗族受万物有灵论的影响,认为鬼神无处不有。比如我省榕江苗族认为,人不能生育就是“期者留”鬼在作祟:秧苗长得不好,是“期者牙” 鬼在暗中毁坏;人被溺死,罪责不在于水,而是“西翁”鬼在拖脚。因此为了使一切顺利,就必须借助那些可能与他为善的超自然力中得以保证,或者防范那些可能对他贻害的超自然力以避免灾星。要达到这两个目的,苗族认为非通过巫术不可。  相似文献   

12.
仫佬族的族源仫佬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仫佬族先民属于先秦时期百越族群中骆越里的一支。魏晋、隋唐时期为“僚”中的一支。宋元时期为“伶”中的一支。仫佬族的名称,最早见于明代李宗日方著《黔记》一书所记“犭木佬苗”。古人往往统称南方少数民族为“苗”,李宗日方也把仫佬先民当作苗族的一支而记载为“犭木佬苗”。明清以来,相继以“穆佬”、“木老”、“木佬”、“姆佬”、“木老苗”、“伶”、“伶僚”等名称记载于文献之中。1956年国务院批准定名为仫佬族。(整理、编辑:何必)仫佬族的特色饮食———狗舌糍粑“狗…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依据的资料,以四川苗族的刺绣为主,川苗刺绣中则又以十字挑花服饰为重点。由于刺绣图案与铜鼓纹饰间的密切关系,不独四川苗族如此,因此在讨论中也引用了贵州、云南等地的有关资料。 刺绣与铜鼓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但在某一特定的条件下,二者的关系却是极为密切的。  相似文献   

14.
明弘治《贵州图经》云:“康佐苗者,……喜于森林僻野,结屋以居。”《贵阳府志·苗蛮传》亦云:“山苗,居长寨克孟、牯羊二枝,故又名克孟,牯羊苗,亦有居广顺者。” 明、清以来史、志学家笔下的“康佐苗”、“克孟、牯羊苗”的历史和现状如何呢?我们曾经几次到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和长顺县作了一段时期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从民族调查过程中所获得的许多资料来看,现今的紫云、长顺及其邻近地区的部分苗族,好似史、志书中所论述的“康佐苗”及“山苗,克孟、牯羊苗”的历史再现,所以我们准备将自己所调查的现实苗族资料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对“康佐苗”与“克孟、牯羊苗”的今昔史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九黎、蚩尤和苗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苗族的族源,曾有“九黎说”、“三苗说”、“商蛮说”、“贵州土著说”和“南来说”、“北来说”、“西来说”等观点,我们认为,马来人种之“南来说”、高加索人种之“北来说”以及雅利安人种之“西来说”都不太可能,即使是游移迁徙时有混杂,也只是“流”,而不是“源”。“南蛮说”和“贵州土著说”同样是“流”而不是“源”。苗族的族源当可追寻到“九黎”和“三苗”中的人们共同体或部分先民。 远古时期,首先活跃在我国华北大平原的人类集团,是东西两大部落联盟集团,即东部  相似文献   

16.
苗族社会历史的发展情况,在我国各个民族中,还是属于比较缓慢落后的。我研究苗族古代史,在宋代一章中提出“苗民族在反抗斗争中形成”的标题,引起一些质疑性的意见。我想这些意见,不外出自以下两个方面:主要的一面是,民族的定义和它从哪一种人们共同体形成,以及民族的特征是些什么?其次的一个方面是,苗族在宋代的社会性质已达到一个  相似文献   

17.
风俗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椎牛”是苗族的最大礼典之一,它反映了苗族先民远古的社会现实。本文试图对流行于湘西及黔东一带的苗族“椎牛” 风俗作一社会历史透视。 “椎牛”,又叫“吃牛”,苗语叫“ney ie”,苗民凡人得了重病,占卜是因为鬼作崇,或中年无子,认为是中鬼在南天门阻止女阎王送子前来,就得把苗巫请来,烧黄蜡,打锣鼓,许下椎牛大愿。许愿后,如果病人转危为安,或求子得子,就说是牛鬼赐予的,于  相似文献   

18.
地处“湘渝黔结合点”的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5个苗族自治县之一,有汉、苗、土家、仡佬等24个民族,其中苗族群众占总人口的42.5%。近年来,松桃县在地方文化建设中,以民族文化活动、城市规划建设、市场化运作和民族语言教育为主要载体,巧借“民族力”,打好“文化牌”,将具有浓郁地方风情和丰富民族特色的松桃民族文化艺术进行全面展示和推广,使之成为松桃县一张通行全国的靓丽名片。  相似文献   

19.
蜚声中外的苗族刺绣始于何时,是令人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截今所知,我国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古文化遗址出土了七千年前的锁绣,与今天十分精美而仍然流行的苗族领绣完全一致,这显然不是其种偶合,而是文化渊源上的一脉相承。夏商时代苗族先民曾在现今的洞庭湖和鄙阳湖一带建立过“三苗”之国。春秋战国时代苗族建立的楚国雄据八百年,兵力号称百万,地广千里,北至中原,南至粤海,东至海滨,西至滇黔。“在广大的国境内有苗族和华族和其它小民族,居民相互间交流文化,产生以巫文化融合华夏文化为基本的楚文化”①。服饰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在祖国大陆的西南地区,生活着众多的苗族。苗族大多以穿戴服饰、居住地域或习俗不同而有不同的称谓。如:长裙苗、短裙苗、红苗、青苗、高地苗、花背苗等等。有一年,我去贵州省六盘水市采风时,偶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