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闻天早年留学过日本、美国、苏联,熟练掌握多国语言,是一位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思想家. 1958年,张闻天和其夫人刘英、秘书萧扬等一起到上海进行调查研究.从4月5日到8日,张闻天等人主动约请了上海分管涉外部门的多位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谈话.  相似文献   

2.
张闻天早年留学过日本、美国、苏联,熟练掌握多国语言,是一位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3.
张闻天曾相当长时期在党内担任重要职务,他对任人唯亲及裙带风等深恶痛绝,不止一次地告诫子女:“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根深蒂固,前人的亡灵也会在后人身上发生作用,你们千万不要卷到这股歪风中来.” 张闻天有一儿三女(儿子张虹生、大女儿张维英、二女儿张引娣和养女张小倩),但无论身居何位,他从不为自己和家属谋私利,甚至为了避嫌而“苛待”自己最亲爱的人.  相似文献   

4.
郭世东 《江淮法治》2008,(17):58-59
1945年7月1日,抗战胜利的前夜,黄炎培争六位参政员登上飞机,飞往延安。。下午一点多钟,毛泽东、朱德等已经到机场迎接他们了。六位参政员在延安除参加会谈外,还参观一些单位,访问一些老朋友。4日下午,毛泽东邀请黄炎培到家中作客,促膝长谈一个下午。毛泽东问他,来延安考察了几天有什么感想?他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  相似文献   

5.
1939年9月初的一个傍晚,延安杨家岭毛泽东居住的窑洞前的山坡上摆出一些桌子,中共中央为两对新婚夫妇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结婚仪式.两对新婚夫妇,一对是邓小平和卓琳,一对是孔原和许明.当时在延安的中央高级领导人,能来的都来了.毛泽东和夫人江青,张闻天和夫人刘英,博古、刘少奇,李富春和夫人蔡畅,还有中央秘书长王首道,相继来到婚礼现场.被邓小平一直尊为兄长的周恩来,因在此前落马摔伤去苏联医治,没能参加他的婚礼.  相似文献   

6.
一个从小没有感受快乐的人,怎么会有健康阳光的心态? 一个从小没有被亲人和社会善待过的人,怎么会温情地善待别人? 一个从小从未体验过被尊重感觉的人,怎么会有自尊而自制,又怎么会尊重别人的权利和生命? 成年人给了孩子什么,孩子就回报给成人什么。  相似文献   

7.
张鹏飞 《中国司法》2010,(10):111-112
96.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有什么区别? 问:我看到责刊发表过很多关于‘法律援助’的文章,也看到法院报刊经常有‘司法救助’的提法,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吗?我的朋友曹某因交通事故造成伤残,家里的钱都用于治疗了,现在既没钱请律师,也没钱打官司,他能申请‘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吗?(湖北读者:周晓洁)  相似文献   

8.
再唱南泥湾的歌──南泥湾人民法庭见闻本刊记者戴建志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这里没有辉煌的大厦,却是一孔孔黄土山麓下的窑洞。然而,就是这里酝酿出震撼中国影响至今的伟大思想,出现一桩桩不可思议的创举。我想,这就是人们在那普通的窑洞面前,仍旧肃然起敬的原因吧...  相似文献   

9.
据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料,从一九二四年九月至一九二五年六月短短九个多月时间,张闻天同志在教学和斗争之暇,共创作了四个短篇小说:《逃亡者》、《恋爱了》、《飘零的黄叶——长虹给她母亲的一封信》、《周先生》。这些短篇,突破了他的长篇作品主要写自身经历、写美与爱的“既定的模型”,转向对社会生活的描写和人生问题的思考,表现了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捕捉题材、深刻地开掘主题的才能。在艺术上,作者也没有沿用自己在长篇作品中已经熟习  相似文献   

10.
提起蔡永忠,我想在丰都县人民检察院工作过的人都会说他是个热心小伙。县城认识他的人也不少,与他在街上走,真可谓一步三点头,大家说这人有人缘。蔡永忠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他只是一个很平凡,很普通的检察干警。他算不上英俊,中等身材,平头,但一张黝黑的脸总是笑容可掬,见人就是未闻笑声,先见虎牙,憨厚淳朴,让人感到亲切、可信。但正是他对人、对事的无比热忱,时时打动着我们一颗颗平凡的心。  相似文献   

11.
有一则故事:一个男人死后来到天上,他遇到一位天使,天使说可以帮他实现愿望。他说:“我这一辈子太辛苦,每天都在干活,也没有好好享受过。我希望过一种每天不用干活.想吃就吃,想玩就玩的日子。”于是.天使把他带到了一个地方。开始的时候,他很快乐,不过,这样的日子只过了不到三个月,他就觉得越来越空虚。接下来的日子,他觉得越来越难熬,于是,他又找到那位天使,恳求说:“请给我一份工作吧,请让我做点什么吧.这样每天无所事事的生活,我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天使说:“对不起,这里没有工作给你做。”这个男人说:“如果再不让我做事,让我这样天天干呆着.我宁愿下地狱!”天使严肃地说:“你以为这里是什么方?这里就是地狱!”  相似文献   

12.
1945年,毛泽东同志和黄炎培在延安的那次著名的谈话,人称“窑洞对”,至今许多人耳熟能详。黄炎培对毛泽东说:“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相似文献   

13.
(一)当事人的综述1997年10月的一天上午8时左右,我刚过办公室上班,有位年约50余岁的老同志进来就问我:“你是王律师吗?”我答道:“是!有什么事吗?”他一面回答一面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后又拿出一面放大镜,叫我看纸上的笔痕是什么字。我拿过放大镜朝阳光处看,隐隐约约能看清笔痕的内容,我读给他听:‘“今借到陈XX现金贰万元(20000元),五个月归还,借款人蒋XX,年月日。”他一听连声叫道:“对2对!”随后他滔滔不绝地说:我拿了这张借据的笔痕纸,已跑了常州市的好几家律师事务所,他们看后都摇摇头,说这官司无法打,这…  相似文献   

14.
前几年与一位已经担任了校级领导的朋友在一次闲谈中问他,是否还代课?他回答说代。因为在潜意识里,觉得既然担任了领导,事务繁多,精力有限,不一定想再代课了。我又问他,不代不行?他说不是,是想代,因为觉得代课有成就感。比如自己代出来的学生考上了清华、北大,是培养了人才。感觉很自豪。这使我陷入了沉思。既然教师代出了出类拔萃的学生有成就感.那么我们公诉人的成就又体现在何处?我作为一名有近22年公诉生涯的公诉人的成就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郝拴记 《中国公证》2008,(12):59-60
这一夜,我彻底失眠了。今天发生的事太多了,把我的心都快折腾烂了。老妈像突然老了许多。特别是受不得刺激,一点动静都能引起她不小的惊悸。她这是怎么啦?今晚吃饭的时候还不是这样的,难道是因为这个老舅的出现?这个老舅到底是个什么人?他怎么会如此让老妈害怕?原来他在哪儿?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相似文献   

16.
张闻天同志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群众观,包括:"人民群众是主人"的唯物史观;领导就是服务,尊重群众利益才能密切联系群众;群众的实践是检验党的路线和政策的最高尺度。张闻天的群众观对于我们在新时期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处理好党群关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后,我到灾区去培训警察。有一次吃饭时,一位个子不高、黑胖胖的人和我同桌。他认识我,我不认识他。我问他贵姓,他说姓叶,是某某中学的校长。我一听立刻站起来说:“给你敬个札啊!你是名人哪!”这个人就是被评为“中国最牛校长”的叶志平。我为什么要站起来给他敬个礼?因为在地震过程中,他的桑枣中学,  相似文献   

18.
在红军万里长征的途中,中共中央在特殊环境中产生了一位总负责人,这就是“留日留美复留俄”、有着“红色教授”之称的张闻天这位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举止有着学者风范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19.
李静 《政府法制》2013,(29):22-23
毛泽东进入北平之后,工作日理万机,加上安全方面的考虑,他不再像过去在延安时期那样,可以随心所欲地到处走走。对此,他曾发牢骚说:“我都成了笼子里的老虎了,一点自南也没有。不能随便外出,不能随便看戏,不能随便干我想干的事情,整天是这个警卫、那个警卫跟着,我干什么非得你们那么多人同意?”  相似文献   

20.
虚惊     
“您是张局长吗?我是计委老王!”“什么!纪委?”张局长心里不由咯噔一下。纪委?纪委找我会是啥事呢?莫不是我的那些事被什么人捅到纪委去了?一时局长心里七上八下,心跳加快,以致手里的云烟掉到了文件上还不知道,竟把文件烧了一个窟窿。不会,绝对不会!我收的那些东西一无证人,二有发票,而目一件件都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可谓“天知地知我知”,不会出纰露……莫非是……糟了,肯定是那个要我给他儿子转合同的老李头,当时他给我那个红包时,就很是不情愿张局长心里一阵紧似一阵,突然两眼一黑,脑子一片空日,什么出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