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目的,是公职人员提供公共服务、满足社会需求好坏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现行的公职人员激励机制出现一系列缺失,需要从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绩效评估体系、约束机制等方面重构公职人员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汪黎 《求实》2010,(Z2)
公职人员职业生涯发展,是指公共部门和公职人员把个人发展与公共部门发展结合起来,对决定公职人员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公共部门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有关对公职人员一生中在行政职业发展上的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的总和.  相似文献   

3.
王岩 《世纪桥》2008,(6):21-22
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目的,是公职人员提供公共服务、满足社会需求好坏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现行的公职人员激励机制出现一系列缺失,需要从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绩效评估体系、约束机制等方面重构公职人员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前不久,中国医师协会、人民网等五大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公职人员健康白皮书>显示,公职人员发病率较高,患痔疮、脂肪肝、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比例普遍高于普通劳动者,超过四成的人超重或肥胖,大城市公职人员发病率比小城市公职人员高,领导岗位的公职人员身体状况更差.  相似文献   

5.
张炎波 《前线》2020,(2):39-41
完善公职人员离职后行为限制制度是加强离职公职人员管理的迫切需要。《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对公职人员离职后行为限制进行了规定,但尚未形成系统性规范,存在监管主体权责不明确、监管程序缺乏可操作性、离职后行为限制制度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难以真正发挥公职人员离职后行为限制的作用。应系统梳理法律、法规和党纪等规范,立法确定法定监管机构与程序,依照公职职级施加相应行为限制。  相似文献   

6.
网络反腐背景下公民监督权往往与公职人员的名誉权、隐私权发生冲突、碰撞。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要求公职人员隐私权和名誉权的克减,这是协调好其与公民监督权之间关系的前提。当公民监督具有目的上的纠错性或没有主观上的实际恶意时,即没有侵犯公职人员名誉权;当公民揭露或曝光与公共利益有关的官员的隐私时,即不构成对公职人员隐私权的侵犯。  相似文献   

7.
公职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隐私权具有特殊性。公职人员作为公民享有隐藏私权,但其职业的公共性决定了它只能是一种有限的隐私权。为避免公职人员以隐私权受到侵犯为由拒绝对其进行监督,有必要通过法律手段重新界定和规范公职人员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8.
《实践》2020,(8)
正6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公职人员惩戒制度的国家法律,实现了不同公职人员处分标准的统一,同时也是继监察法之后完善国家监察制度的重要法律。  相似文献   

9.
作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全面系统地规范了政务处分制度,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对违法公职人员进行政务处分的主体、对象、程序、种类、适用规则以及法律责任等内容作出具体规定,是对全面落实公权力监察全覆盖要求的具体化,是全面系统规范公职人员惩戒制度的重要法律,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推进和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落实落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国有单位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公职人员从政的直接载体。当前一部分公职人员在特定单位从政环境中出现了背离规范行为模式的趋向,在单位层面净化公职人员的从政环境应当成为我国政治生态治理的重要目标。当前要以公共部门治理的一般规律及公共部门治理理论为指导,通过政治生态监测把握公职人员单位从政环境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依据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明确治理的关键点,针对问题滋生及蔓延的主客观原因明确治理要求,在此基础上,遵循积极治理的理念,研究构建公职人员单位净化从政环境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1.
资讯快递     
正广安市前锋区:查处违规经商公职人员175人日前,广安市前锋区纪委在全区开展了公职人员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行动结合交叉审计发现问题线索,并严格督促各级各部门以个人自查自纠和单位复核清理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同时,该区纪委对不如实登记、弄虚作假,不按要求清查的,一律严肃追责,针对清查发现的问题,督促相  相似文献   

12.
依法行政是对国家公职人员行政行为的基本要求,实现依法行政是实现以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的重要任务。行政道德是国家公职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同样作为对国家公职人员行政行为规范的要求,行政道德法制化与依法行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对依法行政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屯留县出台《屯留县公职人员办理婚丧喜庆事宜暂行办法》,给全县公职人员办理婚丧喜庆事宜立下规矩。《办法》规定全县公职人员除办理本人婚嫁、子女完婚和父母(含配偶父母)丧事等婚丧事宜外,不得办理订婚、乔迁、开业、生日、儿孙喜庆或以其他各种名义操办的“喜庆”事宜,公职人员也不准参加婚丧事宜以外的其他喜庆事宜;  相似文献   

14.
天津启用“廉政社会指标”天津市最近启用廉政社会指标,以加强廉政建设。这几个指标分别是:一、政治结构指数。包括国家机关政务公开程度;国家机关的内部监督制约制度健全程度;公职人员录用任用与回避情况;对公职人员举报的查办率。二、公职人员素质指数。包括公职人...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职员廉政管理措施新加坡政府为防止公职人员贪赃枉法和腐败行为发生,制订的措施主要有:第一,财产透明规定。凡政府公职人员都要公开财产,以便进行社会监督。政府规定,每年的七月,各政府职员都必须填写个人财务表格,写明个人的财务状况,包括所欠的债务.第二...  相似文献   

16.
所谓行政问责制是指为保障行使公共权力、保护公共利益的行政机关和公职人员正确、高效行使其权力,认真履行其职责,行政机关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主体对行政机关和公职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审查,对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有关行政机关和公职人员加以惩处的一种责任保障与责任追究制度。在西方国家行政问责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7.
资讯     
<正>昆明:公务接待中逼酒者将受罚昆明市近日出台针对公职人员的"戒酒令",在全国首开公职人员劝酒挨罚先河。昆明市公职人员在工作时间饮酒、在公务接待中强行劝酒和逼酒者将被问责:如公职人员在公务接待中强行劝酒,导致对方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的;影响对方正常履行公务职责,损害机关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故意用语言挑逗、刺激、要挟对方饮酒的等等。  相似文献   

18.
试论“防止利益冲突”与反腐倡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职人员“利益冲突”是最重要的腐败源泉,会威胁到公众对政府官员决策客观性的信心。“防止利益冲突政策”,使反腐倡廉从事后惩罚,转化为事前阻止。这样使得公职人员指定和执行政策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而且从另一个侧面也保护了公职人员。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与推行国家公职人员廉洁年金制度是健全我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创新性方案。近年来,廉洁年金制度虽然在转变政府反腐思路、警示公职人员及利益激励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还存在如缺乏法规依据、设计不够合理、实际作用有限等问题。为此,应当建立与完善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惩治腐败制度、贪腐监督制约机制等预防与惩治腐败的配套制度,为廉洁年金制度切实有效推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据媒体报道,合肥市庐阳区开展公职人员"夜访万家"行动,规定每月20日下班时间对辖区居民群众开展夜访活动,该区把区直单位公职人员分为11个夜访工作组,教育系统公职人员夜访学生家庭,卫生系统公职人员夜访服务对象……他们还建立了首问责任制、沟通协调机制等保障机制,确保走访不走过场。"夜访万家",一改上班时间走访群众的做法,是"一线为民工作法"的延伸和拓展,可以说,这个时间点的设计,是考虑到群众实际情况的务实之举,有利于访到更多群众,问到更多真经,进一步夯实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真心实意进万家门、访万家情、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