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是1989年春季开始跟汪熙先生读博士的。当时他给博士生开了一门课,叫"中美关系史",每次讲一个专题,然后布置我们看书,写读书报告。每次的读书报告他都会点评,从内容到文风都很在意。我那时喜欢给上海一家叫《书林》的杂志写文章,文风比较新潮,先生看了不以为然,认为读历史的人文风应该非常朴实,不要花里胡哨或故作高深。他特别强调史论必须得当,要分析到位,但也不能讲过头。此外,先生还与我们分享做读书卡片的方法,这个方法是他多年摸索出来的,简便而实用。  相似文献   

2.
种花与读书     
江迅 《新民周刊》2012,(40):59-59
每次见梁振英,都会与他谈耕耘,听他说"花道"。梁振英喜欢爬山、游泳,也喜欢栽花种菜。在香港政坛,谁都知道他是"花痴",惜花爱草,休息日爱在家的院子里"拈花惹草"。梁振英说:"昨天我还忙里偷闲花了十分钟下种子。"问他,播了什么种?梁振英说:"一种菊花,英文叫cosmos,中文叫波斯菊。我种花经常有一些惊喜,波斯菊品种很...  相似文献   

3.
高岳 《美国研究》2023,(3):157-160
<正>得知何老师过世的消息,不禁错愕!记得毕业之后每次与何老师通电话,他总是很有兴致地讲起他最近读过的书,或者正在修改的文章或书稿。何老师总是把正向和阳光的一面留给我们,让我一时很难与他突然病倒联系起来。可惜的是,这一切已成过去,从前与何老师相处的情景不禁在脑海里浮现。记得刚进入北京大学读博时,何老师交给我一份手写的书单,上面不仅有世界史和美国史方面的著作,还有一些理论性的著作。  相似文献   

4.
虽然在文艺创作中,作家与哲学家的界限有所区分,程抱一先生的文学语言却处处力显其人生哲学。旅法半个多世纪的他是法语文学界成功的文化摆渡人之一。熟谙中西方文化精髓,程抱一通过其文学作品成功地将两种文化融合在一起。在经历了大部头的文学艺术评论、小说、诗歌创作之后,晚年程抱一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对"死亡"的思考上,而这一初衷是为了通过"死亡"来探寻生命的意义。观其作品与语言,西方"俄耳甫斯之道"与东方的佛教禅学,道家的生死观与基督教的生死观对其均有着深刻的影响。"超越死亡去追求生命存在的意义"成了他孜孜不倦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我是您学生     
安谅 《新民周刊》2020,(1):80-80
第一次见面,是在明人签名赠书的活动上。那是一位矮胖的中年男子,圆脸、毛稀、薄唇,细小的眼睛,目光不可捉摸。"老师,能为我签个名吗?"这种场合,叫老师是一种尊称。明人微笑点头,接过他递来的书,在扉页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能不能也写上我的名字?我叫李惠,您可以写‘李惠同学’!"他的态度诚恳,又千恩万谢,明人不忍拒绝,不过,心里却生出一种莫名的虚无之感。  相似文献   

6.
十样清物     
苗炜 《新民周刊》2022,(44):77-77
文激明的曾孙文震亨写过一本书叫《长物志》,讲的是怎么设计园林,怎么鉴赏器物,怎么才叫风雅,他要跟暴发户划清界线,“长物”就是身外之物。明代还有一本书叫《考梁事》,考楽这个词来自《诗经》,就是山里水边搭一个草屋,余事就是多余的事,讲的是书房里的清玩,怎么收藏书画,怎么玩香炉,怎么鉴赏瓶子。这两本书讲的都是风雅之事,题目取的是“长物”,是“余事”,身外之物,多余之事,相互对应上了。  相似文献   

7.
说服自己     
羊小穷 《新民周刊》2012,(39):96-96
读书到大四的时候,上课来的人很少,学生到齐的情况无非有两种,一种是老师热衷点名,另一种就是老师个人魅力非凡,已经有一帮铁杆粉丝。我有一位老师就是后者,可谓风流倜傥,睿智诙谐,深受广大女学生的欢迎。一天上课,女粉丝们聚精会神地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字,之后大家面面相觑,马上有一人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字写错了。老师回过...  相似文献   

8.
吴雪 《新民周刊》2020,(15):18-19
天花疫苗18世纪的欧洲每年因天花死亡的人数超40万。爱德华·詹纳在英国乡间行医时发现,许多得过牛痘的挤奶工不会再得天花。1796年的一天,他从一个叫莎拉·内尔姆斯的挤牛奶女工手上取出脓液,首次接种到一个男孩的胳膊里。6周后詹纳再给这个男孩接种天花,结果男孩没有患病。  相似文献   

9.
张娜 《当代韩国》2003,(1):80-83
"第一,不要叫她温柔;第二,不要让她喝三杯以上咖啡,否则她会见人就打;在咖啡馆里要喝咖啡,不要叫可乐或者橙汁;如果她打你,那么你要装得很痛,如果真的很痛,那么也要装得无所谓的样子;在你们认识的第100天,一定要去她班上当众送一支玫瑰,她会很喜欢;你一定要会剑道、打壁球……,另外,还要随时有蹲监狱的思想准备.如果她说要杀了你,那么不要当真,这样你会好受一点;如果她的鞋子穿着不舒服,一定要和她换鞋穿--最后,她喜欢写东西,要好好地鼓励她……"  相似文献   

10.
刘放 《新民周刊》2023,(39):39-39
到一个研究会兼职,我当然要好好学习前任的工作经验。我称他为老师,他笑眯眯地摆手,说,直呼老沈好了。但他称我为老弟,我说,应该是老徒弟吧!那么,我该拜老师傅了。他又笑笑,有那么点笑纳的意思。我的这个师傅今年年满84岁。也就是说,不是真心喜欢,又干起来得心应手,他不会干这么久。业务上的事儿咱不多说了,时间已说明了许多。我俩每天必须面临的相见,就颇多趣味,相形之下让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11.
陈林  王煜 《新民周刊》2020,(5):44-45
我也是个普通人,也会恐惧。但我是一名医务工,同时是一名党员, 我们黄冈的疫情是全国城市里除武汉之外最重的几个之一,这样的困难情况下,我们不去,谁去?必须要坚持,一定要挺住。我是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脑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生,目前的岗位在黄州区的一个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集中隔离点。截至2月10日,黄冈是新冠肺炎确诊人数仅次于武汉和孝感的城市,而累计死亡人数已经超过孝感。  相似文献   

12.
胡展奋 《新民周刊》2020,(16):92-92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不知怎么地就想起了我们家那本神秘的"手册"。我不说你也猜到了是不是。是的,它叫《赤脚医生手册》。那本手册在我家曾长期"神秘"。它当然不是禁书,在那个10年里,它至少被印刷了几百万册,但也不是什么"好书",后面印着"内部发行"说明发行渠道受限,父亲不但从不推荐它,还常常有意无意地藏它,掖它,有一次还被我撞见,他和母亲深夜的捧读,颇有前人"雪夜拥衾读西厢"的温馨。是以它既是家庭"显学",又是家庭隐学。  相似文献   

13.
“第一,不要叫她温柔;第二,不要让她喝三杯以上咖啡,否则她会见人就打;在咖啡馆里要喝咖啡,不要叫可乐或者橙汁;如果她打你,那么你要装得很痛,如果真的很痛,那么也要装得无所谓的样子;在你们认识的第100天,一定要去她班上当众送一支玫瑰,她会很喜欢;你一定要会剑道、打壁球……,另外,还要随时有蹲监狱的思想准备。如果她说要杀了你,那么不要当真,这样你会好受一点;如果她的鞋子穿着不舒服,一定要和她换  相似文献   

14.
恺蒂 《新民周刊》2012,(7):84-84
认识了我们后,小老虎有事没事就到我们家来,他的那条大狗就呆在我们屋外,像保镖一样。他也常和我们一起去海边,就像我们家的第三个孩子。我叫他"小老虎",因为他的名字叫Tiger Michael Golden Tucker。我儿子喜欢称他的英文全名,因为在他眼中,小老虎人如其名,是响当当硬生生的男子汉。从圣诞节到现在,已经...  相似文献   

15.
何映宇 《新民周刊》2020,(16):74-77
他写道:"害怕活得太久。害怕死亡。"就是在这种极端的矛盾中,他活着。人到中年不得已,威士忌里加枸杞。书法家朱敬一的一幅怪咖书法作品曾经引发广泛共鸣,在朋友圈疯传。是啊,人到中年不得已,连"黑豹"乐队的老炮赵明义,都要在保温杯里放枸杞,普通人生活里的一地鸡毛也就可想而知了。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夹心饼干的滋味可不怎么美好。  相似文献   

16.
徐枫 《新民周刊》2022,(45):79-79
他叫伍迪·艾伦,戴个眼镜,老是紧皱眉头,唠叨永远不停。他是游荡城市的浪漫大师,他镜头里的恋人在纽约街头相遇又错过,坐上马车就能回到海明威的巴黎。他说,散步是一天最重要的事情,比起晴天更喜欢下雨天。他是天马行空的幽默鬼才,你会看到他扮演机器人、小偷和精子,热爱无差别吐槽所有人,包括权贵和小资,包括自己。他说,我永远不会加入一个允许我加入的俱乐部。  相似文献   

17.
杨江 《新民周刊》2012,(42):51-51
杨老师善于体罚,迫于他的淫威,我吃过粉笔、喝过墨水,也咀嚼过阴沟里的烂泥,至于辱骂、打耳光、拳打脚踢,那更是家常便饭。……我很早便领会了什么叫"窒息"与"濒死状态"。温岭幼师颜艳红虐童事件刺痛了我的心也揭开了我深藏20多年的伤疤。作为一名3岁幼儿的父亲,我是没有勇气看完颜艳红QQ空间内上传的那702张虐童照片的,当那...  相似文献   

18.
王缉思 《美国研究》2012,(3):122-125
我今天主要向大家介绍我离开美国所之后这几年在想什么,干什么。我到北大以后,教学任务比较多,也需要考虑在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讲什么,这都涉及知识体系的建立问题。记得1983年我来美国所第一次见到李慎之先生,他谈到要建立中国的"美国学"知识体系及美国学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等问题。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每五年会发表一份世界发展趋势报告,这给了我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19.
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上,保尔·克洛代尔(Paul Claudel,1868-1955)是现代法国文坛上介绍中国文化的第一人。在他之前,法国人所知的中国几乎全都来自传教士的书,而从克洛代尔之后,才有典型意义上的文人作家以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形式反映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所触所感。可以说,“正是从克洛代尔开始,中国文化进入了法国文学中”。①克洛代尔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及戏剧的后期代表人物,同时还是法国历史上有名的文人外交家,1889年被法国外交部录用,并于1895年踏上中华大地。他曾经前后三次在华居留,时间长达十五年,曾经在上海、福州、汉口、北京、…  相似文献   

20.
忆文漪     
如今她走了,也不过是先走一步,我们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仍然会是一起学戏,一起排戏,一起演戏,我们仍将终身以昆曲为业,坚定不移!2022年是个难忘的一年,元旦刚过传来了我的师姐、同窗、舞台搭档、挚友华文漪病重的消息,心情顿时沉重起来。我与她从12岁开始在昆曲演员训练班学戏,她的老师朱传茗,我的老师沈传芷,两位老师也是同窗挚友,舞台伴侣,几十年如一日把昆曲视作自己的宝贵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