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文化遗产——徽州古民居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的皖南山区,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汉代以前,山越人就居住于此。魏晋南北朝时这里称新安郡,隋唐五代时称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称徽州。勤劳的徽州人民在数千年悠悠岁月里,将山越文化、吴楚文化和中原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徽州文化。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有“无微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相似文献   

2.
安徽黟县和毗邻的歙县,都属于古徽州。徽州是徽派建筑、徽商和徽文化的发源地。2000年11月30日,黟县的西递和宏村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和古村落代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名气与日俱增,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国内外专家、学者、游人前来考察、参观和游览。  相似文献   

3.
王茂荫的故居在安徽省歙县义成村。 王茂荫是马克思《资本论》里唯一提到的中国人,清朝著名的货币经济学家。他清嘉庆三年(1798)出生于徽州(现歙县)杞梓里一个业茶徽商世家,这种家世及人生经历,促使他对当时货币流通情况及其弊端又有了比较透彻的体味,也为他后来提出一系列合乎实际的币制改革主张提供了最为坚实的渗着自己血汗味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历史上有十大商帮,一统中国商界。其中,徽商是由徽州六县(朗县、休宁、祁门、郸县、绩溪、爱源)之人组成的具有典型封建性和乡谊性的乡外经营商帮。它崛起于南来.鼎感于明清,衰退于清末.绵绵七、八百年,鼎盛期达三、四百年,一代徽商曾执中国商界之牛耳。徽商足迹遍天下.以至形成‘’钻天洞庭遍地徽”的古谚;影响至深至大,以至形成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无微不镇”的历史赞誉,造就了中国一代经济史和商业史的辉煌。然而,恰是作为徽商故乡的徽州本土,则是一处交通极为不便,自然环境和条件极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偏于皖南…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藏域雪原是当代中国最后一块没有污染的圣地,那么,徽州则是最完整地重现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一方胜迹。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朝廷将隋、唐以来沿用的地名歙州改为徽州,直到1987年撤销其名,历800余年。徽州包括安徽皖南的歙县、黟县、休宁、绩溪、祁门与江西的婺源,府城在歙县,亦称“一府六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称为中国学术界的三大显学,日益引起国內外的关注。徽州文化崛起于  相似文献   

6.
徽商兴于明,盛于清,统治中国商界数百年。晋商兴于清初,盛于“康乾”,发明和使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具有支票意义的“票号”。浙商具有“东方犹太人”之称,兴于改革开放之初,盛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三个不同的商业群体是怎样形成,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和共同的特征,他们的精神实质——或他们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给我们的“自强不息、开拓开放”,冲破“峡谷意识”又将带来怎样的启示呢?一、徽商、晋商、浙商的形成1.徽商的形成。“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徽州自古山多田少,土地瘠薄,素有  相似文献   

7.
徽商最初在南宋崛起时,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帮,但至明朝已成中国商界的一支劲旅,正如明人谢肇在《五杂俎》中所云:“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它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至清朝,徽商更跃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民国《歙县志》载:“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构成一代徽商帝国。徽商能获得如此成功,并保持数百年不衰,正是因为徽商“贾而好儒”,从而立于他们那个时代经商业贾的最高层次与境界;创造和拥有高超的经营艺术,在激烈的商海竞争中取得优势。良好的职业道德和…  相似文献   

8.
徽商对"诚信"理念的全面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思想一直是儒家道德学说的核心,被视为“进德修业之本”。明清之际,享有“东南邹鲁”之誉的徽州是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厚实的沉淀区,徽商生于斯,长于斯,无疑受到儒家“诚信”思想的深刻影响。尤为可贵的是,徽商能够巧妙地运用和改造儒家学说中的“诚信”思想,并将它变为经商实践中的商业原则和经营理念,全面地指导自己的事业发展,并大获成功。以“诚信”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就是徽商经营思想的精髓;徽商的成功,就是徽商经营“诚信”理念的成功。对待自身事业———“诚意敬业”徽商在宋朝崛起时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帮,明朝时已成为中国商界…  相似文献   

9.
叶莉荣 《前进论坛》2010,(12):57-58
<正>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它与晋商不同,通常意义的晋商指的是山西省籍的商人,而徽商指的是古徽州府和从徽州府所辖六县走出去的徽籍商人,除此以外的安徽商人统称皖商。徽商萌生于东  相似文献   

10.
徽商妇是对应徽商集团的另一个群体,是明清时期最大的区域性留守群体。徽州竹枝词真实而诗化地再现了徽州妇生活和情感的历史场景。徽商妇并非"个体"而是一个有着数十万人的群体,究竟是什么魔力能让一个大规模的群体在数百年间如此笃守所谓的封建礼教而付出巨大的牺牲?仍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1.
吴潮海 《今日浙江》2004,(21):44-45
如今,浙商作为具有鲜明浙江地域文化特色的企业家群体,具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庞大的人才群体。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浙商不仅能成为徽商、晋商那样具有广泛而长远影响的商人群体,成为人文内涵丰富的经济品牌,又能跳出古代商帮由盛而衰的覆辙,促使其长盛不衰?为此,总结反思并切实借鉴历代商帮兴衰的经验教训,就显得十分必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徽商、晋商兀然崛起,一个历经300年而不衰,一个更是称雄500年而不弱,实在是商界的奇迹。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徽人经商,源远…  相似文献   

12.
徽杭高速公路的开通,拉近了杭州到歙县的距离。从杭州出发,昔日长路漫漫、千峰万壑的徽州府只需要两个多小时车程就到达了。  相似文献   

13.
由安徽省徽学学会主办,绩溪县徽学学会承办的“徽州文化学术研讨会”,2005年11月6日在安徽省绩溪县召开,共有来自上海、厦门、合肥、芜湖、蚌埠、黄山市及绩溪县的代表30余人参加,会议收到论文20余篇。对徽州历史人物的研究徽州历史上人文昌盛,人才辈出,因此,加强对徽州历史人物的研究应是重点。胡适是绩溪人,本次会议在绩溪召开,胡适自然是研究的一大热点。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的方利山副研究员在《胡适对徽州文化的两大突出贡献》一文中,提出胡适对徽州文化诸多奉献中两大突出贡献:一是专注于戴学研究,二是热心推介徽商。认为胡适写成…  相似文献   

14.
匆行徽州     
戊寅七月,远行徽州。匆匆去来五日游,走了歙县、齐云山、黄山几个地方,自然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不过,这次旅行还是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促使我展开想象的翅膀,领受感悟徽州的真谛。比如对那个本不以为然的"徽"字,在游历了徽州之后,我似乎对它有了个新解:从字体结构说,"徽"由"彳"、"山"、"文"三者紧密相"系"合成;从意蕴来说,则有"彳",皖南此处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与富庶的苏南、浙北相差无几;有"山",这里群山起伏,郁郁葱葱,风光秀丽,黄山、白岳,耸立其间,增色天下;更有"文",斯地文化昌明,人才辈出,古有徽商、徽剧、徽派经学篆刻绘画,以及歙砚、徽墨、徽笔、宣纸等文房四宝,仅歙县一地在明清两代就出了542名进士、1531名举人,今又有胡适之、陶行知、黄宾虹等名家大师生长于此,确可谓人文荟萃之地。而望字生义,人走出山,方为文为商,孕育出人才;而系结人与文的便是山,人以山杰,文以山秀,山灵人杰,  相似文献   

15.
我是徽州黟县土生土长的人,又在黄山脚下的歙县西溪南读中学,屯溪更是经常要到的玩乐地方,我可说得上是一个真正的老黄山。可是过去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屯溪附近有一个“花山谜窟”的旅游景点,直到今年才在台湾电视台上看到介绍这个景点美丽、迷人的画面,我才知道我们故乡还有这么好的一个旅游景点。于是,我下了决心,只要我再返乡探亲,我一定要实践“老黄山游新景点”的心愿。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与徽州文书、徽州典籍文献一道,共同构成徽学研究三大基本资料支撑的徽州文化遗存,其内容主要是指历史上徽州人在从事物质和精神生产与生活中所建造和遗留下来的地面文化遗产及没施其时间上限为秦汉时期,下限则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其空间范围包括古徽州一府(州)六县(含徽州府前身秦汉时期的黟、歙二县之地,新都郡、新安郡、歙州、徽州,六县指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江西的婺源县)。这些文化遗存作为徽州先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其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学术价值弥足珍贵。对它开展全面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底蕴丰厚的徽州文化的认识,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这批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对推动徽学研究向纵深领域拓展,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领域扩大,商人十分活跃,逐渐形成了商帮。著名的有徽商、晋商、江右商、洞庭商、山东商、陕西商、广东商、福建商、龙游商、宁波商等十大商帮。商帮的出现,是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明中叶嘉靖万历年间(1522~1620),十大商帮中最活跃的是洞庭商、徽商和龙游商。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两句谚语:“钻天洞庭遍地徽”、“遍地龙游商”。这反映洞庭商人、徽州商人、龙游商人遍布全国并雄踞商界的事实。龙游历史上为姑蔑文化发祥地,更是“入闽要道”,“金衢处徽之冲”,为古代重要盐道饷道,“通浙孔道,馈饷之…  相似文献   

18.
国际建协“北京宪章”指示当代建筑师面临挑战之一:“建筑魂的失落”,即全球范围内现代建筑趋同现象,造成特色危机,冲淡了地域文化的沉积,带来了人与传统地域空间的分离。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传统建筑文化的深思和探索。徽派古民居在我国民居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位于皖南山区的徽州,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有着相当稳定性和延续性的区域,这里自秦就设黟、歙二县,历经各朝至明清而达鼎盛时期,并以其灿烂的、相对独立的徽派文化而被誉为“东南邹鲁”和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一颗“夜明珠”。明清以来,徽商遍及全国各地,俗有“无徽不成…  相似文献   

19.
陈艳君 《前沿》2010,(15):109-111
文章从新徽商与明清徽商比较的视角,展示新徽商的内涵特征和竞争力,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新徽商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日益觉醒的市场意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产业领域的拓展,队伍的不断壮大推动新徽商不断崛起。今后,还需要通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营造新徽商发展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整合资源,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推进多层次的创新,积极“走出去”等方面的努力,进一步提升新徽商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正古老的徽州如何利用好自身优势,让"新徽商"在徽州区落地生根,是徽州区政府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之一,正如主管招商的徽州区副区长胡志成说的那样":我们徽州区没有别的优势,只有为企业更好地提供服务。""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在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笔下,徽州是令人神往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徽州的美景,还因为当时徽州高度发达的经济。提起徽州,就不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