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泰国客家总会下辖六座神庙,分别为汉王庙、三奶夫人庙、关帝庙、本头公庙、吕帝庙和南海观音庙。曼谷客家族群的精英群体和普通大众均与这六座神庙有着深刻的关联。其精英群体通过神庙事务的作用与神庙产生互动关系,而普通大众则通过对神祗信仰的情感体验与神庙产生互惠关系。精英与神庙间的互动关系以书写文献的方式得到体现并形成集体记忆,大众与神庙间的互惠关系则以具体的行动实践表达族群认同。集体记忆与行动实践造成了族群认同方式上的差异,因此曼谷客家族群的认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精英为主体的,接近"工具论"的族群认同方式;一种是以大众为主体的,接近"根基论"的族群认同方式。前者通过神庙事务的具体事件,对族群认同施加影响;后者则通过既得的宗教情感,对族群认同和族群认同的边缘范围产生影响。故此,一个族群认同的方式并不是整齐划一的,很可能通过两个或多个认同方式及渠道,达成一个族群整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族群认同之于客籍学者是一种义不容辞的学术责任,也是历史和现实赋予的必然要求。从客家研究肇端,学者身份与客家族群认同就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客家族群的建立和认同依赖客籍学者,客家族群认同的书写演绎和领域拓展,巩固和提升了客家学学者的学术地位。客籍身份的功利应该超越地方记忆和族群认同的契约,才能呈现出非契约性的一面。剥除客家村落聚居的村落单位机制和族群认同的学术藩篱,客家研究方能出现崭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3.
刘洋 《前沿》2014,(3):193-196
虚拟网络空间为客家人提供了一个新的场域,在这个场域里成员之间通过地缘性、对客家文化消失的危机意识、和优秀的客家人成为一个族群的荣誉感以及对于客家饮食文化的共同的记忆,将散居在各地的客家人凝聚在一起,增强族群的凝聚力和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4.
客家女性有其特殊之处,她们的思想形态如婚恋、家庭及其承担的社会责任都有崇高的一面.客家文化从不同的角度与层次,较好地反映了她们的思想观念,深刻映射出客家地区的女性文化心理,以及客家民系的社会结构、社会分层、道德伦理风俗背后的深层构成.从这种视角出发,可以解读客家妇女社会的复杂关系及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5.
周建新 《思想战线》2007,33(3):17-22
长期以来,人们对客家人的族群意象一直停留在静态的文化特质描述之上,而从人类学过程论和过程分析的角度,可得出客家人“在路上”的族群意象。其概指客家族群在历史长河中迁徙、抗争、发展的整个过程,将客家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一并纳入研究视野,涵括客家的历史渊源、形成过程、文化特质以及族群性格和精神特征。“在路上”的客家意象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阶段,是一种状态,是受历史框架、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形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书写。  相似文献   

6.
唐宝洪 《台声》2007,(6):53-54
在最近台湾“中央大学客家学院”举办的“族群、历史与文化亚洲联合论坛”上,一位来自客家祖地闽西的女学者关于海峡两岸客家血缘关系的学术论文,引起了与会客家学学者的巨大反响。许多台湾学者纷纷主动向她提出到客家祖地闽西实地开展学术交流和寻根活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林开钦 《政协天地》2012,(10):16-18
认同汉族客家民系,是客家研究的核心问题什么是汉族客家民系?在唐宋时期为了躲避战乱等原因,中原大批汉人南迁,他们中的一部分进入闽粤赣边地区生活,并逐渐与当地土著和少数民族相结合,成为闽粤赣边的客家先民,经过漫长的融合发展,南迁汉人在人数上、经济上、文化上占优势,他们融合了当地土著和少数民族,形成了客家文化和客家民系。这个民系和文化融进了土著和少数民族的血统和文化,但汉族的血统和文化是主流,不影响这个民系作为汉族的一个支系的地位,这就是考究客家民系和客家人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涛 《八桂侨刊》2021,(4):3-11,21
东南亚客家华侨中有唐初开发闽南的陈政、陈元光将卒后裔,可分成来自宁化石壁与非宁化石壁两部分,以吴、沈两姓为代表.闽南文化圈的客家后裔在族群互动中,为适应新环境,在原有客家谱系前添加闽南谱系.来自宁化石壁的华侨比非宁化石壁的华侨在客家认同意识上较为强烈.东南亚华侨的族群认同深受祖地宗族影响,其宁化石壁祖先叙事主要体现在族谱记载、口述史料、聚落命名等三个方面,口述史料内容不易变更,也是重要的祖源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闽西客家联谊会参访团,本着“增进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交融”的目的,应邀于2009年4月底前往台湾进行文化交流考察。作为参访团成员,笔者在参加“认亲、结缘”客家族谱文化研讨会和参观客家族谱展览中,切身感受到血浓于水,两岸客家人同根同源,血脉相连。4月24日,“认亲、结缘”客家族谱文化研讨会在台湾苗栗联合大学召开。开幕式上,苗栗县县长刘政鸿、联合大学校长李隆盛和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相生等先后致辞。闽西陈弦章、苏志强、  相似文献   

10.
王崇惠 《台声》2003,(1):9-9
为宏扬客家族群团结、爱乡、奋进、拼搏的历史文化精神,增进海峡两岸及海内外客家人的亲情与交流,2002年11月17日至21日,由江西省台办、江西省文化厅、赣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赣台客家文化研讨会”在江西省赣州市举行。海内外百余名学者与会,并提交论文60多篇,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西卫视等多家媒体对此活动进行了报道。开幕式上,赣州市人民政府王昭悠市长致欢迎词。江西省台办主任崔琳女士、台湾世界客属总会秘书长林烈豪先生、香港全球客家崇正总会总执行长黄石华先生、赣南师范学院罗勇教授、国台办交流局…  相似文献   

11.
客家人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俗语也许可以用来解释客家人为什么喜欢不断地迁徙。客家人到了海外之后,还会不断地迁徙,促使他们不断地迁徙的原因固然很多,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应该是其中最重要的动因。在目前的台湾,有大量的印尼客家新娘,她们为什么要像父辈那样,再一次跋山涉水,移民台湾?她们追求什么?她们在台湾的生活状况如何?  相似文献   

12.
客家人开始移居泰国的时间大约始于18世纪中期。泰国的客家人主要来自中国的嘉应地区,即现在的梅州地区。与其他移居到泰国的其他方言群一样,移居到泰国的客家人为泰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泰国的客属总会虽成立于1938年,但如从该会的前身集贤会馆算起,至今已有百多年的历史。泰国的客属总会以联络乡情,发展工商,共谋社会公益事业及会员、同乡福利为宗旨,在泰国华人社会的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印尼是海外华人最多的一个国家。在印尼的华人中,客家人约占了30-40%,因此,也可以说印尼是海外客家人最多的一个国家。印尼的客家人,尤其是聚居在印尼外岛地区的客家人,虽然在海外已经生活了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但仍然保留了比较浓重的客家人特征,或者叫客家特性。本文主要探讨居住在山口洋市的客家人的社会变迁和文化适应,探究他们的生活方式,研究这里的客家人与其他华人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客家人是沙捞越最早的移民群体,主要分布在沙捞越的古晋、三马拉汉及美里省等地。早期移居到沙捞越的客家人,延续着在中国聚族而居的形态。在人地生疏的异乡环境中,沙捞越的客家人为了互为济困,成立了社团组织,并发挥着教育同乡子弟、举办慈善事业等角色与功能。  相似文献   

15.
罗香林先生是客家研究的奠基者,他的客家源流观对当时及后世的客家研究均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本文阐析了罗先生的客家源流观从客畲混化到“纯粹自体”的演变,以期对罗先生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贡献作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马来西亚客家人民间信仰的地域性神祇主要有三山国王、黄老仙师、何仙姑、谭公、钟万公神等,本土化的神明主要包括仙四师爷、刘善邦、大伯公等。由于其特色鲜明的信仰特征,这些民间神祇成为辨别客家人的一种符号。供奉这些民间神祇的寺庙热心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尤其是积极资助华人教育,在华人社会发挥了一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马来西亚槟城海珠屿大伯公信仰,实源于当地华人敬重领导大众开拓邻近地区的会党先贤,慎终追远、崇功报德,以后凡事归功大伯公英灵冥冥中庇佑。到19世纪中叶,当地华人虽因矿区经济等等利害关系发生争执,但分裂各方,尤其是来自闽广客家府县的先民,即使互相血战,依然在照顾共同信仰出钱出力,由此不放弃未来和解机会。等到庙产主权经历长期变化,在19世纪末落入嘉应、惠州、增龙(增城与龙门)、大埔、永定五属共管,以客家人为主的五属同仁一方面根据三位大伯公的客家原籍,以尊神作为曾经分裂对抗的五属建立客家认同的象征,另一方面回归到尊神带领先民开拓南洋的民族先驱意象,强调信仰大伯公的客家精神是以回归与服务整个民族为主轴。  相似文献   

18.
提起印尼棉兰的华人,人们马上会说这里福建人很富有,很能干,经商成功。其实,最早来到此地并为这里的开发立下汗马功劳的应该是客家人,印尼棉兰开埠功臣是梅县人张榕轩,在印尼棉兰的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们有理由为客家人祖先在棉兰曾经创造的辉煌而感到自豪。此外,以海陆丰客家人为主体的日里各大小烟草种植园工人,曾经为当年日里的经济发展流血、流汗,他们的功绩不可抹杀。  相似文献   

19.
香蕉在日据时期是台湾的主要输出青果,其中九成以上销往日本市场。当时蕉界精英17位,其中钟干郎、萧恩乡、林德玉、李才祉、林富仑等五位是南部六堆客家精英。本文借日据时期台蕉出口及其发展状况,观察六堆客家商绅发展过程及他们之间如何建立起蕉贸网络,并通过这些客家精英的生命史与网络来重新解释香蕉产业的型构。其次,当时香蕉经济是项获利颇丰的新兴事业,客家精英纷纷"弃教(儒)从商",重商思想和商绅阶层兴起,六堆客家人正式进入都市发展,从事海外贸易,而香蕉产品的商业化也促使客籍农民愿意承担风险提高植蕉面积与产量,带动了六堆地区整体发展,显见当时客家人在香蕉产业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白族性别文化与农村伦理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志魁 《中国发展》2009,9(3):86-89
传统的“重男轻女”价值观念已经成为中国当前农村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障碍。白族具有“重母性”的性别文化传统,并以民间妇女信仰团体为载体形成“重女不轻男”的二元伦理结构。探讨白族性别文化的结构及其功能对于深入贯彻中国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构建新型的农村伦理道德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