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经济要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关键是能不能持续扩大内需、扩大居民消费。最早中央决定扩大内需是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当时,正是国家提出扩大内需方针,采取投资消费双拉动的政策,才使整个经济走出低迷状态。比如,加工资、放长假就是这个时期开始的。坚持扩大内需以前是方针,现在是战略。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2.
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应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可见,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率持续高位、对外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居民储蓄率高而消费率低的情况下,拉动消费已成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在拉动2005年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相对于进出口贸易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消费不足成为阻滞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那么——  相似文献   

3.
扩大内需与国民收入分配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落实这一决  相似文献   

4.
关键词:扩大消费今年,我省将从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完善流通体系建设、改善消费环境等层面发力,把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社区服务、环保产品等培育成为居民消费新热点,把稳步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切实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强大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泰岩 《前线》2010,(2):33-35
居民消费水平低已掣肘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加大民生工程投资,是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增加居民消费的有效路径。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扩内需、调结构、促消费,解决投资与消费的失衡。这意味着增加居民消费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6.
消费结构及其变化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程度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是居民消费增长定律的作用结果。通过消费结构升级扩大内需,再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集中体现着消费需求对生产的决定作用。近年来由于消费环境、消费政策、消费观念的滞后以及一些制度安排的缺陷,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优化存在诸多瓶颈。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而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据估算,目前我国投资每增加1%,可拉动GDP增长0郾2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每增加1%,可以拉动GDP增长0郾87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不言而喻。随着宏观调控成效的显现,我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有所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扩大消费需求,这是2005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当前乃至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从近些年来看,我省消费需求呈现出以下特征。1、消费增长与投资增长不协调。2001年以来,我…  相似文献   

8.
《江淮》2010,(5)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消费能力"。扩大消费,  相似文献   

9.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带动中间需求,这是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的既治标又治本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赵振华 《理论学刊》2012,(4):44-47,127
经济结构失衡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深层次原因,而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在于消费需求不足。由居民消费不足导致的我国经济结构失衡有三大类型,一是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即投资、消费、出口失衡,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是主要矛盾;二是社会再生产结构失衡即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失衡,主要矛盾也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三是内外需结构失衡,内需不足是主要矛盾,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治理经济结构失衡的根本措施就是要提高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1.
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把增加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投资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拉动作用。我区一方面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国内市场容量增加的机遇,努力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另一方面也要创造性地扩大区内消费需求,实现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促进自治区经济快速增长。一、自治区消费现状近年来,随着自治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全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相应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1998年城镇、农牧区居民消费支出分别为3106元、1577元,比1990年分别增加了2124元、1085元,平均每年增加266元、136元,扣除价…  相似文献   

12.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武  涂颖清 《探索》2011,(3):103-107
2008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对以出口为导向的我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也日渐式微,在这种情况下,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要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消费也是最直接的对经济增长产生贡献,在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上也能印证这一点。因此,应采取切实措施扩大居民消费,尤其是扩大农村居民消费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强调"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这说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需求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举措。本文以此为起点,在阐明其现状及可行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影响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扩大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建立扩大居民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刺激国内居民消费、扩大内需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必然选择。实行积极的消费政策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既立足现实,又着眼未来,将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与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有机地协调起来,不能单纯以刺激消费为目标,必须从消费观念、消费环境、消费结构、消费能力等方面统筹考虑,注重促进和谐消费,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企业党建》2012,(1):3-3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召开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干部大会,提出了五项落实措施:一是抓紧做好部署安排,扎实抓好会议精神的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开展学习讨论,掌握精神实质,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二是把防止工业下滑摆到2012年工作的首要位置,全力以赴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各项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后危机时代”扩大内需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金融危机影响深化的背景下,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将成为我国经济政策的理性选择。投资和消费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两大要素,但经济增长不能过度依赖投资的增长,政府应通过增加低收入者和农民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消费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构建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标志着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工作正纳入常态化、制度化的轨道。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是我省践行科学发展观、惠及民生的重要手段。基于河北省居民消费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应注重长效机制的突破与创新:建立和完善居民收入增长常态机制;建立和完善居民保障增长常态机制;建立和完善居民收入差距调节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居民公共资源增长政策常态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年来我国通货紧缩、内需不足、市场低迷的情况,中央把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确定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内需对推动经济稳健增长起决定性作用,投资需求是实现经济稳健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而消费需求是实现经济稳健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扩大内需应坚持投资与消费的“双拉动”。  相似文献   

19.
吕晓伟 《实践》2013,(2):26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新的起点上,如何推动内蒙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自治区党委九届五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全面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对内蒙古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从稳增长的角度看,多年来我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并对今年经济工作做了全面部署。之后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我省的经济工作也做了安排和部署。这对实现我国和我省跨世纪发展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学习贯彻这两次会议精神,本刊特组织了这组文章。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扩大内需为主的发展方针,必须高度重视增加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我国人口众多,生活水平较低,消费需求还有巨大的潜力。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不断采取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