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河 《廉政瞭望》2008,(12):24-25
“10月30日,河南省沁阳市邘邰村举行村委会换届。由于候选人多,他们各施其招,各展奇才,弄得选举就像过节一样热闹。刚刚走进村口,便被浓浓的选举氛同所吸引,铺天盖地的宣传单,一座又一座的彩门桥,一条又一条的宣传标语,锣鼓洋号,礼仪小姐,简直比娶媳妇还热闹!”11月3日,这条贴子引爆各大论坛。  相似文献   

2.
《世纪风采》2008,(1):I0001-I0003
邗江,2500年前吴王夫差北进中原争霸,开邗沟筑就的邗城,后来随行政区划调整置县并进而设为现在的扬州市邗江区。伴随国家审计雷霆回荡华夏上空,剑指污泥浊水,保障国计民生,邗江审计人内心也春潮涌动,更加激发他们奋发有为。  相似文献   

3.
这个月的税就交这个数 四川 邗贵生球不离手i工琼瑚占生~我是党员干部怎能收礼呢?不比我爱人,她是群众。 辽宁李世亮点晴山东 于冒伟 ·45·党员之友漫画专页@郭旗  相似文献   

4.
家族对农村自治选举的不利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自治选举是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自治选举体现了自治性和法制性的特点。但家族势力一直干预着农村的自治选举,在选举宣传和选举程序方面严重影响了自治选举的发展,并且降低了自治选举的质量。我们必须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党的领导制度,推动农村自治选举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出两推一选、公推直选、海选、两票制选举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选举形式。但无论是选举程序还是操作层面都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一些地方存在着由选举引起的体制的冲突。发展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选举,要处理好基层党组织选举与群众自治权力的关系,理顺基层两委关系;要完善选举制度规范,选举程序,选举的后续制度要跟进;要降低选举成本等。  相似文献   

6.
党内选举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而党员选举权的落实是实现党内民主选举的重要保障。党员的选举权应包括选举提名参与权、自由投票权、选举知情权、选举监督权,选举权的落实应体现于选举的各个环节。在党内选举中,由于提名规定的模糊使选举提名参与权流于形式;选举信息公开不够使选举知情权受损;等额选举等方式的存在使自由投票权受限;监督举措规定不健全使选举监督权无保障。为此,要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完善信息公开体系,改进和规范投票方式,完善监督机制,通过落实党员选举权完善党内选举。  相似文献   

7.
选举环境是影响选举质量高低的因素,也是保障选举程序公平正义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在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的基础上"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必须高度重视党内选举环境建设,在对当前造成党内选举困境的主要环境要素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后,我们必须尽快找到优化党内选举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傅景亮 《新视野》2007,(6):91-93
对于第三波民主化而言,国际选举监督发挥了相当的作用,然而此种作用又是相当复杂而深刻的。鉴于此,我们必须细致地考察国际选举监督。按照监督方式,国际选举监督可以划分为观察式选举监督、庇护式选举监督和代理式选举监督,不同的监督形式对于民主化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观察式选举监督与当事国或地区的民主化相辅相成,庇护式选举监督则是在保证当事国或地区和平的基础上推动民主化,代理式选举监督对于民主化的推动则具有霸权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民国初年第一届国会选举中的舞弊现象,出现于组织选举阶段,盛行于选举竞争过程中。选举舞弊现象在民主转型进程中出现是正常的,中外概莫能外,其实际作用需要客观评估。选举舞弊并没有改变民国初年民主转型的实际成效。民主化的历史经验表明,随着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与选举制度的不断健全,选举舞弊现象是不难得到控制的。  相似文献   

10.
党建交流     
【党建实务】党内选举的方式党内选举时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主要有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差额选举、等额选举和预选。直接选举是指有选举权的人直接参加选举行使选举权利的选举方式;间接选举是指有选举权的人通过选出的代表进一步行使选举权利的选举方式;差额选举是指候选人多于应选人的选举;等额选举是指候选人与应选人数相等的选举;预选是指在党内选举时,为确定正式候选人而进行的选举。  相似文献   

11.
关于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途径和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和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当前党内选举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选举的竞争性不强、在基层还存在"盲区";选举范围和比例不适当,党代表结构不尽合理;变相委派制冲击选举制,选举流于形式;候选人提名制度不完善,介绍方式过于简单;选举程序和办法不合理,监督机制不健全。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选好突破口和着力点,进一步完善候选人产生制度,逐步扩大选举的范围和层次,改革和完善差额选举制度,调整代表结构、提高代表素质,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程序,建立健全党内选举监督机制,建立与选举相配套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党内选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曲折发展过程。今天,考察和回顾党内选举的发展历程,对党内选举的现状进行理性审视,对党内选举的未来进行科学展望,大约可以概括为以下轮廓:党内选举的历史:探索中挫折与发展交替;党内选举的现状:发展中进步与问题交织;党内选举的未来:改革中制度与机制完善。  相似文献   

13.
靳晓霞 《求实》2012,(7):17-21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和发动民主选举运动,历经苏维埃政权选举、抗日民主政权选举以及建国初期人大代表选举和改革开放以来政权选举的几个重要的阶段。期间在不同的革命和建设环境下提出不同的选举主张以适应形势的需要,表现为由关注选举权的普遍性、平等性,到差额选举、直接选举的推进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选举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既推动了选举的发展和政党政治目标的实现,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选举思想由革命运动走向制度建设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的党内选举质量存在许多问题:理想与现实落差偏大,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腐败与恶习未能有效遏制,监督与制约凸显乏力,选举的效益有待提高.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除了学界公认的我国民主土壤缺乏、民众的民主素质不高、选举文化不发达等原因外,主要还有:党内选举改革缺乏集体共识,利益因素的阻碍,法律与制度的滞后,选举的评价失真.要提高党内选举的质量,必须改变党内选举的错误观念,节约党内选举的成本,提高党内选举的效率,提高党内选举的效益,降低党内选举的风险,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5.
乡镇党委政府在村级组织选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参与选举过程的行政行为是其作用于这一选举过程的直接手段。但是,目前我国乡镇党委在村级组织选举过程中的行政行为还存在行政指导不力和过度等现象,主要原因在于选举规则尚不完善、落实工作压力大等等。基于此,应通过完善乡镇党委政府在村级组织选举过程中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与法律监督,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在村级组织选举过程中行政行为的群众和媒体监督,提升乡镇党委政府在村级组织选举过程中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提高其在选举过程中的行政行为的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16.
组工问答     
问:选举中出现哪些情况要进行重新选举、另行选举和重新投票? 答:选举中有欺骗、贿赂、威胁或因家庭宗派势力妨碍选举人自由行使权利的。上级党组织有权作出选举无效、重新选举的决定,报再上一级党组织批准执行。  相似文献   

17.
陈燕 《学习论坛》2012,(10):26-29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而党内选举是党内民主的基石。党内选举的范围、层次及质量直接影响党内民主建设的整体水平,关系党的活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党内选举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理论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党内选举实践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为进一步推进党内选举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资讯     
《先锋队》2013,(18):5
村民可联名提出罢免村委会成员要求民政部印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明确了村民委员会选举程序和场地要求,旨在深入推进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实践。对于农村选举中最典型的贿选、造假等问题,《规程》明确指出,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虚报选举票数等不正  相似文献   

19.
党课     
正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明确了代表和委员产生、选举实施、呈报审批等方面的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下面来了解一些选举实施相关问题。代表大会召开会议要满足哪些条件代表大会选举时,参加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半数,方能进行选举。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时,参加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方能进行选举。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的社区选举过程中,党组织主导的选举委员会构成了唯一中心,候选人则居于边缘位置,其活跃程度甚至低于楼组长等积极分子。社区选举的症结不在于广泛深入的动员,而在于动员的主体过于单一,党组织是唯一的选举"发动机"。社区选举应该由当前的单一动力选举向多动力选举过渡,形成党组织主导的多元社区参与格局;而这一转型的前提是:社区党组织形成由嵌入型政党向联接型政党转变,同时大力推进社区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