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如果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信访条例》是以法治抚平上访群众难解之痛。那么,公安机关进行的“大接访”则是用更富人情味的方法来为解决复杂的信访、上访问题。"“大接访”不仅为维护民众的合法权益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也为信访工作提供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因国土资源的问题而产生的信访工作量有所增加,妥善处理好此项问题,成为保证稳定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认为,要处理好国土资源信访问题,应注意采取三条措施:一是采取“分级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对本辖区和本单位管理范围内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摸底排查。对可能上访的“上访老户”和到省、京上访的相关对象进行调查了解,做到情况清楚,措施有力,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当地。二是妥善处理好群众反映的国土资源信访问题。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信访问题,按照有关法规政策给予认真及时解决,对…  相似文献   

3.
目前,信访形势呈现出“走访量大、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甚至非正常上访”的不利局面。为此武汉市信访系统就“信转访”问题展开调研,基本摸清了新时期办信工作的现状、产生“信转访”的主要原因,从而制定出应对“信转访”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陈发桂 《桂海论丛》2012,28(2):107-111
非正常上访与基层维稳的内在勾连关系表现为:非正常上访意味着基层维稳过程中民众与基层政府间无法进行有效的对话和沟通,以及基层维稳运行过程中民众对基层政治主体、治理规范和程序的不认同。当前非正常上访被广泛地视为一种严峻的社会危机而予以"问题化",并呈现出非正常上访的主体向体制内延伸及非正常上访的方式暴戾化的动向。要有效破解非正常上访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司法公信力,防止法律纠纷溢出司法渠道;二是完善信访问责制度,防止民众将非正常上访作为解决问题的博弈手段;三是完善人大代表的民意沟通功能,防止民众将所有的诉求向基层政府倾泻。  相似文献   

5.
信访为何变成了上访 周志兴:我原来在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信访局在我们单位对面,同事中很多人的家属就是信访局的。看着好像很边缘的部门,没想到现在权力这么大一请马教授先谈谈信访设立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信访变成了上访?马怀德:信访制度上世纪50年代就有了,设计的初衷是党和政府听取老百姓意见、了解社情民意。信访确实也发挥了这个作用,总要有老百姓说话的地方,要有对政府提意见的场所或者渠道。但是,信访条例实施近20年来发生了一定的变异,由信访变成了上访,由一种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变成了解决矛盾纠纷的渠道,特别是解决涉诉涉法争议的一个渠道。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变化?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中国老百姓遇有冤情、遇有难事的时候还是相信上级,相信党和政府,尤其相信中央,有一种朴素的“青天意识”、清官意识,所以愿意把这些矛盾纠纷递交到最高层。由所谓的“青天大老爷”加以解决。尤其是涉及一些政策性问题时,可能当地法院或者有关部门很难解决,老百姓就更愿意通过上访解决问题。所以上访主要原因是公众有这种需求,有这种愿望,也有这种心理依赖。  相似文献   

6.
宪政视野中的信访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3年,随着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中国迎来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拨乱反正”之后的第二次信访高潮,[2]与信访洪流同时出现的,是聚集在北京的信访群体的组织化和更为激烈的抗争,自焚、冲击政府机关以及集体游行使得上访群体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2004年8月,中央以及各地陆续建立了“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3]。联席会议制度运行半年以来,解决了相当一部分过去积累的问题,但从某些地区的调查来看,上访量并没有明显下降,联席会议制度也不能遏制新的上访出现。[4]一些专家学者针对信访问题提出了各种建议,[5]一些地方政府做了制度创新的探索,[6]中央政府也做过很多制度性改革,[7]但所有这些改革思路几乎都集中在如何对付已经出现的信访问题上,即问题集中在“这么多人上访该怎么办”。本文在分析已有制度探索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试图把问题集中在“为什么这么多人上访”这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上,提出的解决思路重点不在于如何处理已经出现的大量上访,而在于如何从根源上减少上访,即在宪政视野中看待上访现象,在宪政框架内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索引     
陈英凤 《小康》2009,(12):7-7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于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处理非正常上访行为的通知》,开始对全市的信访秩序进行严格规范。根据《通知》,14种信访被认定为“非正常上访”,并对其行为的法律后果做了具体规定。深圳如此做并不就能有效减少非正常上访行为的发生,也并非是减少非正常上访现象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8.
房方  周之江 《半月谈》2004,(17):20-22
长期以来,在很多地方,人大的信访部门成了“传达室”,群众信访问题抄抄转转了事,从此便不再过问,信访部门形同虚设。信访问题在基层得不到解决。老百姓怨声载道,越级上访、重复上访现象层出不穷。“贵阳模式”开创了信访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那么,“贵阳模式”又是怎样形成和运作的呢?  相似文献   

9.
张寒 《前进》2007,(3):46-48
信访与上访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义不同,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但人们往往在很久以前才能看到信访,现在则大多数是上访了。对于上访问题,有日益严重的趋势,上访的实质在于一些单位和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毕节地区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针对本地区山高路睡、群众信访难。多头上访、重复上访、越级上访较多,信访事项办理环节多、工作效率低的实际,探索地县乡“三级联动视频接访”工作路子.实现了地县乡三级党政领导定时同步互动接待来访群众.现场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全力消化历史信访积案。  相似文献   

11.
王瑞娟  丁彩霞 《前沿》2013,(3):127-130
当前无序上访问题大量涌现。以政治生活系统分析理论为基础理论分析信访系统运行机制,结合内蒙古无序上访问题探寻问题根源,提出“领导统一一各机构协调一社会参与”的无序上访问题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2.
老百姓遇到矛盾纠纷不愿打官司,直接去上访,甚至“告御状”。中国特色的上访问题,多年来始终牵扯着地方各级政府的神经。2010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正式启动。两万多名干部抛却机关作风,变接待“上访”为放下架子“下访”,主动出现在了农村牧区、田间地头,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以全新的方式全力化解社会矛盾,密切干群关系的同时,探索出了一套干部下基层化解社会矛盾的长效机制。维稳长效机制的建立,使昔日热闹的信访接待大厅变得门可罗雀,更多的社会矛盾在进入信访通道之前得以化解。社会稳定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些年,许多地方都蕾经进行过通过信访制度本身的改革来解决“上访”问题的尝试,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在现实的语境下,内蒙古自治区通过“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在化解上访“矛盾”方面的探索,或许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读了《民主与法制》杂志2011年第22期《上访大县缘何变成零上访县》一文,感受颇深。文中,山西省长子县委书记张圣说:“我的办公室的门,要为百姓开着!”这表明了一种对群众强烈的信任感。正是对群众的信任,他带头解决信访问题,组织干部大下访,实实在在解决信访问题,从而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实现零上访,干部信任群众。才能获得群众信任,这就是零上访的秘诀。  相似文献   

14.
吴珊 《协商论坛》2008,(12):53-53
一些信访案件往往因为时间久远,给信访人造成了不小的损失,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又超过了时效,致使信访人不断上访,解决难度大。而在鄢陵县公安局,2007年以来,不仅实现了“无赴京上访、无赴省上访、无信访积案”的“三无”工作目标,而且也没有市公安局排查的信访案件。他们实现“零上访”的秘诀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一、变正面封堵为渠道畅通敞开机关大门,畅通信访渠道,认真负责地解决群众信访问题,是控制和解决群众集体上访、重复上访的有效途径。一要建立领导信访接待日。建立和实行领导信访接待日,由党政班子领导按规定时间、地点,轮流值班接待上访群众,并实行挂牌接待,使上访群众有“说理”的地方,可以更好地起到为百姓顺气、解难、排忧的作用。二要实行领导包案。重访、缠访、老案、积案和重大疑难纠纷案件,涉及面广、历史性强、问题复杂,单靠一个部门难以解决,必须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限期解决,做到一案在肩,不见分晓不撒手。三要现…  相似文献   

16.
郭文正  王禹 《人大论坛》2009,(11):38-38
群众集体上访已成为影响一些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这些上访群体中不乏这样一类人,他们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运用“集体上访”这种方式实现个人的某种企图,甚至还代理信访案件,把信访作为一种职业。我们姑且把这类人称为“信访寄生虫”。  相似文献   

17.
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各种利益矛盾和群体性矛盾不断增多,群众信访已成为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从近年来我们所接触和解决的一些信访事件看,群众上访尤其是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很多是由于我们的一些基层组织、职能部门在组织经济建设和发展社会事业等方...  相似文献   

18.
五、解决公安涉法上访的对策 (一)法治社会,群众为什么还选择上访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 研究公安涉法上访问题的对策,首先要搞清楚群众为什么选择上访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信访是法制不够健全的产物。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和独立的司法制度,某些自感遭受不公的人只能通过上访这种特殊的渠道来获取公正。几千年来,上访承载着普通民众对国家权力的企盼,是中国人传统的权利救济方式,也是中国人实现正义的原始路径。  相似文献   

19.
自治区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大会信访接待组共接待各族上访群众1024人次,其中,集体上访31批次,个体上访387人次,来访总人数达4700多人次,受理上访材料193份。为使人民群众在信访中反映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2月7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首次召开“自治区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来信来访事项交办会”,将大会期间受理的  相似文献   

20.
《政策》2009,(9):50-51
近两年来,松滋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上级关于信访稳定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令面实施信访维稳标本兼治系统工程,做了一系列工作,全市信访稳定工作呈现出“六无三降”的新局面,即尤聚众堵路堵门、无冲击党政机关、无抬尸闹事、无群体性赴省进京上访、无群体性冲突对抗、无重大灾难事故,非正常上访、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上访明显下降.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