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大美青海”高调亮相2009年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再到4月“大美青海”生态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在2009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上全面展示……2009年春天.在“建设高原旅游名省”战略和“以旅游业的大开放带动旅游业的大发展”、“坚持境外游市场重点突破和国内市场持续拓展并举”一系列高瞻远瞩思路引航下。青海旅游正以更新的视野谋篇布局,追求、展示着全新的开放理念、开放姿态和开放信心。  相似文献   

2.
正青海最大的价值在于生态,其山水优美、空气清新、文化多元,旅游资源丰富立独真特色,随着旅游交通可进入性条件大幅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不断改善、旅游服务水古不断提升、"大美青海"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青海旅游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期,具备发展全域旅游的良好内部和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3.
两只眼看旅游,是说要从两个视角看待当前旅游事业的发展。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少业内人士对今年我省旅游业发展深为担忧。外国人的钱袋子瘪了,外国人到青海旅游的人数便可能要少。面对金融危机。人们不同程度地有了危机感.或说是增强了危机意识,这不是一件坏事。但中文词中的危机.是两个字。有“危”也有“机”。是危中有机。这就叫两个眼睛看危机。青海旅游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主要靠外国游客.因此国际金融危机对青海旅游事业的冲击不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受重视旅游业发展.全面推进高原旅游名省建设.加快“大美青海”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  相似文献   

5.
2011年,青海旅游业递交了一组亮丽的数据: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412万人次,增长15.2%,实现旅游总收入92亿元,增长30%;超额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全年旅游目标任务。全省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旅游消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高于全国平均10%的水平。青海旅游为何能取得如此成绩?青海旅游今后如何发展?就此,记者专访了青海省旅游局局长吴大伟。  相似文献   

6.
王晶  徐淑梅  朱彩云  李天娇 《奋斗》2007,(10):49-50
哈尔滨冰雪旅游天下闻名、誉满全球,遗憾的是拥有丰富的避暑旅游资源的哈尔滨却没有鲜明的避暑旅游形象和成熟的拳头产品。面对旅游发展的季节不平衡.制定冬季冰雪夏季避暑两季繁荣旅游战略.策划和促销避暑旅游胜地形象,编制开发避暑旅游主题产品体系愈显紧迫。  相似文献   

7.
建设旅游名省.既要有“量”的目标.还要有“质”的要求。从“量”的目标来看。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是.2007年至201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1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00亿元,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10%。到201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60亿元以上。这个目标是经过科学分析的.既考虑了需要.也考虑了可能。因此,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与石油、汽车制造并称为世界三大产业。基于这个背景.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了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荆门市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成为不容错失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9.
青海地处“世界屋脊”,自然生态类型复杂多样。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具有高、大、奇、绝的特征,分布着青海湖、江河源、可可西里、塔尔寺、原子城、昆仑山等堪称世界绝品的顶级旅游资源。青海现有世界级旅游景点11处,国家级旅游景点52处,省级旅游景点数百处。具有开发前景的旅游资源400多项,有不少旅游资源堪称中国乃至世界之最。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06年青海省努力打造冬春季旅游以来,冬春季旅游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旅游旺季不断延长。近五年冬春季旅游人次同比增长平均在20%以上;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平均在30%以上。催热冬春游市场,打造旅游"暖冬"巍峨雪山、挺拔冰川、林海雪原,自是青海冬季之美景;七彩土族、婀娜撒拉族、奔放藏族、热情蒙古族等民族风情,堪称青海四季之民风;神秘於菟节、庄严法会、绝妙酥  相似文献   

11.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紧紧抓住地震重建机会,努力打造“三江源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展示“新玉树、新家园”旅游形象,实现灾后玉树旅游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正从2011年到2016年6年时间,青海茶卡盐湖景区游客量从2.62万人次增长到171万人次,增加65倍。茶卡盐湖从寂寂无闻到旅游人数暴增,并且以"天空之镜"成为全国旅游品牌和青海王牌景区。而取得这一成功的重要原因,是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策划宣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来说.旅游业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极”。但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市场恶性竞争、服务质量降低的问题.旅游业对外宣传中短期行为问题.黑导游欺诈游客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旅游软环境的建设和旅游城市的形象.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因此.加强旅游软环境建设.对旅游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来说.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正每年的六七八三个月,堪称青海的"黄金旅游季"。此时走进青海,如同行走在绚丽的油画中。这里有清凉的夏日,这里有湛蓝的天空,这里有伟岸屹立的雪山,这里有五彩的花海,这里有水天一色的美景……当美景坦荡天地时,出游文明也应在你我举手投足间。旅游,带来的是发展的机遇,也是文明的考验。在我们身边,我们经常都会遇到相似的场景:骑在景观上大摆"Pose",明明写着"请  相似文献   

15.
胡伯俊 《新湘评论》2008,(10):29-30
省委书记张春贤同志提出要“把张家界打造成世界旅游精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张家界市第五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世界旅游精品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突破城市建设这个重点和难点,在大力保护和提升景区品位的同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世界旅游精品,又好又快地推进张家界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的品位与质量.打造世界级最佳城市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6.
建设高原旅游名省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主题而确定的战略目标。就地处青南的果洛州来讲。坚持从文化资源富集、旅游资源独特这一基本州情出发。集中力量。培育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是完成这一战略目标、构建和谐果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正王建军讲话6月8日,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宁召开。省委书记、省长王建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全省旅游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王建军指出,要清醒认识青海旅游产业在全国旅游大  相似文献   

18.
2009年8月1日。三江源腹地首个高海拔民用机场一青海玉树巴塘机场正式通航。这个总投资达5亿多元的新机场的正式启用.意味着西宁至玉树800多公里的漫漫路程今后仅需1个小时就可到达。三江源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旅游从此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2006年7月1日开通至今的青藏铁路,已累计发送旅客1386.3万人次,运送进出藏物资6290.4万吨。青藏铁路的运营为青海和西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的强劲动力正日益显现。而这两件事所反映的。只是西部大开发带动青海经济社会大幅迈进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9.
黄南藏族自治州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古文化遗存最为集中,文化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黄南州确立“北依西宁.南望九寨”的区域战略和“文化带动旅游、旅游促进文化”的发展总路,着力推进文化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地处青海湖畔和金银滩草原的海晏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环青海湖风光和文化体育旅游罔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在全州乃至全省旅游开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此,海晏县以建设高原旅游名县为目标,明确确立了建设旅游名县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