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家助学贷款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金融手段支持教育的实践和尝试,是以帮助高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为目的的财政贴息贷款.北京市属、市管高校自2000年开始施行国家助学贷款迄今已经有四年时间了.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发展中的症结及瓶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莉  刘彬  朱兴龙 《前沿》2005,(11):82-83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共同推动的一种信用助学贷款,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负责发放,对象是在校的全日制高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目的是用于帮助他们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国家助学贷款从1998年提出,1999年试点,到2000年在全国铺开,走到今天已历时6年,但一直进展缓慢。无论是发放贷款的银行、还是借贷的学生,或是处于“中间人”位置的高校都认为发放助学贷款难。因此,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发展中的症结及瓶颈研究是大力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助学贷款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最初是由国家指定中国工商银行试点,面向全日制高等学校中的经济困难的本、专科在校学生发放的,用于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并由教育部门设立“助学贷款专户资金”给予贴息的人民币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按贷款对象分为一般助学贷款和特困生贷款。一般助学贷款是指由借款人自己选择担保方式,提供符合规定担保的人民币贷款。特困生贷款是指对确实无法提供担  相似文献   

4.
<正>苏政办规〔2023〕12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国家助学贷款分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由学生和共同借款人承担还款责任;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向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在校生发放、在所在高校办理的助学贷款。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健全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实施机制,进一步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更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根据国家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高校推行收费改革后的产物 ,对继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 ,总结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此项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诚信是国家助学贷款的基本保证。由于诚信教育环节薄弱、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影响、信用制度不够完备等因素,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只有构建和完善诚信体系,才能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应把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纳入到高校政治思想教育体系中来,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上困难的同时,注意加强对贫困生的诚信教育、逆境拼搏意志教育等,充分发挥国家助学贷款的作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应把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纳入到高校政治思想教育体系中来,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上困难的同时,注意加强对贫困生的诚信教育、逆境拼搏意志教育等,充分发挥国家助学贷款的作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经济困难学生正在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应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5,(6)
随着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对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促进教育公平至关重要,而当前高校助学贷款工作实施过程中却出现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良性循环是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解决我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问题,确保其都能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省政府决定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在全省农村开办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是对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补充,是我省设立"寒窗基金"后实施的又一项资助贫困学生入学的新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提高对此项工作的认识,认真组织好实施。  相似文献   

12.
欧阳本祺  卢劲松 《传承》2008,(2):116-117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解决高校贫困学生就学难的一项制度安排,一直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强力推行的政策措施,它不仅体现了国家公平教育机会和加快人才培养的社会目标,同时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但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商业银行发放给贫困学生的信用贷款,实行的是政策性业务的商业化运作,政策出台前缺乏充分的利益博弈,其发展轨迹可谓一波三折,费尽坎坷。  相似文献   

13.
国家助学贷款——高校收费政策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毅 《理论月刊》2004,(6):89-91
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学生上大学原则上均应缴费。但是大量贫困生不但交不起学费,生活费也成问题,日益严重的学费拖欠已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发展。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建立以大规模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其他方式为补充的规范化的学生助学体系,并通过建立个人诚信制度、增加还款方式、延长还款期限、建立担保和保险机制等来保证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是高校收费政策的制度保障,其发展趋势是让所有学生都能自由选择以接受助学贷款的方式来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4.
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困境和完善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项准公共品性质的制度安排,是一项涉及面广且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落实中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缺陷。改革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从根本上排除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制度性障碍,应尝试着从国家助学贷款的参与主体即商业银行、高等院校、贷款学生、政府部门的角度出发加以改进。这是科教兴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研究建立国家助学贷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论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及其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解决高校贫困学生就学难的一项制度安排,一直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强力推行的政策措施,它不仅体现了国家公平教育机会和加快人才培养的社会目标,同时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但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商业银行发放给贫困学生的信用贷款,实行的是政策性业务的商业化运作,政策出台前缺乏充分的利益博弈,其发展轨迹可谓一波三折,赍尽坎坷.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办法、制度和运行机制尚在逐步探索完善过程之中,对实践中凸显的问题,可以采取建立助学贷款风险防范和风险化解机制、改革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实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基金融资多元化、逐步分摊和减少违约风险等措施,探索构建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以确保国家助学贷款运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吴杰 《青年论坛》2011,(6):139-142
国家助学贷款鲜明特征是,政策性较强、资助对象及目的具有特定性、风险性较高。目前高校助学贷款制度实施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银行运行成本高,贷款风险大;二是学生诚信守约意识淡薄;三是贷款发放不平衡,供求矛盾突出。为此,一要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二要大力推行生源地助学贷款;三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四要进一步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缓解国家助学贷款压力;五要完善立法,降低银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从1999年开始在8个城市进行试点,2001年开始在全国全面铺开。从2001年度国家助学贷款在我省办理的情况看,省教育厅、财政厅下达了额度为5847万元贴息的国家助学贷款给14所省属高校。截至去年底,银行与学校签订了2273万元的国家助学贷款协议,但银行只贷出393万元,大部分学生申请不到国家助学贷款。这有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刚  相似文献   

19.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 ,加大对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我省自 2 0 0 0年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以来 ,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至 2 0 0 4年 6月 ,累计有 3.1万名普通高校学生与银行签订了国家助学贷款协议 ,协议金额 1 .3亿元 ,实际发放 1 .1亿元 ,国家助学贷款已成为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渠道 ,受到广大经济困难大学生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普遍欢迎。但由于多种原因 ,全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整体进展缓慢 ,贷款发放和学生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  相似文献   

20.
国家助学贷款自实行以来,极大地增加了贫困学生的入学机会,对促进教育机会平等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助学贷款不良贷款率高.风险补偿金低,已成为各金融机构难以为继的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