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二江原为湖北天门市市委书记,2002年因贪污罪、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被称为“五毒书记”的他在狱中著书立说,撰写并出版了4本文学评论书籍。湖北省监狱管理局不久前通报,鉴于张二江在狱中积极著书改造,监狱方于2005年11月对其减刑1年,其后的2007年,再次对其减刑2年6个月。中国“贪官作家”狱中著书,张二江不是第一人。  相似文献   

2.
“五毒书记”张二江与人合著了一本《下级学》,他在后记中说,“创立下级学宗旨,是使人们成为优秀的下级,在于探讨、帮助并使每一个下级获得成功,而且争取最大的成功”。如何成为“优秀的下级”呢?张二江解答曰:“在你赞美上级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原则”,“首先,要选择上级最喜欢或最欣赏的事和人加以赞美”云云。他的“下级学”,说到底便是不顾  相似文献   

3.
“五毒书记”张二江与人合著了一本《下级学》,他在后记中说,这本书是根据他的“初步思路”撰写的,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并称“创立下级学宗旨,是使人们成为优秀的下级,在于探讨、帮助并使每一个下级获得成功,而且争取最大的成功”。如何成为“优秀的下级”,使自己获得“成功”呢?作者在书中解答日:“与上级领导关系如何,是下级晋升成功与否的  相似文献   

4.
10年前,被媒体称为“五毒书记”的张二江曾名动全国,在媒体的描述中,这个湖北省天门市市委书记因“吹、卖(官)、嫖、赌、贪”五毒俱全,而被冠以“五毒书记”的名号,从而成为了中国贪官录上的一个标志性人物。  相似文献   

5.
牧川 《共产党人》2005,(8):51-52
海瑞,字汝贤,自号“刚峰”。“海青天”、“海龙五”、“笔架博士”、“海强项”都是他的绰号,前两个来自民间,后两个来自封建官场。正史对其评价是:清廉为官、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全心为民。他也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妇孺皆知的清官,也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回族名人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1,(17):80-80
海瑞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一生刚正不阿。在老百姓当中流传着这样一段称颂他的歌谣:“海刚峰,不怕死,不要钱,不吐刚茹柔,真是铮铮一汉子!”“不吐刚茹柔”,意思是不吐出硬的、吃下软的,高度评价了海瑞不吃软怕硬的硬骨头精神。  相似文献   

7.
读了陈四益先生的《说戏两题》(《前线》2000年第4期)受到启发,也有些不同看法,特提出来商榷。除四益在文中说,包公等清官纯粹是幻想出来的艺术形象,在当时“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清官戏等文艺作品就成了“瞒和骗”的产物了。此说把清官戏和清官形象一棍子打死,似有不妥之处。需要从历史上作详细分析。我以为,首先不能否定清官的存在,因为这是历史事实。包公、海瑞等都是历史人物,无法否定。鲁迅在谈到‘冲国的脊梁”时,也肯定过那些“为民请命”的人物,当然也包括清官。这些清官虽然都是为封建王朝服务的,但却同时也是为…  相似文献   

8.
清水,无色无味,透明见底,清澈纯净。正是因此,古往今来,百姓常以“清水”褒奖“清官”。史载:昔日海瑞为淳安县令时,廉明清正。在他离任之际,百姓手捧一碗碗“清水”,出郭相送,依依惜别。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在河南八里庄战斗中不幸英勇献身。次年2月5日,在他的灵柩安葬于半城镇(今属江苏泗洪县)那天,当地群众家家都在门前的供桌上摆放一碗“清水”,以怀念这位“清官”清廉如水的一生。  相似文献   

9.
“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原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高岗奉党中央、毛泽东之命,率领一批干部离开延安,奔赴东北,开辟东北解放区,在遴选西北局书记一职时,毛泽东说:“我们要选择一个年轻的担任西北局书记,他就是习仲勋同志。他是群众领袖,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清官的子女历来难做,他们也确实并非都能坚持操守。清代清官张玮曾经慨而言之:“为清官甚难!必妻子奴仆皆肯为清官。而后清宦司为,不然则败其守矣。”  相似文献   

11.
清康熙朝,有一位“操守极清”、一直以清正廉洁闻名天下的人,不仅皇帝称其为“天下清官第一”,老百姓也称誉他是“天下第一清官”。这个人就是张伯行当时,“天下言廉吏者,虽隶卒贩负皆知”其名。  相似文献   

12.
朱力 《党建文汇》2009,(9):28-28
贪官张二江在任时,曾与人合作,堂而皇之出版过一本《下级学》。此书专授下级如何溜须拍马,如何吹捧上级,实为传播封建专制之奴性流毒,因此被媒体称为“奴才学”。随着张二江垮台,此书亦不知所踪,  相似文献   

13.
<正>“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来是清官,他带上队伍上横山,一心要共产……”这支流传在陕甘地区的民歌,歌颂的正是被毛泽东誉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的刘志丹。刘志丹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陕甘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虽然他牺牲时年仅33岁,但却在当地革命史、包括隐蔽战线斗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4.
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社会稳定,四海清平,“文治武功”为人称道,号为“治平”。他之所以能开一代盛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他极为重视倡廉惩贪,奖罚分明。  康熙三十八年顺天府乡试,科场舞弊,康熙把正考官翰林院修撰李蟠革职并发配到边疆;把年逾“古稀”的副考官翰林院编修姜宸英革职下狱。处理此案后,康熙作了《为考试叹》一诗:“人才当义取,王道岂纷更。放利来多怨,徇私有恶声。文宗廉洛理,士仰楷模情。若问生前事,尚怜死后名。”  在严惩贪污的同时,康熙还积极树立清官循吏的典型作…  相似文献   

15.
张军  林嵬 《党建文汇》2007,(5):40-40
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原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高岗受党中央、毛泽东之命,率领一批干部离开延安,奔赴东北,开辟东北解放区。在遴选西北局书记一职时,毛泽东说:“我们要选择一个年轻的担任西北局书记,他就是习仲勋同志。他是群众领袖,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是年,习仲勋33岁,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毛泽东对习仲勋这个评价,始于10年前的印象。1935年,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根据地,在几处村落墙壁和大树上,看见张贴时日已久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布告》,上面署名“主席习仲勋”。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清官廉吏,他们爱民自律的品质在一代代百姓中流传。人们根据他们的事迹,以数字绰号、称号、雅号赠送给他们,以朴素的形式表达对这些好官、清官的爱戴和敬仰。半鸭知县清康熙年间,于成龙在任广西罗城知县时,廉洁自律,寸礼不纳,安于清贫。一次,他的儿子千里迢迢从老家来探亲,在返回家乡时,他没有什么给儿子,  相似文献   

17.
一位镇党委书记转任他处,数百名干部群众排酒提企、眼含热泪聚集路口欢送,车已远,鞭炮声仍在鸣响。他就是群众心许的笔者在纳雍采访,县委副书记周荣说:该写写维新镇党委书记王兴学,他是治“乱”能手。笔者去维新所见所闻,王兴学到任维新才几个月,这个过去长期扛黄牌的大镇形象已换然一新。笔者又追踪到王兴学曾任党委书记的阳长镇,他的事迹,可以用“有日皆碑”来形容了。1998年间月,而立之年的王兴学任阳长镇党委书记,在此之前,他曾任曙光乡乡长、百兴镇镇长等职,并使这两个乡镇在全县名列前茅。初任百兴镇镇长时,财政上仅区…  相似文献   

18.
读包拯“家训”有感聂周勇包拯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清官。他一生视清廉为做人做官的根本。所以,在为官的三十年间,包拯对人、对己、对家族亲属都要求极严。为教育家族的后世子孙,他曾写了一则《家训》,刻在石碑上,立在庐州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  相似文献   

19.
杨梅 《支部生活》2007,(9):14-15
祥云,地处滇西。以“彩云南现,人以为祥”而名。历史上就被誉为“彩云之乡”。如今,彩云之乡又出了一名令人思念的好支书,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中国优秀村官”、祥云县下庄镇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普发兴。2007年3月28日,普发兴因为积劳成疾,永远离开了他深深热爱着的那片热土和他一直深深牵挂着的父老乡亲,走完了他72岁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20.
郭庆晨 《党课》2013,(13):80-81
不久前,新任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走马上任。在履职讲话中,他以明代信阳知州胡守安在离任时写的一首诗来自勉。诗云:“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来时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