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悲鸿砺志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189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一户贫寒人家。父亲徐达章为培养孩子成才,一家节衣缩食送悲鸿到上海读书。后来父亲去世,徐悲鸿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回到家乡,在城内外三个学校之间奔波,苦撑苦熬教了两年书。为另谋生计,徐悲鸿孤身一人来到上海,有时一天靠两个半饭团充饥,有时不得不把马褂送进当铺,生活很苦。正在走投无路时,哈同花园招聘美工,徐悲鸿画了一张画去应征,结果被录用。艰辛坎坷的人生,多灾多难的祖国,激发了徐悲鸿顽强拼搏的雄心,他刻苦学习,考进了复旦大学攻读法文,以便日后赴法深造美术。  相似文献   

2.
鹿耀世 《传承》2010,(28):43-45
2010年是徐悲鸿先生诞生115周年。作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伟大先驱,徐悲鸿深湛的教育思想,真诚的人格魅力,珍贵的传世名作,闪光的艺术足迹,引起了人们无尽的缅怀、追忆……1895年7月19日,徐悲鸿出生于江苏宜兴一个贫苦的家庭。父亲农忙时靠种田维持生计,农闲时为  相似文献   

3.
总经理     
《创造》2006,(4):38-39
李勇爱书最根本的源头是他有一位痴迷读书的父亲.李勇小学时代手捧父亲的直排版、繁体文大部头跨入了书海世界。可能他没有参加过多少次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但是他曾经多次上山采摘核桃.卖给药商换成图书。《徐悲鸿的一生》就是他这么换回来的。连续看了两遍,看出了徐悲鸿刻苦求学的精神,看出一种伟大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文强 《春秋》2009,(5):49-52
读史在于化气为何?我的父亲是湖南高级师范学校和日本法学专门学校的高材生.他爱好文史哲。我从10岁左右即在他的书房接受历史教育。为了便于对我与胞弟文健的课读.父亲在书房里加了一张八仙桌。父亲研读二十四史,时常在书眉上朱批作注,或圈圈点点,显得十分投入,一连几小时却无倦意。  相似文献   

5.
王亮 《两岸关系》2011,(11):23-24
徐庆平教授——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之子,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徐庆平也是徐悲鸿大师子女中唯一一个继承父业的,并且同父亲一样擅长画马。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6,(10)
正玖爷是一个家风很好的人,我没见过梅兰芳,我从玖爷身上真是见到了梅家的家风。无论开大会小会,他几乎每次都会说起父亲是怎么教导他的,待人接物谦和大度,品行温文儒雅。葆玖老师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什么时候见到他都是笑眯眯的。他说他父亲从没跟人大声说过话,红过脸,而他一直是把他父亲当作艺术和人生的双重榜样,像他父亲那样去对待人、对待艺术。前年他80岁的时候,我们本来准备给他做一些庆祝活动,他坚决不肯,因为也是他父亲诞辰120周年,他觉得不能干扰了他父亲的光环。他在50岁以后越来越意识到自己  相似文献   

7.
钱超 《政协天地》2023,(6):61-62
<正>算起来,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十年。他的音容笑貌恍若眼前,又似模糊不清。但每当用家中的那把松竹梅紫砂壶泡茶时,父亲的与壶之缘、待人之道、思乡之情便随着茶香不断氤氲开来。父亲在世时说过,这把松竹梅壶是20世纪60年代他回家乡江苏宜兴,在等候轮船回钱墅王婆桥时,在城区逛街购得。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24岁的湖南省道县农民何某来到河南省汝州市找他的女朋友张某,在一起吃饭时与同桌的一名中年男子聊天.谈及因女友的父亲嫌他穷.看不上他.让他拿3万元钱,才答应与其女儿结婚.可他现在又没有那么多钱.女友父亲不让他与其女儿见面。  相似文献   

9.
范仲淹,苏州吴县人.出生于贫苦人家.两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因无力抚养他.只好带着他改嫁别人.母子俩倍受歧视和欺凌。苦难的生活使范仲淹懂事特另1]早.他在生活上从没有什么过分的要求。他十几岁时便常年住在长山醴泉寺的僧房里.昼夜苦读诗书。从这时候起他就立志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生活上的苦难,不但没有摧毁他的意志,反而成了磨练他意志的砺石。范仲淹每天早晨煮一锅粥.等粥结冻以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两块.晚上再吃两块。范仲淹的同学中,有一位是南郡留守的儿子,他见范仲淹每天只吃.Q、粥和…  相似文献   

10.
提起绘画大师徐悲鸿,人们马上会想到他笔下的骏马,豪迈奔放,忍辱负重。徐悲鸿以其善画骏马而驰名中外,但周恩来总理是徐悲鸿的知音一事就鲜为人知了。1956年,一位外国艺术鉴赏家访华,他请周总理为自己珍藏的一  相似文献   

11.
徐庆平,中国现代美术大师徐悲鸿之子,1946年出生于北京,自幼随父学画。青年时代,他与父亲的众多朋友、学生交往切磋,聆受教益;后赴欧洲留学多年,获美术史博士学位,归国后任教中央美术学院。徐庆平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  相似文献   

12.
生于古巴,父亲是位成功的庄园主,童年生活过得快乐无忧。上世纪60年代的一场革命,使他家失去了一切,流亡美国,当时他6岁。从15岁起他跟随父亲打工,后被引荐到家乐氏公司做推销员兼货车司机,临走时父亲对他说:“我们祖上有一遗训。叫‘日行一善’。在家乡时,父辈们之所以成就了那么大的家业,都得益于这四个字。  相似文献   

13.
秦铁这位瘦削的七旬老人,曾是一位远洋货轮的船长.退休后他正在探寻父亲博古的历史轨迹…… “负总责” 父亲在苏联待了三年,他的理论水平和组织能力都得到大大提高。1930年5月,父亲回国。他先是做了一些宣传工作,后来又担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书记。当时父亲只有20岁出头,资历也比较浅。谁也没想到。一些历史契机把他推到了中共最高权力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4.
提起绘画大师徐悲鸿,人们马上会想到他笔下的骏马,豪迈奔放,忍辱负重。徐悲鸿以其善画骏马而驰名中外,但周恩来总理是徐悲鸿的知音一事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15.
在中外媒体眼中,周小川不仅是一位有经验的金融高官,更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型官员”。现年61岁的周小川,祖籍江苏宜兴。在宜兴,周氏是大姓。据史料记载,宜兴籍的周氏是三国时吴国广平太守周宾的后人。周宾一般少为人知,但他有个孙子却很知名.叫周处。初中课本曾选摘了《世说新语》的一篇文章,讲的就是周处的故事:“周处少年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后来幡然而悟,刺虎击蛟,“终为忠臣孝子”。  相似文献   

16.
李静 《人民公安》2006,(16):51-51
我曾有一个女友,虽然兰质慧心,可年近而立仍是单身——我是说,不只是没有结婚。原因全在她的父亲:女友从40岁她的母亲去世那天起,就和父亲相依为命,发誓要一直守在他身边,直到他的百年。她父亲精神有点问题,作为孝女,她不放心把他送进精神病院,也不放心把他交给训练有素的保姆,  相似文献   

17.
学会宽容     
刘伟 《现代领导》2010,(5):46-46
父亲是教师,教了一辈子书,现已退休在家.虽说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业绩,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了42年。无怨无悔。我从父亲那儿学到的最可贵的东西就是宽容。  相似文献   

18.
魏敬群 《春秋》2012,(6):24-27
雪夜结缘 情深父子 刘质平.原名刘毅.字季武,祖籍浙江黄岩,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浙江海宁。世代务农,家境贫寒。其父目不识丁.20岁时被征入绿营当兵吃粮,30余年后任海宁州城汛之职。刘质平7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家庭陷入困境。母亲不愿他像父亲那样没有文化.节衣缩食,将其送入学堂。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9,(23)
<正>遂宁,白马。这是父亲故事里的地名。从父亲讲述的那些故事里,年幼的刘玉凤,知道了在那个离城几十里的小山里,有河、有城墙,更有父亲的思念与遗憾。刘玉凤,是父亲最疼爱的小女儿。出生在台湾的她,在2017年之前,从未到过大陆的城市。但她知道,那里有父亲的家乡,还有她不知道存在却血脉相连的亲人。分离——一个时代的悲剧刘华林,刘玉凤的父亲。1945年的一天,正在农田里干活的他被抓了壮丁。才19岁的他一定想不到,从此他将再也  相似文献   

20.
于泳 《春秋》2009,(2):52-53
徐悲鸿(1895--1953年)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画的奔马驰誉世界,几近成为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然而,他曾来到临沂写生的往事。却知者甚少。徐悲鸿先生弟子皮之先老师曾在《春秋》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徐悲鸿先生山东行》的文章,揭开了这尘封的历史一页。读罢全文,不由心生疑问:徐悲鸿在临沂写生,究竟画了什么呢?让我们回眸当年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