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参观者没有参观到的东西 我经常在各地跑,遇到参观过苏南乡镇工业的人,总要打听一下他有什么感想?发现有什么新招?在甘肃省的一个县里,一位参观者对我说:“人家(苏南)那厂房,那设备,我们怎么能同人家比?”我问他:“你了解他们当初是怎么干的吗?”答:“这个嘛,没有了解。”陕北的一位参观者对我说:“我  相似文献   

2.
由刘忠德接替贺敬之出任文化部代部长后,文化圈内外人士十分关注:刘忠德过去是干什么的?他将怎样来当这个被认为是“最难当的部长”,对文化部的工作有什么打算?为此记者专门访问了这位新部长。既有困难又有信心刘忠德听了记者的提问,坦诚地回答道:“我也深知文化工作的艰巨,足以使许多有才智、有经验的  相似文献   

3.
程青 《瞭望》1993,(19)
当我试图让数学家马志明博士形象地告诉我他的研究时,他莞尔一笑,说:“数学理论中有许多分支是十分抽象的,比如我研究的狄氏型理论,对非专业的人是很难形象地描述的。”我不由好奇,一个平常人难以进入的抽象的数学王国,马志明是怎样闯入的?是什么吸引他在那个不寻常的世界里流连忘返? “我是完全无意地选择了数学。”马志明说:“就  相似文献   

4.
朱镕基总理说农民收入是最让他头疼的问题,让我们从增长全局来看一看这个问题。 2001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7.3%,比2000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且呈逐季下滑态势,从1季度的8.1%滑落至4季度的6.6%。有学者认为这主要是世界经  相似文献   

5.
当笔者执笔写这篇随感录的时候;距离新一届国务院组成人员就任已经一个多月了,但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的谈话和在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有如黄钟大吕一般,依然震响在我的耳边。 一个来月前,3月19日10时30分,朱镕基总理率领新政府成员走进人民大会堂记者招待会会场。当时,摄像机的闪光连成一片,记者提问的手臂此伏彼起,这是中国新总理对世界的第一次亮相。当记者提出“您认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是什么”的问题时,朱总理把本届政府要干的几件事情概括为:“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朱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又着重提出本届政府特别要抓好的四个方面的工作,并对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国务院组成人员提出五项要求、约法三章。朱总理的答  相似文献   

6.
1987年9月,我由某中型企业调到处于困境的衡阳汽车配件厂任党委书记。大家对我突如其来的“升迁”议论纷纷:“现在党委工作难做,政工干部不吃香,这不是放掉肥肉不吃啃骨头吗?”也有的为我惋惜:“才36岁,已经干了10多年的副厂长和厂长了,继续当厂长会成为很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家,半路出家当书记,为人做嫁衣裳划得来吗?”是的,在企业经营管理上,我的确不算外行。当副厂长、厂长多年,继续干经济工作对我来说是驾轻就熟。但在党的安排面前,我没有打自己的“小九九”,考虑  相似文献   

7.
关于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以人为本”之提出,一个共识是: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中,“以人为本”是与GDP崇拜相对立而存在的,从大方向上说,这样的“以人为本”的确不是抽象的,而是立足于现实缺失的。GDP崇拜确实“归根到底是损害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是,在中国社会已经发生阶层分化的现实前提下,这一说法还得附加一个判断:即是不是所有人民的利益都同等程度地受到损害呢?不同的判断将导致不同的方针政策的出台。须知,如果只提抽象的“以人为本”,每个社会阶层都会以此而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要求。事实上就有人这样提出…  相似文献   

8.
垃圾新闻     
韩羽 《瞭望》1989,(17)
邻居老李悄悄告诉我:“前天出了个稀罕新闻”,我问:“什么稀罕新闻?”他说:“干疗所大门口旁边不是有一排垃圾箱么,你猜怎么的?垃圾箱里有两条尺八长的大鲤鱼。一个老工人看见了要捡起来,他老伴说,八成是坏了的,捡它干什么!老工人摁了摁,冰凉绷硬,是冻着的。你想,大冬天冻着的鱼怎会能坏!老工人捡起来提回家去了。一开膛,你猜怎么的?鱼肚子里有个塑料卷,真神了,打开塑料  相似文献   

9.
黄蕙 《瞭望》2003,(17)
针对一季度9.9%的GDP增速,不少 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可能从此进入新 一轮增长周期。与上一轮经济增长倚重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不同,本轮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是大力提升城乡消费需求。朱镕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了这样一句话:“首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在目前情沉下,运比增加投资需求更重要。”归  相似文献   

10.
不知为不知     
我有几句话,受到朋友的质疑。我的话是在萧乾先生最后一个生日那一天,在有关他的座淡会上说的,我说:例如“文革”这个话题,不知为什么,总好像还是犯忌讳的。“文革”是民族的灾难,如果你是中国人民的儿女,是这受难的民族的一员,有什么理由为灾难制造者讳?朋友责问道:“你不知道吗?是真不知道  相似文献   

11.
陈鲁民 《民主》2006,(9):43-43
群众是什么,怎样对待群众?这是个老得不能再老的问题,但又是个常讲常新与时俱进的问题。《尚书》说:“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太宗说:“百姓是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的水。”尼采说:“群众是无数个零。”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相比之下,我以为李瑞环同志在其新著里说的更全面也更深刻:“群众最可敬,他们有无穷无尽的力量,社会的财富靠他们来创造;群众最可爱,只要你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服务,他们就真心实意地支持你;群众最可怜,他们确实有许多实际困难,而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群众最可畏,不管什么人,惹…  相似文献   

12.
潘燕 《瞭望》2006,(32)
迅速发展且变化复杂的中国经济,某种程度上也在丰富着我们判断形势的语汇。上半年10.9%的GDP增速出来后,温家宝总理一句“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不仅令很多人对经济大势茅塞顿开,也使“偏快”和“过热”两词以鲜明的层次差异,走进中国经济的表述“语库”。何渭“偏快”?何谓“过热”?两者的界限在哪里?笔者就此详细地请教了权威人士和研究者,得出结论如下:即“偏快”与“过热”的最根本区别,在于经济运行是否处于良性状态。“偏快”是在经济总量大体平衡、没有明显的结构性失衡及增长约束不明显背景下的较快增长,其所建之的平台是相对  相似文献   

13.
《理论参考》2009,(12):32-35
最困难的问题“未解决” 问:10月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些数据。其中,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8.9%,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中国经济的反弹趋势日益明显,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今年“保八”已不成问题,您对目前的中国经济怎么看?  相似文献   

14.
张炜 《瞭望》1994,(39)
我看过郑板桥晚年给他弟弟的一封信,上面说:象我们这种能写几句诗、画几笔画的人太多了,这就算当代“名士”?实际上我们算不得“名士”,我们不过是舞文弄墨的酸臭文人罢了,因为从我们的作品里一点看不到人民的痛苦和时代的声音……他说他如果为了混生活,完全可以干点别的事情,可以种地,何必捏着一支笔杆在纸上涂来画去?世界上有多少种方法混生活,如果用笔墨混生活,可就算最寒酸、最可怜的一种了.郑板桥的觉悟令我心动.我从此明白了一个用笔人怎样才能不寒酸、不可怜.  相似文献   

15.
2002年是中国经济辉煌的一年,这是国内外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共识,用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的林毅夫教授的话来说,就是“难能可贵”。林教授说:“在国内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依然存在,通货紧缩的势头仍未减缓,美、日、欧经济不景气从而影响了东亚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中国GDP达到8%的增长率,外贸出口增长达到20%,凭借这样的成绩,我可以给2002年中国经济发  相似文献   

16.
漠河,它在哪里?在中国地图上,您会很容易地找到它。人们说,从地图上看,中国东北地区最北的省份黑龙江,象只展翅奋飞的天鹅。而天鹅高高扬起的头冠的那个部位,便是漠河了。它是我国地理位置最北的一个县份,故有“国之北极”之称。漠河县境最北的一个村落——黑龙江边的漠河村,更有中国“北极村”的雅号。啊!漠河原来这么偏僻、遥远!看着地图,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而待亲身走了一趟,这体验、感慨就更加深切了。不要说从祖国腹地中原,更不要说从岭南沿海,我从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乘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脚步即将走到它自己规定路程的尽头。于是一个有使命感的课题摆到有识之士的案头: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做对了什么?哪些事做错、甚至做大错了?有哪些失误的遗憾与教训要昭示下个世纪的“责任人”?我们自身有没有愧对历史、愧对民族大众、愧对后代子孙的反省与自谴?真正的反思作品,是从巴金《真话集》开始的。巴老的大倡“说真话”,实质上是批判加反  相似文献   

18.
也许是出于“旁观者清”、“兼听则明”,改革开放的前几年,曾有报家举办过“外国人看中国”的征文活动,其时,未知曾到过中国的意大利记者法拉齐这位外国人“对中国是何种观感”?然而前不久她再次来华说过的一席话,则给我留下较深印象。 法拉齐曾于1980年来过中国,去年她第二次来华时,对采访她的中国记者说:“我这次来看到变化了的中国,看到了许多欢乐,  相似文献   

19.
杨起 《瞭望》1987,(32)
在离开阿尔及利亚18年之后,我应邀同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和当地人民一道参加了欢庆阿尔及利亚独立25周年的活动。7月5日庆典之后,我随同中国党政代表团参观了阿尔及利亚的油田和天然气田。此行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在撒哈拉看到的一堆旧烟盒,因为它们生动地反映了阿尔及利亚人民勤俭建国的精神。 在从巴黎飞往阿尔及尔途中,邻座的一位阿尔及利亚姑娘问:“头一回来?”我笑道:“20年前我曾在阿尔及尔工作过。”她说:“噢,太好了。你看看吧,阿尔及尔更美了!” 姑娘的话没错。依山临海的阿尔及尔增添了许多  相似文献   

20.
我的朋友是一个书画爱好者。他的办公室里挂着好几幅字画,其中有一幅用板桥体写的四个大字:难得糊涂,下面并标有座右铭三个小字。 我单刀直入地责问他怎么好用“难得糊涂”当座右铭?他说:“糊涂”,并不就是人们通常理解的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