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明确提出福建省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这是福建发展的又一历史机遇。我们应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省集美校友总会的回信精神,高扬嘉庚精神的旗帜,加快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拓展福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与海丝沿线地区开展广泛的教育、文化、旅游合作,把福建建设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文化合作的多个中心复合体,推动货物、服务、资金、人员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增强福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文化关联度,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给中国与东盟国家全方位合作的带来了新的机遇。福州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核心区的战略枢纽城市,通过仔细梳理面向东盟的文化资源,推动与东盟国家在语言、教育、旅游、科研以及文化产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面向东盟的海丝文化软实力建设,以实现民心相通和价值共惠,为与东盟国家的区域合作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是福州的应有之举。  相似文献   

3.
2013年9~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即"一带一路"),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其中,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就是在印尼国会首先提出的。中国同印尼在发展战略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反恐与安全、旅游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印尼为数众多的华人也为两国的合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应该清楚的看到中国同印尼合作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华人问题、纳土纳岛附近海洋专属经济区、印尼国内对南海的不同态度等。认清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同印尼合作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将有助于我国规避合作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深化同印尼的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9月,国务院批准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这是国家为支持广东充分发挥华侨华人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对推动汕头经济特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加快粤东地区振兴发展,构建广东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汕头市委统战部紧紧抓住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契机,充分发挥统战人才资源丰富、统战文化深厚的独特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先行先试、借力发力,及时启动"宣传同声、文化同源、人才同心"三大工程,在助推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的  相似文献   

5.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重要线路。在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与东盟国家文化相互渗透和交融。中国与东盟在文化交流中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并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对外经济合作的一项重大战略布局。特殊的历史渊源、价值定位,奠定了海南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宏大格局中的特殊的战略地位。"一带一路"建设为海南和中国的提速换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命运共同体"建构更是打开了广阔的"筑梦空间"。海南应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布局,发挥海陆联营的独特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服务基地,打出自由贸易区和国际旅游岛的亮丽品牌。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共享型合作,注重战略体系建设,倡导开放包容机制,突出可持续性发展。福建省在科技领域开展南南合作起步早、成效大,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面临不少挑战。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可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加强制度化建设,推动共享型合作局面发展,扩展合作渠道,推动合作纵深发展,进而开创福建省南南科技合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泉州曾经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如今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先行区、海丝申遗团队的牵头城市,在发展海丝文化旅游助推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中应该先行先试。泉州利用海丝文化遗存发展海丝文化旅游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可激活、延伸、拓展海丝文化旅游线路,带动"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并延伸拓展成"中国海丝文化旅游",对接联合国旅游组织推动的"国际海丝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给福建省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如何保证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同时,保护好福建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横亘在福建省面前的一道无法回避的难题。从对福建省2004和2013年的生态环境状况的实证分析中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福建省九大板块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这对于生态大省的建设无疑是一个警示。因此,围绕福建省的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建设目标,努力打造一条从福建通往世界的"海上低碳丝绸之路"是福建省在社会经济和陆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优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是我国打开国际政治、经济新局面重要战略布局,同时给广西带来了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对外贸易、提速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才培养与交流等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但广西在政策执行力、基础设施、经济实力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要充分利用政策红利、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中国—东盟自贸区,把广西打造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国家战略。加强海外华侨华人经济与文化统战工作可以有力地助推"一带一路"建设。该文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华侨华人的重要论述入手,分析了华侨华人的分布现状、经济实力及对祖国做出的贡献、加强海外华侨华人经济与文化统战工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等,重点论述了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双重政治合作优势、深度资源整合优势、跨国信息流动优势、全球网络效应优势和多重文化融合优势,在助推政治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一带一路"建设中,海外华侨华人将扮演参与者、建设者、推动者、实践者和联络者等多重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新时期的海洋经济与海洋安全已关乎中国的经济命脉和长远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我们必须认清我国当前及今后建设海上丝绸之路面临的各种现实及潜在的挑战及威胁,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应对措施。惟其如是,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重任的顺利完成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人大视窗     
王凯 《海南人大》2015,(3):2+57-58
3月5日下午,杨洁篪代表参加了海南代表团的审议。作为一名"老外交"和"新海南人",杨洁篪对海南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成绩不吝赞美,对海南的未来,尤其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海南作为"更是寄予厚望。去年参加海南团审议时,杨洁篪指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南可以当开拓者,当先锋",今年审议时,他再次强调了这一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出访期间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其后发展成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海上丝绸之路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也不例外,学术界对其形成与发展、演变与作用、经济文化交流以及保护与开发等方面研究均取得了丰硕硕果,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以期更好地推动此问题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提出几年来,旅游业合作作为厦漳泉产业合作的发展重点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行政、市场、管理等障碍使得厦漳泉旅游业很多合作只停留在"宣言"和"协议"的号召层面上,可操作性较差,合作主体的参与性不高。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宣告"一带一路"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在此战略背景下,厦漳泉旅游合作更应主动作为、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以此为契机突破障碍,积极实现厦漳泉旅游同城化,从而实现厦漳泉旅游发展的全面升级和系统优化,发挥出海上丝绸之路在厦漳泉旅游同城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泉州曾经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如今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先行区、海丝申遗团队的牵头城市,在发展海丝文化旅游,助推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中责无旁贷地先行先试.泉州利用海丝文化遗存发展海丝文化旅游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可激活、延伸、拓展海丝文化旅游线路,带动“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并延伸拓展成“中国海丝文化旅游”,对接联合国旅游组织推动的“国际海丝文化旅游”,开展中国沿海、东亚、东南亚、中亚、东非、北非,乃至欧洲的海丝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7.
“广西要发挥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这是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对广西未来发展寄予的厚望。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为周边沿线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南太平洋岛国斐济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延伸带的重要国家,近年来中国与斐济合作步伐逐步加快,合作领域逐步拓宽。深入研究中国与斐济合作可能遇到的政治、经济等风险,制定相应合作对策,对"一带一路"在南太平洋地区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这一构想对于青岛建构更全面的开放格局,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从丝绸之路的历史内涵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意图出发,青岛应立足于北方"海上丝绸之路"。本文通过青岛与天津、大连在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经济规模、腹地资源等方面的比较,进一步明确了青岛打造"一路一带"双向桥头堡和综合枢纽城市的战略构想,深入思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的推进战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一带一路"建设角度出发,通过借鉴历史上潮籍华侨华人在汕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潮籍华侨华人在参与华侨试验区建设中的优势与挑战,从而提出发挥潮籍华侨华人作用推进华侨试验区建设应当具备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