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我国现有立法把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纳入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但是在仔细探究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和著作权的概念和属性后,不难发现:民间文学艺术是产生于、存在于、发展于公有领域的智力成果,权利主体无法确定,不适合著作权法的设权保护模式。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和著作权的概念入手分析,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不应由著作权法提供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是"保存"之意,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办法拯救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2.
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保护已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共识,但人们对用著作权法保护民间文学艺术,如何确定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及其性质存在争议。根据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现状,分析它的特殊性与著作权性质的冲突与协调来寻求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著作权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一个重要保护模式,但是,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出台。民族、社区、部落等团体型权利主体和国家可以授权一个机构来对外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能够取得著作权保护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仅给予人身权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其财产权的保护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民族民间艺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据重要地位,数量和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民族民间文学艺术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多样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为避免对民间文学艺术的歪曲和滥用,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都过于概括和模糊,保护模式也不够清晰.本文基于民族民间文学的特性,对公、私法结合保护的优越性予以细述,阐述了目前公、私法保护的现状,并提出了公、私法保护模式的具体构建.  相似文献   

5.
论网络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著作权是以网络作品为客体的新型著作权。我国互联网处于高速增长期,给著作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优化网络环境、保护网络著作权,一方面需完善侵犯网络著作权的民事责任,明确承担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责任主体、责任方式,合理计算侵权行为的赔偿数额,加强对网络著作权的直接保护;另一方面还要完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对网络著作权的间接保护。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已由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于1990年9月7日审核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1号令,自199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本文着重对著作权的含义、著作权的主体、内容、客体,著作权的范围、使用、限制和保护、法律责任以及仲裁与起诉等法律问题作一论述.一、著作权的含义著作权是指著作人(自然人[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依法对科学研究、文学、艺术诸方面的著述和创作等作品所享有的权利.我国著作权法第3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因此,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民事权利,是知识成果,其具有无形性、双重性、专用性、地域性、期限性等特点,故我国《民法通则》和著作权法对其作了专门的法律保护.二、著作权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由著名山西民歌《走西口》维权案例引出对于山西民间音乐著作权保护问题的探讨。因为民间音乐具有不同于著作权法上普通作品的特殊属性,民间音乐著作权的主体难以确定,侵权行为标准难以确认,保护模式难以确立。建议基于公共信托理论,引入民间音乐作品集体管理制度,解决民间音乐著作权主体问题;在借鉴"地理标志"保护理论基础上,解决民间音乐署名权问题;并对民间音乐进行长期的物质权益和精神权益的双重保护。  相似文献   

8.
WTO《知识产权协议》与我国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TO《知识产权协议》对著作权的国际保护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为其成员国制定和完善本国的著作权立法确定了一个统一的标准。我国《著作权法》与WTO《知识产权协议》相比 ,在对“作者”的界定、著作权保护的客体、著作权的合理使用、著作权的法定许可、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及侵权责任的归属等问题上存在诸多差异。为早日使我国的著作权保护制度与国际接轨 ,我们应抓紧采取对策 ,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著作权保护制度 ,在著作权保护方面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相似文献   

9.
关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必要性,学界已经论述的颇多。至于如何保护,学界主张不同。笔者赞同版权法保护模式。本文正是基于对版权法保护模式的接受,从而来探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中传承人的法律地位及相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著作权的内容、期限和限制 著作权,也称版权,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它通常是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占有、处理和使用自己创作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的专有权利。对著作权进行保护首先必须从确认其专有权开始。 著作权与所有权、债权一样有自身的权利主体、客体和内容。著作权主体是指基于科学研究、文学艺术等创造性成果而享有著作权的人,可以是公民,也可以是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创作作品的人一般便是著作权人,其他人通过一定方式也可以享有部分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对实用艺术作品应采用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和商标权的混合保护模式,即实用艺术作品可以同时享有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的多重保护,使权利人的权利始终处于一种立体、全面的保护状态。  相似文献   

12.
域名是指在因特网上使用的用来区别不同网站主页的网络地址,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由于世界上还未成立域名保护的国际公约或多边协议。各国大多采取商标制度为基础的保护模式。解决域名纠纷:一是通过司法途径,二是请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理,三是通过仲裁方式。  相似文献   

13.
网络游戏的著作权侵权危机会打击网络游戏制作者的开发积极性,阻碍网络游戏行业的创新,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对网络游戏的著作权进行保护很有必要。我国《著作权法》并没有明确规定网络游戏的著作权,司法实践中采取"分而治之"的方法。故,鉴于立法与实践中现状,通过著作权的相关理论,对网络游戏内容的著作权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利用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分离出不同种类的网络游戏内容,再通过与著作权客体进行比较和匹配,确定不同种类的网络游戏内容之著作权保护路径。只有对网络游戏内容的著作权进行有效保护,方能保证网络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网游产业有效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4.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发展中国家未能对本国的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提供相应的保护.许多国家尝试用著作权、专利权等方式来提供对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的保护,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运用新的统一的标准来保护传统知识需解决的最大理论障碍是如何对处于公有领域之中的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提供保护.在经济水平允许的情况下,各国可摸索并规定一些更为完善和细致的标准来实现对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的充分保护.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工作已迫在眉睫。现阶段,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模式仅注重民族传统文化这一客体的保护,而忽略了少数民族妇女为主要传承主体的保护。本文在注重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同时,从经济权益、受教育权利和社区自主权等方面阐述了保护少数民族妇女权益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提出了少数民族妇女权益与民族传统文化并重的双重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6.
民间文学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知识产权领域关注的热点。尽管发展中国家积极通过法律手段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但是并没有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认同,民间文学艺术的国际保护正面临困境。本文从利益平衡的视角探讨如何协调各国利益,构建民间文学艺术的国际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张淑华 《工会论坛》2009,15(3):131-132
外观设计专利权与著作权的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对相同或相近似的创造性智力成果分别依法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权和著作权,两项权利主体间在享有和行使各自的权利时产生的抵触。二者权利冲突的构成要件在于权利的合法性、客体的同一性、权利主体的相异性和权利的冲突性。引起外观设计专利权与著作权冲突的原因既有知识产权本身的属性、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隐藏于权利冲突背后的为谋取不正当经济利益的主观方面的原因。在立法、实务操作上,遵循利益平衡原则,正确适用保护合法在先权利的原则,加强知识产权制度的协调。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6条确立了在信息主体拒绝或者撤回同意个人信息处理者收集其额外信息的情形下的不得拒绝交易规则,该规则分为主体赋权保护模式和行为规制保护模式。其中,行为规制保护模式是指通过对违法行为进行监管来约束个人信息处理者的行为以平衡双方的持续性不平等关系。采用行为规制保护模式,一方面能够保障信息主体在拒绝提供额外信息的情况下获得公平、自由交易的利益,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平衡个人信息保护与数字经济发展关系,有利于维护基于社会本位理念下的个人信息保护的公共治理,从而构建良好治理秩序。  相似文献   

19.
实用艺术作品兼具实用性、艺术性、独创性和可复制性并且符合作品的构成要件,然而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却不能对实用艺术作品提供充分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其中的相关规定反而造成本国实用艺术作品与伯尔尼公约成员国作品“双重待遇”的尴尬局面。本文认为,我国著作权立法应当对美术作品进行狭义界定,将实用艺术作品与之并列纳入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并对其提供著作权加专利权的双重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体系中,法律保护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加强对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有利于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国家文化凝聚力的形成和延续,有利于促进国家和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