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法治、理治、善治特点契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化、有序化、平等化要求;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能量释放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现在以"协"辅"治",以"协"稳"治",以"协"促"治",以"协"督"治"四个方面;同时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能够给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能够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能够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主体的协商能力。  相似文献   

2.
借助文本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行可视化定量分析,描绘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整体思路,明确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施重点以及推进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治理体系现代化网络充分反映出国家治理注重整体、协同和系统性;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改革是当前的重点改革领域,市场体系、政府职能、城乡一体化、民主政治、法治中国、社会事业等是当前重点推进的改革举措;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两条路径,一是强调治理主体的"多方参与、多元共治",二是强调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突出社会事业改革的重要地位。中心度和结构洞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在治理网络中占据重要作用,构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需要建立一个"有能力的有限政府"。本文为理解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定量证据,也为研究改革政策文本进行了方法探索。  相似文献   

3.
国家治理现代化将成为当前和今后我国政治和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资源和国家治理能力构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大主体部分。一国治理能力水平很大程度体现在资源配置和管理能力上,特别是战略性资源的管理能力。建立在战略性资源基础上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成为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强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对于时间、空间、信息和文化这些战略性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如何厘清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现代化的逻辑理路成为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现代化逻辑起点于西方的"协同学"和"治理理论",提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必然是为了回应传统公共管理范式与时代的不适、促使国家职能回归的必然要求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要实现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现代化就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重构政府、社会、公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政府职能转变蕴含着理论与过程双重逻辑。一方面,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和治理方式的变革直接关乎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面推进,而兼顾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政府职能转变,天然地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突破口。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职能转变遵循着"国家职能—政府职能—政府职责—职责体系"的过程逻辑。这两种逻辑在改革内容和发展脉络上具有内在关联,并统一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场域中。基于此,下一步改革应当聚焦治理方式变革和治理能力提升,重点把握三项原则:一是要在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动态均衡中调整职能边界;二是要将政府职能转变和治理工具的应用创新有机统一起来;三是要打破自发形成的职责结构模式,推动职责体系重塑。  相似文献   

6.
发展网络协商民主是网络社会发展的必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体现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体现参与主体的平等性,体现协商民主的即时性和互动性。网络协商民主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应用广泛:通过网络舆情监测了解民意,确定协商议题,实现源头治理;通过网络互动功能"开放协商"、"平等协商",实现动态管理;通过网络探索"专题协商"、"界别协商",实现突发事件的有效应急处置。发展网络协商民主也有一定的风险,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有序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7.
“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的新目标,社会参与和社会组织发展成为影响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就社会组织而言,其战略地位由其在治理时代的参与角色、与政府职能转变和转移的关联、对经济发展的潜在贡献、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的地位,以及对社会和谐秩序的促进等决定,因此"十三五"时期应进一步提升国家对社会组织发展的注意力和扶持力,根据国家治理现代化来确立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方向、原则和目标,并以简政放权和促进参与为落脚点来确定党和政府推进社会组织发展的工作议程和改革重点。  相似文献   

8.
当前,"治理"这个词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思维体系、话语体系和制度体系中的核心范畴;所谓"治理体系",是指国家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进行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它是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由政府主导、公民参与、社会协同的良性互动过程,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包括保障公民权利、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执政能力这三个最重要的治理系统,本文只阐述政府公共行为系统;所谓"制度现代化",就是一个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其制度文明的萌生、成长和成熟的现代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推进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基础在于发展市场经济,这个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兼容的、资本的利益驱动受制于劳动本位的价值取向、市场与政府"两只手"相互配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核心在建设法治国家,这个法治国家是以人民民主为价值追求,按照协商民主原则进行制度安排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关键是实现社会与国家的现实分离,这种分离已经从国家与社会两个领域消除了二者根本对立的根源,以劳动本位取代了资本本位,确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从政治上和组织上确立了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从而能够在社会与国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参政党作用是"国家治理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参政党是国家治理多元主体的重要一员,能起到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从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两个方面进行路径探析,在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方面,对于参政党治理体系存量,要求"尊、学、守、用",对于参政党治理体系变量,要求"坚持原则、敢于创新";在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要理清参政党自身的能力清单、确定目标,从强化角色与定位、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三个角度制定行动计划,从而加强参政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积极开展基层协商民主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发挥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就得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而基层民主协商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有效保障,加快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当前,基层民主协商存在着协商主体参与能力低下、协商形式单一、协商程序随意和民主发扬不够、协商成果运用和反馈效果不佳等问题。要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协商、提高基层民主协商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以"公正为民、公开透明、公平利民"为价值取向,遵循"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原则,不断完善并优化基层协商民主精神培育、协商制度体系创新、协商主体能力提升、协商质量提升等机制。  相似文献   

12.
国家治理是国家按照某种既定的秩序和目标,遵循一定的治理价值取向,对全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规范、支配和控制的活动过程;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宏观上统筹各个领域治理,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使之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能力。国家治理具有主体多元、方式多样、过程多向互动、结构稳定平衡、价值多元等特点。国家治理能力既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的绩效,也间接影响着国家的综合国力。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主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制机制现代化、国家治理法律法规现代化以及国家治理方式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我国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不仅丰富了我国现代化的内涵,也是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创新与发展。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内涵包括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制度规范化与治理方式民主化、法治化;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主要包括改革创新能力、制度建构能力与科学发展能力。在当代中国,亟需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国家治理理念,加强顶层设计,从战略上谋划国家治理现代化,构建政府主导、市场配置、社会参与的多元治理格局,善于学习借鉴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好经验,以及改革创新国家治理的方式方法等,大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治理与管理之差,主体的多元化标志着民主要素及其量值的增加。不管国家治理的具体形式如何,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都决定了国家治理在本质上属于人民的治理,民主贯穿于国家治理的全过程。制度化的稳态民主、与社会生活伴生的活跃态民主在国家治理实践中形成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原则规范的运行态民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赖于民主"三态"的态势调整和积极互动。  相似文献   

15.
把握统一战线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定位与效能机理应从"制""势""术"的统一视角来展开。统一战线作为政治斗争与团结的策略侧重"术",作为政治优化整合的战略立足"势",而作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基轴杠杆又体现为制度,其兼具民主建构政治发展意义和治国理政技术价值于一体。正是基于"制""势""术"的融合特质才使得统一战线成为生成中国治理优势的重要根源性机制:具有突出统战基因的复合性制度结构,能保障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到实处;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价值目标的大统战格局,引领国家治理的运行方向;以"人心这一最大政治"为中心的工作局面,能有效促进治理秩序与治理效率的统一。进一步激发和提升统一战线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优势效能应从"立制明制""聚势展势""扩术优术"三个层面一体推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政权建设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对革命成功后的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和制度架构的科学构想,是在深刻批判西方现代国家资产阶级政治统治,总结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按新的方式组织社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形成了一个从国体到政体、民主与专政有机统一的思想体系,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方向和根本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就决定了我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政权建设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7.
政府组织的功能之一就是实施对社会的管理,而政府管理可以分析出三个要素,即管理环境、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从这一理论视角切入,政府组织的能力就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于管理环境视角的"情境认知能力",它是政府组织直面环境变化与应对环境挑战的一种能力:二是基于管理主体视角的"组织调适能力",它体现在"适应、控制与变化"的三个环节中:三是基于管理客体视角的"社会治理能力",它体现在政府作用于客体及其社会价值实现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质上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其面临的社会风险之间不断契合的过程。基于对列入《河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开展内陆核电项目前期论证工作的南阳、信阳、洛阳、平顶山四个城市和省内城市郑州、省外城市西安的调研,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路构建邻避风险治理机制,以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应对,实现从"治理邻避"到"邻避治理"的转型。在建设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方面,应构建信息公开机制,增强舆情研判和舆论引导能力,实现从项目规划到利益表达再到建设决策各环节无缝衔接;在建设现代化的国家治理结构方面,应完善公共参与机制,强化多元主体间的交流合作,避免邻避风险演化为极端化的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在建设现代化的国家治理能力方面,应着力提高政府公信力,优化决策流程,实现政府各职能部门在权责明晰基础上的行政协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如何构建良好的社会治理日益成为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重要课题。社会的本质是"生活世界",而国家"中央辐射式治理"具有先天的缺陷,两者的共同作用决定了现代社会治理必然是民间法与国家法多元规范的治理。在社会治理中,民间法基于其以交往为基础、以互相理解为目的社会自我生成特性而有着独特的作用,一方面是整合社会秩序,一方面是整合社会伦理。从民间法与国家机关、民间组织、社会参与者三个主体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民间法可以通过与立法与司法互动规范化、以民间组织为载体实现规则再生成和激发社会参与者主体自觉与治理能力三个途径介入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20.
社会治理精细化是在批判和反思传统粗放型社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社会治理精细化的价值取向是"人的精准管理与服务",即首要问题是解决人的问题,重要手段是精准治理,其内涵可分解为三个层次:精准识别人的需求,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角色;精准区分不同群体的利益,更加关注弱势人的利益分配;精准提供管理与服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目标为精准维系秩序、精准保障权利和精准改善民生,而其实践路径则依赖于制度设计的精细化、主体互动的精细化、利益分配的精细化和资源供给的精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