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第三方评估在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中具有评价、引导、激励、预防等作用。由于起步较晚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实施第三方评估存在种种障碍:慈善组织行政化增加了第三方评估的难度;第三方机构力量弱小;慈善信息不公开;评估的权威性不足;设置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比较困难;相关制度不健全。破除第三方评估的障碍,应从推进去行政化改革、做好慈善信息公开工作、培育第三方机构、维护第三方机构的独立性、构建第三方法评估与政府评估的互动关系、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4)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具有中介性、独立性、专业性等特点,其结论更具公正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第三方评估要发挥促进教育质量的作用,教育界引入评价机制和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前提保障,第三方评估组织机构保持以自身特点开展教育评价活动是基础,而评价诊断结论能否得到政府、学校和社会公众的认可、重视和应用是动力源泉。对政府和高校而言,有效利用第三方评估结论,建立相应的应用机制,能够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3.
行政执行"中梗阻"是指行政执行的过程当中,处于中间层级的行政执行主体由于某些原因的存在,被动、消极、低效地执行公共政策,甚至故意影响和阻挠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行为,从而导致公共政策执行不畅,难以实现政策目标,其存在破坏了社会软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其本质就是社会组织的评估,由于其评估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效率性,引起了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在分析第三方评估实施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政府维度、第三方维度和社会公众维度加以治理,分别是:完善第三方评估法律法规,实现政务公开,转变行政执行者的观念;提升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独立性,科学化水平和评估能力;提高第三方评估的社会认同度和公众参与度。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开始了以"第三方评估"来矫治原有政府绩效评估模式诱致的各种问题。然而,从全国的实践来看,我国尚未把握绩效评估中使用"第三方评估"的规律。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先行国家约一个世纪的政府绩效评估经验来看,其规律性主要在于:有效把握公共受托责任是"第三方评估"的"物质性基础";由权力机关及其所属机构推行绩效评估需要纳入"第三方"智慧;"自控"性绩效评估中"第三方评估"并非必要环节;为了增强绩效评估客体对评估结果的接受性,"内控"性绩效评估可以采用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第三方评估";任一项绩效评估都有着"第三方"因素,但纯粹的"第三方评估"只是一种研究视角。未来我国推进"第三方评估"需要基于这些规律展开。  相似文献   

5.
胡峻  陈建新 《党政论坛》2013,(19):28-30
评估主体选择得当与否是决定评估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评估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在当前的评估实践中,主要有内部评估主体和外部评估主体两种模式。内部评估主体通常是由内部人员组成的评估机构来参与评估活动,而外部评估机构则是独立的第三方或者组成专门性的评估机构来组织评估活动,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方式。为了提高购买服务的绩效,一方面要实现购买服务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设定需要购买公共服务的领域,制订符合不同需求的购买方案,创新购买服务制度;另一方面,要实行以社会大众需求为导向的优化购买服务政策,用第三方评估机制树立购买服务的标准,培育壮大地方社会组织,激发社会各界监督政府购买服务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精准扶贫中少数地方政府存在造假行为。从博弈论视角分析这些地方政府造假成功的原因,首先是由于中央政府许诺贫困地区脱贫后,原来扶贫政策措施不改变,导致这些地区地方政府造假时能取得当地贫困农户的配合;其次是因为第三方评估机构作为中央政府委托代理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出现了逆向选择,接受了地方政府的收买,容忍和接受了地方政府的造假行为。治理建议主要有:从有利于反腐败的角度看,贫困地区脱贫时中央政府应取消这些地区原来的扶贫政策和措施;对贫困户实行权利和机会的扶贫;实行低保和贫困标准"两线"统一,以免给地方政府造假留下制度空间,同时,建立系统全面、分类的救助制度;要采用市场、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对一些贫困地区地方政府和第三方评估机构之间的交易行为进行治理;要加大力度建设透明政府。  相似文献   

8.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经验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政务是在当今信息时代,政府利用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对传统的政府组织结构和办事流程的一次再造,其核心目标旨在实现一个开放的、有回应力的、透明的、办事高效率的服务型政府。发达国家或部门(如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美国)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面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而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只是处于摸索和尝试期,提高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水平的途径:一是政府、公民、社会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二是建立一套科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三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需要法律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行政论坛》2017,(6):108-114
第三方反腐评价与治理是在社会组织迅速发展,社会组织维权与法律意识日益增强,结合自身的独立性、专业性、民间性等特征快速成长为反腐倡廉领域的重要路径。第三方反腐集查证、评价、治理、教育等环节,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对腐败问题进行全面治理。但是第三方反腐评价与治理在我国由于制度、法律和文化等深层次的体制环境影响,加之社会组织本身发展的程度,都难以保障社会组织真正独立地开展第三方评估。必须结合国内外第三方反腐评价经验,从概念、主体、可行性、必要性、构建内容和构建原则以及体制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剖析。第三方反腐评价与治理机制的建立应注重体制与技术、局部与全体、特殊与普通、评价与治理等整体性分析框架,使构建的评价体系能够科学、公正、务实地反映腐败领域的瓶颈问题与脉络关系。  相似文献   

10.
第三方治理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工具,是克服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志愿失灵而导致的治理困境的必然产物。第三方治理具有开放性、专业性、契约性、竞争性等核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第三方供给、第三方运营、第三方监管、第三方评估等不同的实践模式。在既有约束条件下,第三方治理实践存在着制度困境、契约困境、执行困境、信任困境等治理风险和困局。但不可否认的是,第三方治理是对传统国家治理模式的补充与创新,是推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和手段,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1.
鲍静  李春 《行政论坛》2014,(6):47-51
全国各地陆续尝试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估制度创新,该项工作在取得诸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何有效引入第三方评价是其中之一。结合委托—代理理论、财政透明度理论、360度评价理论等分析可以看出,第三方参与专项评估具备学理基础;对相关政策的分析也发现第三方参与专项评估具备政策支持和法理依据。基于此,有必要从六个方面展开第三方参与专项绩效评估的制度设计:夯实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和第三方参与的法律基础;明确第三方参与专项评估的价值导向与参与范围;强化第三方评估的沟通桥梁作用和自身公信力;建立第三方储备机制和竞争机制,支持鼓励第三方主体的发展;选择机制,科学设置第三方参与专项评价的工作流程;构建第三方评价的质量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有益补充和拓展,也是提升政府社会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还处在起步阶段,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地方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可能的创新在于:制度创新——完善和落实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政策体系,准确选择购买项目;人才创新——加强社工人才培育,促进社工人才职业化转化;监管创新——积极扶持民间社工组织,保持民间社工组织独立性;评估创新——建立第三方评估监督机制,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等。  相似文献   

13.
政府绩效评估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的基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逐步丰富和深化,指标体系建设也在不断推进,但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实践应用性差,缺乏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技术基础。评估模式和基本技术路线的不成熟,已成为制约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中国政府绩效评估模式普遍存在着绩效结构研究薄弱、评估指标技术定位偏差、作为基础支撑的数据源障碍等问题。因此,构建科学、规范的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估基本技术路线就显得相当重要。目前,推动政府绩效评估模式创新,建立包括政府绩效结构、指标选取和确定、数据无量纲化、评估权重设定、与评估指标对接的数据库建设在内的政府绩效评估基本技术路线,是深化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的前提,是推动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发展的关键。研究表明,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技术模式和方法,使建立全领域、连续性、应用导向的全国性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具有重要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评估主体选择得当与否是决定评估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评估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在当前的评估实践中,主要有内部评估主体和外部评估主体两种模式.内部评估主体通常是由内部人员组成的评估机构来参与评估活动,而外部评估机构则是独立的第三方或者组成专门性的评估机构来组织评估活动,这种模式能够避免内部势力和相关因素的干扰.行政规范性文件绩效评估是一种制度性评估,这种评估在我国尚属于探索阶段,国务院于2004年颁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规定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评估由其制定机关或实施机关组织施行.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10)
环保部公布的2015年全国整体空气质量状况显示全国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若从区域的角度看,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等地区的雾霾问题依然不容乐观。研究认为只有运用市场的经济的手段,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雾霾问题。分析建立在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治理理论上,构建跨界合作雾霾治理价格机制,分别论述了价格机制建立的必要性、重要性、设计框架和运营模式。建议建立跨区域的跨界雾霾管理委员会,要求遵循市场规律,运用价格杠杆,在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监督下,征收雾霾税或提供财政补助,形成跨界雾委会、地方政府、污染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四位一体"的运营模式,实现跨界合作雾霾治理价格机制"钻石模型"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16.
甘肃模式是基于对西部区域特征的理性思考基础上所产生的,须放在整个西部治理视阈下加以解读。甘肃模式可概括为以“顾客导向”为价值取向,以非公有制企业为评价主体,由专业学术机构组织实施,具有现代公共治理特征和架构的第三方评价模式,其实质上是一种公共治理评价。从研究背景、基本思路、具体做法以及研究基础与理论创新等方面论述甘肃模式独特的生成机制及组织模式,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优化这一模式的策略在于:评价主体的进一步扩展,从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评价主体中渐渐纳入公民、公务员、企业等,实现社会全方位的主体参与,利用网络技术和调查问卷设计的改进拓展公民参与的途径;第二,评价的技术拓展,从评价的软件出发,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真正发挥绩效评价在政府部门的导向作用;第三,科学认识绩效评估中的缺位、错位、越位的问题,改善绩效评价的功能性问题;第四,积极推进绩效评估的制度化进程,加大绩效评估在政府部门的稳定性、预见性,切实发挥从目标管理到绩效管理的转化;第五,积极探讨第三方评价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走向全面治理评价提供理论和实证保障。  相似文献   

17.
要保证政府绩效评估过程的公正性、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需要将自上而下的评估模式和自下而上的评估模式结合起来,引入360度绩效评估.必须加快第三方评估组织的发展,构建一个第三方评估组织主导的、公众广泛深度参与的、政府内部评估等配合的多元评估体系,建构公众满意导向的指标体系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从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向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与我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战略不谋而合.和谐社会建设中政府与居民关系的核心是合作与互惠,政府行为的价值取向由管理转变为治理,绩效评估是提升政府执政能力的有力措施.通过委托第三方的社会组织机构选择政府部门的服务对象对其进行评估,能够保证绩效评估过程的科学性和评估结果的客观性.武汉市×区政府于2007年度和2008年度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两次的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关于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估的有效经验.  相似文献   

19.
委托第三方参与立法是近年来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广泛尝试的立法工作方式,已逐渐成为提高立法质量、提升立法效果的重要举措。在探索过程中,其呈现出受托第三方的来源广泛与协同创新、委托事项的全面探索与有所侧重、委托机制的初步成型与不断完善等特点,同时也存在部分难题与隐患。如何发挥委托第三方参与地方立法的最大效能,促进地方性法规从"有"向"优"的转变,成为现实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对此,要在总结已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在第三方的胜任力、地方人大的立法权、委托事项的临界线和委托效果的评估等方面做理性剖析和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20.
精准扶贫绩效第三方评估的贯彻实施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贫困治理技术的重要举措。精准扶贫绩效第三方评估在评估技术上呈现出相对独立性、强化社会监督、畅通利益表达渠道等特征,现实中仍然面临着制度规范性较低、评估主体结构单一、评估信息不对称等评估困境,需要从加强法制化建设、提升评估主体能力、建立信息公开和反馈机制等方面探索优化其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