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战略思维方式是以战略概念为基础的思维定势和思维运行的总和。这一定义中包括三个问题即思维基础、思维定势、思维运行。这三个问题的有机结合,展示了战略思维方式的认识论本质。战略思维结构与战略思维要素是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战略思维方式中的战略思维运行过程有五个基本环节即战略目的思维、战略判断思维、战略决策思维、战略实施思维、战略总结思维。战略思维方法主要有五种即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方法、整体的与全过程的方法、逻辑的方法、具体专门科学的方法、非典型性思维方法。影响战略思维方法的主要因素有四个层次即世界观层次、理论层次、经验层次、知识层次。  相似文献   

2.
在新世纪,中国共产党首次从提高自身执政能力的角度,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执政方式,这种执政方式落实到政府层面就是要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科学行政、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建设能力型政府。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是能力型政府的三种基本行政方式,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三个核心要素。科学行政是基本前提,民主行政是本质所在,依法行政是根本要求,三者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构成了能力型政府行政方式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3.
张智 《理论学刊》2015,(12):13-20
马克思的哲学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真正具有当代性的内核,它为我们认识价值和社会主义价值提供了崭新的立足基点、观察视角和思维模式。实践性思维、辩证性思维、关系性思维、主体性思维和生成性思维,这五大马克思在哲学思维方式上的革命性成果,是我们当前正确理解和深入把握社会主义的价值内涵及其实践要求的科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执政党理论建设的两个根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邵艾青 《唯实》2009,(6):4-9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成功解决了执政党理论建设的两个根本问题,即:理论体系上由“革命党理论”到“执政党理论”的转型和思维方式上由平面的思维方式到分层次的立体思维方式的优化,从而为新时期党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行政伦理建设法治化论题的提出是基于哲学行政的认知方式对经验行政的认知方式与科学行政的认知方式的反思与补充。中共"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被赋予全新的时代意义,法治的执政方式成为革新行政管理、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重要治理工具;而行政伦理建设则寻根价值取向与公共行政活动的统一,两者的统一能够促成价值的彰显。行政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深刻地揭示了这一价值彰显路径。  相似文献   

6.
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一个多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发生了重大突破。原子理论,相对论,量子力学的相继问世,进一步证明自然界和宇宙是在不断发展和相互联系(即相互渗透)的。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遗传工程、光导纤维、激光、海洋工程等新技术成果的诞生和广泛应用,不仅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新飞跃,而且使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以至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都要发生了重大变化。于是,与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相对立的关于世界总联系的观点得到了进一步确证,并相应地形成了系统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即系统六论。它改变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图景和科学家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真正意义,它的产生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创立,推动了哲学思维方式的发展。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内在统一的理论实质,构成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图景的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大众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规范大众价值,从而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9.
王丽平 《新视野》2005,31(2):30-31
文章以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研究与行政体制有关的制度建设问题。围绕行政职能、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理论,提出了职能重点转移、科学行政、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等行政管理方面的创新,以及用公共管理理论发展传统行政管理理论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有关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的理论,亦即自然科学方法论,是恩格斯的自然科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广义的自然科学方法论,实际上包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三个层次的方法论:一是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哲学认识论,即自然科学的一般方法论;二是自然科学的特殊方法论;三是自然科学各具体学科的个别方法论。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及《反杜林论》中,对自然科学方法论作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论述了自然科学方法论的许多重要原则。这些方法论原则的主要内容是:物质、运动、时空三位一体的自然观;自然规律论;科学试验与辩证思维;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假说与证明等。  相似文献   

11.
一门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具有作为交流媒介的科学概念和术语。概念不清是当前行政学研究面临困境,甚至遭受质疑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摆脱这种困境,必须对行政、公共行政、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等行政学的基本概念进行反思和批判,在此基础上,把握当前我国行政学研究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卢冀宁 《理论学刊》2012,(4):66-69,128
黄楠森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当代构建》一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优先地位、前提地位,辅之以若干部门哲学,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思路独到且合理,但也有个别地方有可商榷之处.与黄老的看法商榷之处有三点:一是近二三十年我国一些哲学家试图以实践核心范畴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尝试和努力还是值得尊重的、有意义的.二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研究和宣传,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加以创新并提出斯原理、新观点在今天恐怕更加重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当代构建》一书对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哲学界的丰硕研究成果的概括和吸纳似嫌不够.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无疑具有超时代、超当代的意义,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其体系又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蕴涵的思想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形成的思想前提 ;从抽象到具体是认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基本途径 ;坚持彻底的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坚实基础 ;运用灵活的辩证思维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方法 ;从最高层次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是把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新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科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 ,它是整个人类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与文化之间呈现出一种互动的生长态势。当前要进行文化创新 ,繁荣先进文化 ,必须大力倡导科学文化和发掘科学文化的实践价值 ,深刻认识并正确把握科学文化与先进文化之间的关系 ,加强以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宽容为内容的科学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思想的前提和基础,而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思想的核心和根本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社会运行的良好环境,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运行机制,包括激励机制、控制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公共行政学在十多的时间里,从学习和模仿西方的行政学到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说明了中国的公共行政学也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特别是张康之教授的新《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则成为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的坐标。《视角》分上下两篇。上篇反思了20世纪公共行政伦理发展的历史,并对这些理论以及在这些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进行了深刻剖析。下篇主要是在上篇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共行政道德化的制度方案,即提出了服务行政模式的新构想,是对未来行政发展作出的学术畅想。  相似文献   

17.
论行政精神     
行政精神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它是一种观念性存在。行政精神是以理性累积的方式形成,并展开自己的丰富内容,记忆成为行政精神形成的隐蔽机制。作为一种观念性存在,行政精神在历史中最先呈现出来的是科学精神。价值精神也成为行政精神不可缺少的一面。价值性与科学性以螺旋式结构、交替上升的形式共同对行政管理实践发挥作用。在实现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需要同时注重科学性与价值性,在行政管理的建构中,使二者能够有效结合,并找到结合的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18.
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干部素质的需要,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拓展教学内容,应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贯通性,讲清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确性和指导性,讲清楚理论创新的紧迫性。端正教学态度,课堂面授要有认真的态度、正确的观点、丰富的材料、紧密的结合、灵活多样的科学方法。夯实基础,教材编写要突出马思主义的系统性、科学性、指导性、可读性、层次性。抓牢教学关键,要大幅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科技发展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容极其丰富,如:把科技放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尖端科技优先放在国防战略部门,把科技人才的培养置于战略高度,把基础科学和民用技术置于基础战略地位。毛泽东科技发展思想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启示:中国必须制定与自身大国地位相适应的科技发展战略,始终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