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90—2000年这10年中,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但人们的幸福感却骤然下降。这一情况与如下观点相矛盾,即在生活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收入增长将增加而不是减少人们的幸福感。我们利用相对剥夺理论中"失意的成功者"这一概念解释这一难题。我们的主要发现是,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变得越来越偏向高收入阶层,以至于相对于平均收入,多数中国人的经济地位并没有多大提升。因此,人们的经济不满意度上升,并成为压抑幸福感的一个日益重要的因素。伴随社会急剧转型出现的其他消极情绪,如社会失范和不满,对中国人的幸福感抑制作用较小。文章还探讨了这些结论是否普遍适用于转型国家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研究与美国相比,中国、日本和韩国这三个主要亚洲国家中,相对收入对所感知到的幸福感的影响,该研究建立在这些国家可比较的全国性的大规模调查的基础之上。与以前西方国家的调查结果相一致,在亚洲国家,个人收入和参照群体的平均收入之间的比较与个人的幸福感密切相关。在中国,个人的相对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比家庭的相对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更明显,而日本和韩国的情况则相反。甚至在控制了对家庭收入的主观评价或个人在社会整体中的阶级身份这些因素后,参照群体内部的收入比较对于评价幸福感仍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用家庭收入进行比较时。此外,由伊特扎基指数来衡量的参照群体内的相对剥夺与幸福感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为相对收入理论的有效性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旨在评估未来中国农村幸福感函数的2002年全国家庭调查,特别设置了一个有关主观幸福感的模块。经济学理论所预测的对幸福感重要的变量,相对而言都不重要。分析报告表明:如果我们想理解这一点,就需要求助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中国农村并不是滋生对生活不满的温床,其原因可能是大多数人把本村庄的人作为了参照群体。在本村庄内比较得出的相对收入以及与过去和可预期的未来的情况进行比较得出的时间序列中的相对收入都会影响幸福感。我们对"主观幸福感贫困"函数进行了评估,在该函数中,收入和代表"能力"、"功能"的各种代理变量作为参数出现。即使在贫困的中国农村,社会功能、态度和期望对主观幸福感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李爱平 《工会博览》2004,(19):26-28
不久前,北京市西城区针对职工队伍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内容涉及职工择业愿望,行业取向、收入状况等问题,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经济改革对中国城市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出版的《亚太经济杂志》刊登了日本学者奥岛真一郎与内村铃木的文章《经济改革对中国城市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文章对1978年经济改革以来中国城市收入不平等的状况进行了总结,并着重对影响城市收入不平等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自1995年以来,教育日渐显著地成为加剧社会不平等的重要因素。教育机会不均等将成为一个影响中国发展的问题。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收入不平等问题的日益凸显中国近来高速的经济发展引起了世界关注。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9%。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同时出现的是…  相似文献   

6.
幸福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似乎被“不确定性”吓怕了——对幸福目标的追求,变得“只求过程,不问结果”。同时,高速驰骋的物质主义,响应并鼓励了生产力以及创新力的发展,全球都在收获经济增长,却也一致性地付出代价:幸福的感觉开始变得飘摇不定。当你两个月前手持一款摩托罗拉全黑超薄手机时,当时所体验的幸福感远比现在强得多。为了适应并引导这种模棱两可的幸福感,全球的主流生产方式已经从流水线生产转为单元小组式生产,导致的结果是,这款被称为薄客的手机很快就会成为老土——人们用大价钱享受短暂的幸福感,然后拼命赚钱为的是享受下一个。美国康奈尔大学(Co…  相似文献   

7.
欧阳觅剑 《南风窗》2014,(23):28-31
目前,舆论对收入增长寄予了太高的期望,这可能导致政府官员将收入增长视为压倒性的任务,形成类似于“GDP崇拜”和“唯GDP论”的“收入增长崇拜”和“唯收入论”。  相似文献   

8.
解释学     
解释学一词来自希腊文Hemenia,即为宙斯传递消息的神。因此,这门学科最初是一种有关宗教和经典文献理解和解释的理论或哲学, 又译做诠释学或释义学。早期的解释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对法律所进行的法学解释,另一种是对《圣经》和经典文献的神学和文献学解释。在17世纪,《圣经》学研究者汤恩豪塞尔出版了  相似文献   

9.
陈统奎 《南风窗》2012,(9):48-50
如果平均收入翻了一倍,穷人可能更加的贫困,这样的一个倍增计划,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更重要的是,怎么能够缩小现有过大的收入差距,怎么能够使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有一个较快的增长。李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以李实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通过实证研究,所测算的中国基尼系数被广泛引用。  相似文献   

10.
幸福在我心     
幸福没有标准、没有定义,幸福是人们心中的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豁达的心态,幸福来源于生活的轻松与满足,以及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憧憬和希望. 经济增长和幸福感不是一码事,有钱了不等于幸福了.我们要培养乐观心态,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幽默品质,培养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11.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准确科学地了解市民对十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态度,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用新建立的城市调查系统进行了一次民意测验。这次测验共发出问卷1000份,回收993份,其中有效问卷948份。由于样本框是根据严格的抽样方法建立的,样本的职业、年龄,性别等与广州市居民的整体特征较为相符,因此在反映全市的情况上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5,(12)
<正>过去30年,社会科学领域,除了经济学,最活跃的或许就是人口学了。仅对生育意愿这个主题,学者们就做了数百次大范围的调查研究。这些研究得出了许多有趣但又经常悖逆的结论,例如有的研究认为,高收入群体的生育意愿会高一些,有的研究却认为随着经济发展生育意愿一路下降。还有的研究认为,现在还不到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人口增长的压力依然存在,另外一些研究则针  相似文献   

13.
李北方 《南风窗》2013,(1):34-37
收入的提高与美好生活的实现仍然不是同一个概念。最重要的是问题是在"经济发展为了人"还是"人为了经济发展"之间真正做出抉择,并据此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的生存方式。"你幸福吗?"这是2012年中国的"天问",它戳中了很多人的敏感神经和内心痛处。幸福感是有的,但不幸福的感觉同样弥漫。如果说,幸福是一种需求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14.
英国菲茨罗伊·迪尔伯恩出版社(FitzroyDearborn)2001年出版了《社会科学读者指南》一书,旨在介绍具体社会科学主题的重要著作,内容涉及经济学、人文地理学、管理与商业、组织行为、哲学、政治和国际关系、心理学、研究方法论和社会学等学科,共有1万2千个条目。本刊从本期开始将介绍该书相关学科的部分条目,以供国内学者参考。为此我们设立了“文献导航”这一栏目,我们也将选取源自其他书刊的文献综述,充实这个栏目。英国拉夫堡大学社会学教授迈克·甘恩(MikeGane)为该书撰写了“恩格斯”条目,介绍了近五十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恩格斯研究文献,简单地勾画了国外学者恩格斯研究的脉络。其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小广 《南风窗》2010,(20):92-92
<正>前些日子,有学者提出"十二五"应实施收入倍增计划,这很令人振奋。但我们不能想当然,在目前情况下,收入倍增计划很难实现,如果真实施起来,也会走样,因为我们现在的体制环境和宏观经济环境均缺乏这样的基础。好的办法是改变发展模式,使居民收入有内生的增长动力,而不是喊口号,制定一个根据现状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画饼充饥,结果只会使地方政府在收入数据上造假。我认为收入倍增计划的目标太高,高得仰视也不得见。过去3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10%,而居民收入年均增长仅为  相似文献   

16.
正收入分配问题直接关系亿万职工切身利益,多年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近年来,中国职工的收入增长达到与经济增长同步,但职工群体之间及其内部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需要引起社会高度重视。职工队伍内部收入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一)从职工队伍的整体构成看收入水平目前,国家统计局主要从3个口径公布全国职工的年均收入水平,即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农民工  相似文献   

17.
文章详细研究了1990—2007年间中国引人注目的社会、经济、政治转型对个人主观幸福感所产生的影响。虽然许多人仍然认为中国是一个集体主义国家,并且有的学者认为集体主义因素是该种环境中衡量个人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但是文章分析表明:中国人在评估自身幸福及生活满意度时,越来越优先选用个人主义因素,因此,在他们对社会的具体描述中,个人主义成分也越来越多。尽管绝大多数有关生活质量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西方国家,但是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来自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此外,对中国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进行关注,可以让人们深入了解主观幸福感与社会、经济、政治变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的提高对构建我国内需体系拉动消费效应凸显,其应是下一阶段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客观上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工资收入水平仍然较低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5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相似文献   

19.
基本收入(或人头基金)是指一个政治共同体向所有成员支付的一项收入,它以个人为基础,没有经济状况审查或工作要求。本文概览了基本收入计划所采取的各种形式,将基本收入的核心原理界定为一种应对贫穷和失业的策略,考察了普适性的基本收入的可能性、可行性等问题。本文选自美刊《政治与社会》第32卷第1期。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0.
政治制度:作用和局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制度影响政治过程,进而影响到其结果,这是制度研究中的一个共识。传统制度主义和新制度主义的文献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法揭示和分析了这种作用。然而,由于政治的过程和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政治制度的这些作用也存在局限性。分析和解释制度在复杂的政治过程中的作用,不能离开制度所指涉的领域、其历史社会经济背景以及具体的形势,也不能无视受到制度影响、同时也塑造着制度的政治行动者的作用。制度和政治行动者是互为补充的。不考虑到这一点,孤立地分析制度的作用,不仅不能解释清楚现实世界中复杂的政治过程和制度在其中的作用,而且会跌入制度决定论的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