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垄断资本的新发展:垄断金融资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刊《每月评论》2006年12月号发表了约翰.B.福斯特题为《垄断金融资本》的文章,认为垄断资本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陷入危机后,转向依靠金融化进行积累:美国和全球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部门极度膨胀,这反过来又对此前由大公司主导的实体经济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对经济的控制权力开始从制造业大公司手中转到金融市场,制造货币逐渐代替制造货物。作者还认为,金融爆炸加深了垄断资本的停滞趋势,使美国国内工人状况恶化,在国际上导致新帝国主义。文章主要内容如下。正在结束的2006年是保罗.巴兰和保罗.斯威齐的经典著作《垄断资本》出版40…  相似文献   

2.
四1 968年 ,胡贝尔曼因心脏病去世。哈里·马格多夫随后开始帮助斯威齐编辑《每月评论》 ,并投入到批判帝国主义的写作中。马格多夫 50年代后期进入出版学术书籍的“罗素出版社”工作。他购买了这个公司的部分股份。“罗素出版社”被收购后 ,他卖出了股份获得了些收入 ,有了自由时间来继续学术研究。1 965年 3月 ,马格多夫给《每月评论》写了第一篇文章《保罗·巴兰的成就》来追悼巴兰。他写作了一系列关于美帝国主义的开拓性文章 ,成书为《帝国主义时代》( 1 969) ,成为《垄断资本》的补充。他随后的著作《帝国主义 :从殖民时代到现在》( 1…  相似文献   

3.
20 0 4年 2月 2 8日 ,美国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于纽约去世 ,享年94岁。世界左翼学者随后发表了很多纪念文章 ,这里选取的是《每月评论》网站 2 0 0 4年 4月 10日刊登的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所著的题为《纪念保罗·斯威齐》的长篇悼念文章。该文结合斯威齐的生平、著作 ,详细地介绍了斯威齐、他创办的《每月评论》杂志和每月评论出版社在批判地分析资本主义和推进社会主义运动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对我们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极有帮助 ,现摘译如下 ,以纪念保罗·斯威齐。一保罗·斯威齐 1910年 4月 10日出生于…  相似文献   

4.
列宁帝国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作为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帝国主义的经典概括和系统阐述.其中充满辩证统一思想的两个基本观点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向新的社会形态演变的过渡性和垄断资本主义这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可能性.20世纪以来的资本主义依然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并没有摆脱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一种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由凯恩斯主义转向新自由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政策的过程中,当代资本主义逐渐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但其实质仍然是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本质属性——垄断,以及由垄断所产生的帝国主义的寄生性、腐朽性和垂死性并没有根本改变。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为社会主义新社会准备着更加充分的物质基础和历史条件,又给社会主义国家构成了巨大压力和威胁。应对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挑战,是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新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6.
美刊《每月评论》2007年12月刊发了驻印度孟买的政治经济研究所(简称政经所)撰写的论文《论帝国主义理论的历史》。同期还刊发了约翰·B.福斯特对该文的回应。政经所的论文认为,福斯特不能将线性发展观点归因于第三国际。相反,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党派及其所领导的共产国际,和毛泽东及其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开创了非线性发展观的帝国主义理论,即认为,在帝国主义阶段,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日益反动并因此阻碍落后国家发展正常的资本主义——落后国家的资本主义之路不通。保罗.巴兰则是在新的历史语境内,于自己的著述中整合并拓展了共产国际及毛泽东的理论贡献。同期所载福斯特的回应同意,政经所的论文的主要观点,并阐发了列宁和毛泽东关于帝国主义阻碍了落后国家社会形态正常发展的观点。政经所的论文及福斯特的回应评述,依次译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美国学者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在美刊《每月评论》2007年5月号发表题为《帝国主义世界体系———50年后看保罗·巴兰的〈增长的政治经济学〉》的文章。福斯特结合马克思和巴兰关于第三世界国家的相关论述,对照近50年来的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指出发展中国家在帝国主义—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8.
垄断资本学派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该学派以探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转原理和运动规律为己任,在建构国际垄断金融资本理论的过程中,批判性地吸收了美国制度经济学鼻祖索尔斯坦·凡勃伦的"破坏一不在场所有权"理论。在此基础上,该学派凝练出经济停滞和金融舵手等概念工具,构建了以"停滞一金融化"悖论为内核的国际垄断金融资本学说,为理解2008年全球经济"大衰退"提供了极富洞察力的分析视角,也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重新发现帝国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刊《每月评论》2002年11月号刊登了约翰·B.福斯特题为《重新发现帝国主义》的文章,认为美国主流媒体重新大谈新帝国主义这一情况表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在垄断阶段的必然趋势,因而认为帝国主义理论已经过时的观点是错误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0.
美刊《科学与社会》2005年5月号刊登了安德鲁·莱文对美国左翼学者、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代表人物之一的大卫·施韦卡特的著作《超越资本主义》的评论,该书评结合施韦卡特以前的著作以及市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基本理论问题,评价了《超越资本主义》一书的得失。书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第二国际和帝国主义理论根据历史学家理查德·克布纳和赫尔穆特·达恩·施米特的说法,"帝国主义"一词是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与"波拿巴主义"一词一起被用来说明路易·波拿巴的第二帝国维持其对法国统治的各种形式。马克思在其著作《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也使用了"帝国主义"一词来阐明法国的政治体制。不过,这个词与它的现代意义并不相关,它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没有得到明确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学者中,厄内斯特·贝尔  相似文献   

12.
垄断资本和新的全球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刊《每月评论》2002年1月号刊登了约翰·B.福斯特题为《垄断资本和新的全球化》的文章,认为所谓的全球化只是垄断资本在全球范围积累,它将导致资本主义矛盾在全球展开,世界将更深更普遍地卷入帝国主义危机。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首先,列宁发展了商品生产理论和向资本主义转变的理论,特别强调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原初矛盾是生产者的独立性与社会劳动分工之间的矛盾,并指出正是这种矛盾造成了生产者的分化,形成了雇佣工人阶级和资本所有者阶级。其次,列宁阐明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他指出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阶段是市场向晚期资本主义转变的必然阶段。最后,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特别是对垄断和金融资本特征的揭示在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帝国主义大搞"和平演变",某些国家从社会主义"演变"为资本主义,使世人议论纷纭:社会主义是不是"大失败"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还是历史的大趋势吗?对于这些问题,必须从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寻求答案。唯物史观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十月革命证实了这一理论,并  相似文献   

15.
美刊《每月评论》网站(http://www. monthlyreview.org)2005年1月刊登了保罗·斯威齐(Paul Sweezy)的遗文《资本主义与环境》,以纪念这位已故的美国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该文认为,资本主义的巨大创造力和巨大破坏力是相互联结的,除了社会主义革命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遏止资本主义的破坏性,在“二战”后这尤其表现在对环境的破坏上。未来的社会主义不能再以赶超资本主义的物质生活为目标。这篇文章反映了斯威齐晚年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思考。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全世界既掠夺资源又倾倒垃圾,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展开双向度掠夺。同时,它们还企图打着"民主"、"人权"等幌子对此予以美化、掩饰和辩护。生态帝国主义不是一项政策,而是根植于资本主义无限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性之中的全球扩张现实。在资本主义框架下,市场、技术、道德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建社会主义才是唯一出路。面对生态帝国主义,我们要与发展中国家一道联合斗争,完善与环境有关的贸易与投资制度,理性分析国外环境理论,避免生态帝国主义向我国延伸。  相似文献   

17.
十月革命后,考茨基和列宁分别发表了《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革命与叛徒考茨基》,就民主、无产阶级专政、俄国十月革命和实现社会主义道路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展开了论战。在考茨基看来,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长期民主斗争的产物,通过武装起义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无法实现社会主义的。而列宁则认为民主具有阶级性,应当被划分为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民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无法通过民主斗争的方式取得胜利,只有通过革命的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才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具备实现解放的条件。这场论战的根源在于帝国主义时代背景下基于资本主义自身竞争特性所导致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苏联东欧剧变以后,对世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全面总结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新的学科领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的理论与历史。作为开拓这一新学科的头一部著作——《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史论》,最近由红旗出版社出版。全书39万字。该书初步较为系统地研究十月革命后至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70多年来在各个领域的对立、斗争和交流、合作的历史和相应的理论观点,以及实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
美刊《每月评论》2005年3月号刊登了约翰·B.福斯特题为《理性资本主义的终结》的文章,认为凯恩斯和熊彼特在20世纪倡导的理性资本主义概念,即资本主义可以通过理性的调节最终摆脱危机的观点经不起历史的检验:资本主义固有的危机趋势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表现为停滞趋势,这种趋势导致资本主义从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日益回归其野蛮主义的本来面貌。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理论立场,以"科学社会主义的文艺复兴"为目标,倾注全力研究经典作家的理论著作,重新审视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明晰了《资本论》中的经济危机与革命理论,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理论,阐释了"过渡时期"的长期性理论,厘清了《资本论》中未来社会理论的核心。虽然日共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中国学界的主流认知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作为探索"日本式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努力,其现实意义与研究方法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