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立足于巴西、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的经验,试图证明威权政体的类型是决定民主巩固和民主质量方面差异的关键性因素。威权政体的类型可以从三个方面透视,即组织化程度、核心利益方团结的程度、对公民社会中的民主势力进行分化和压制的程度。威权政体的类型直接决定了新旧政治势力围绕民主体制的建立、运转进行博弈的状态,我们可以将新旧势力围绕民主体制进行的博弈状态称为政治社会,而民主的巩固和民主质量只不过是政治社会的反映。在实现了民主转型之后,不同的威权政体之所以在民主巩固和民主质量方面出现差异,关键在于这些新兴民主国家有着不同类型的初始威权政体,从而构造了不同类型的政治社会。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东亚威权政体的研究日趋关注,在东亚威权政体的定位、产生的原因以及与民主化进程的关系等问题上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和争议。这些观点都各有道理,但本人认为威权政体是东亚国家历史及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产物,其本质性特征是“威权为体,民主为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系统介绍和梳理了最近10来年兴起的混合型政体和威权主义韧性的文献。先从方法论角度批评了转型范式的不足和混合政体的方法论基础,然后从概念上讨论了混合型政体(竞争性威权主义、选举型威权主义等)与威权主义以及民主政体的区别及其对现实政治的多样性的把握,最后讨论了威权主义及混合型政体韧性的问题,尤其是各种制度对混合型政体稳定性的影响。这些都对转型范式提出了挑战,尤其是更好地研究了各种制度对维系威权主义和混合型政体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矫正了民主化理论或转型范式对制度因素的忽视。  相似文献   

4.
混合政体的兴起是后冷战时期世界政治转型的显著特征,在本文中,两位作者集中研究了竞争性威权主义这一特殊的混合政体,探讨了竞争性威权主义兴起的背景,界定了竞争性威权主义的内涵及其存在的民主论争,同时探索了竞争性威权主义形成的三条路径并阐述了竞争性威权主义研究的重大意义。本文对于深入研究冷战后日益兴起的各种非民主政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民主化研究一直是比较政治学界关注的焦点。伴随现实政治的发展,不同时期民主化研究呈现出不同的研究重点。当民主化成为某一时期全球政治的主要潮流时,研究重点就集中在民主政体上;当一些民主政权被威权统治所取代,或者民主化的结果不如理论预期时,学者们的注意力就会转到威权政体上。从客观现实的发生、发展,到学者对这一问题作出系统研究论述,这中间会存在一定的滞后,但总体还是处于相对一致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双周     
《南风窗》2008,(9):8-13
民主技艺下的威权主义(2008年第8期独家策划《威权新势力》)威权主义应是过时了的政治学概念,它兴起于上世纪30年代,甚至100多年前恩格斯也对这一政治哲学性概念作过相当系统的阐述。然而,威权政治并没有因这一概念进入老龄化而成为历史,威权主义政体依然活跃于当代世界舞台。其原因之一是,各类威权主义政府越来越精于应付民主这个曾让他们害怕的东西,它越来越娴熟地把玩各类选举技艺,并用民粹、传统、民族  相似文献   

7.
委员会民主理论是阿伦特的政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阿伦特认为委员会民主包含了一种替代性的政治原则的可能性,是革命精神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制度保障。希顿的文章《阿伦特论委员会民主》探讨了阿伦特委员会民主理论的概念、原则及其局限,认为阿伦特的某些概念阻碍了她对现实存在的委员会民主历史经验的理解,此文被认为是阿伦特委员会民主理论方面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原载美刊《政体》第20卷第1期。奥尔森的文章从西班牙内战出发,分析了阿伦特关于革命胜利后如何建立一种社会制度来保存和发展革命精神的理论,指出了其不足之处,文章原载美刊《政体》第29卷第4期。  相似文献   

8.
由于国际环境、中国政治发展、政治学主流方向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西方学者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国家治理视角就是近十多年来颇为重要的一个研究视角。其主要特征是:强调民主能为国家建构和有效治理做些什么?反过来,善治对民主政治发展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受国家治理视角影响,西方学者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从政党—国家民主、基层民主、法治民主、弹性威权主义以及非正式制度的民主化几个层面形成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民主化的曲折过程有其内在规律,其过渡状态的复杂蕴含深刻的原因.威权政治的回潮是暂时的、有限的,俄国已达到了西方民主的底线"选举民主"的水平.民主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民主不是万能的,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行需要营造相应的制度环境,培育成熟的民主政治文化,威权政治并不一定能促进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韩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经历了两次重要政治转型,可相应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转型是1961年威权体制取代脆弱的民主政治体制,第二次转型是1987年威权体制被新的民主政治体制所取代。其发展进程曲折多变、跌宕起伏,展现的诸多规律特征,对"后发现代化国家"政治发展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与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罗伯特·达尔认为,非民主国家的民主转型既是可能的又是可欲的。达尔将多头政体视为非民主国家通向现实民主的理想模型和目标,因此非民主国家民主转型的可能性与可欲性问题在达尔那里就转换为非民主国家达致多头政体何以可能、何以可欲的问题。达尔关注的中心议题是多头政体如何在现实世界中从涓涓细流汇为巨波洪浪。为此,达尔具体考察了有利于多头政体发展和稳定的条件。他的分析拓展了民主理论研究的空间,对非民主国家的民主转型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2010年11月,缅甸举行了20年来的又一次大选;2011年3月,军人正式向民选政府交权。新政府上台后,继续实行深度政治改革,并基本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的认可,从而实现了以军人干政为特点的威权政体向民主政体的转型。从目前到2015年大选是缅甸从"民主转  相似文献   

13.
于江 《当代世界》2024,(4):78-79
<正>2024年3月18—20日,美国主导的所谓第三届“民主峰会”,在韩国首尔粉墨登场。“民主峰会”延续一贯的政治操弄风格,充斥着自我标榜和空洞口号,再一次暴露了美国借民主之名、行霸权之实的险恶用心。极力渲染“民主对抗威权”虚假叙事美国政府采用“民主”“威权”二分法,频频给坚持走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国家贴上“威权”标签。这种政治操作自然带有欺骗性、攻击性和对抗性,不仅是冷战思维的暴露,更是霸权主义的映射。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许多标榜"科学"的研究其背后都有深刻的意识形态色彩,在当今知识界占据主流话语的自由主义民主也不例外。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事实上由"个人权利"和"党争民主"两个部分组成,这一理论在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科学化"浪潮下进而成了各式政治指数的指南,或者说各种"非政府组织"的指数传播的就是自由主义民主理论,其中流行最广的是"政体四"、"自由之家"指数和"经济学人民主指数"。但是,这种基于特定理论和制度标准而设定的所谓的"客观指数",往往与对象国的主观感受指数相去甚远。因此,基于这些指数而形成的各种研究,与其说是学术,不如说是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5.
70年代中期,西班牙和葡萄牙结束了几十年的威权政体,迅速向民主政治转型。伴随着独裁政权的垮台,两国纷纷向欧洲靠拢,把通过加入一体化进程而融入欧洲作为它们外交政策的优先目标。在融入欧洲的过程中,政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政治转型后,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政党的欧洲一体化政策,既表现出广泛的一致性,又具有某些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试对此做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16.
解析“台湾民主”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地区的政治转型进入民主巩固阶段后,民主的形式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民主的品质却不断恶化。导致其陷入如此困境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自由式选举民主"的固有弊端与威权体制余孽相搅和,对整个社会肌体起到了巨大的腐蚀作用;二是由于"异化"了的本土化运动和被"劫持"的民粹主义沆瀣一气,毒化了台湾民主成长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霍布斯鲍姆论全球化时代的自由民主政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刊《新政治家》2001年3月号发表了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阐述自由民主问题的文章《民主可能是有害的》。该文是作者在伦敦一家名为雅典娜神庙的著名俱乐部所作的演讲,它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视角对自由民主政体进行了批判性思考和评价,并对全球化背景下自由民主政体的发展前景作出了分析与预测,认为自由民主政体不能有效解决全球化时代出现的很多问题。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评论中,作者围绕政党与利益集团关系的类型、政党与利益集团关系的驱动力,对专栏的文章进行了介绍与点评,并指出了研究政党与利益集团关系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未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在评论之后,是专栏五篇文章的主要情况。"政党与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对民主治理的类型有重大影响"的观点得到广泛赞同。此类关系是政党组织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被多数人视为过去50年最有影响的两大政党理论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两大  相似文献   

19.
在冷战时期,经过两代人几十年的努力,西方国家最终实现了民主话语权的逆袭。今天流行的自由主义民主理论是通过"三步走"而建构起来的,第一步是改造民主的概念,第二步是将民主框定在自由主义框架之内,第三步是改造合法性概念并论证只有以竞争性选举为核心的自由民主政体才具有合法性。自由民主是高度附条件性的,那就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约束权力的自由主义和均质化的政治文化。然而,理论上以竞争性选举为核心的自由民主与西方国家建设中的"时间性"逻辑南辕北辙,结果效法自由主义民主理论而转型的国家基本上陷入"无效民主"的泥淖,沉迷于冷战胜利的西方国家也因自由民主的神话而丧失了制度更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自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席卷拉美以来,这一地区仅有个别民主国家偶尔面临威胁,民主短暂中断。但近期委内瑞拉等多个拉美国家出现了软威权主义,民主第一次面临持久性、协同性的威胁。这些国家的竞争性威权主义似乎不是对多元主义和代议制民主的有限中断,而是一种永久性替代。拉美当前的威权主义趋向还不是地区性的。在巴西等国,民主得到巩固,软威权主义难以影响这些国家。当今拉美的威权主义转向并非来自一般意义上的左翼,而是来自民粹主义左翼。在巴西等国取得成功的左翼不同于民粹主义左翼。查韦斯的逝世影响了拉美威权主义的发展,但其仍将继续存在并保持吸引力。由于多种原因,拉美的威权主义短期内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