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本文主要探讨了保罗·巴兰和保罗·斯威齐的著作《垄断资本》所引起的争论,试图为经济剩余概念及与之相关的积累理论提供一种更为透彻的解释,同时纠正20世纪70年代"回归马克思"的思想运动所导致的对巴兰和斯威齐分析的错误理解。作者回顾了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研究的历程,分析了巴兰和斯威齐著作遗失章节的内容,明确了金融资本在《垄断资本》一书中的地位,指出了帝国主义在当代的延续性及其向金融垄断帝国主义转变的新动向,论述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倡导回归经典马克思主义并重构全面的批判,认为在资本主义现实与理性的革命性对抗中终究会走向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一种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文东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5):74-77
在由凯恩斯主义转向新自由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政策的过程中,当代资本主义逐渐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但其实质仍然是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本质属性——垄断,以及由垄断所产生的帝国主义的寄生性、腐朽性和垂死性并没有根本改变。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为社会主义新社会准备着更加充分的物质基础和历史条件,又给社会主义国家构成了巨大压力和威胁。应对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挑战,是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新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操纵国际经济组织,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使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美国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由此出现了若干新变化。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将政治与经济结合起来的跨学科和系统思维方法,将分析金融和经济危机与不同利益集团为追求经济利益进行的博弈联系起来,才能真正看透美国金融垄断财团将金融战争作为掠夺财富手段的严峻现实和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美刊《每月评论》2011年4月号发表了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罗伯特·麦克切斯尼、贾米尔·约恩纳题为《21世纪资本主义的垄断和竞争》的文章。该文是福斯特和麦克切斯尼即将在明年由《每月评论》出版社出版的《垄断-金融资本:经济停滞和社会衰落时代的政治学》一书中的一章。文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运用,有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已进入与技术发展高度叠合的技术资本主义阶段。在技术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正经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深刻变化。一方面,信息时代、数字时代和智能时代带来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的现代性转向、全球流动性与市场竞争性的重塑,为技术资本主义生产出新的修复—增长秩序;另一方面,新兴技术的涌现无法真正消解技术资本主义的制度危机和抗争政治所带来的不稳定状态。尽管技术资本主义这个概念本身就值得商榷,它也并未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劳动剥削发生质变,但它对现今技术变革的分析范式甚至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不乏启示。我们需要以审慎的态度批判和借鉴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国家更加重视文化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对外扩张中的作用。国外共产党和工人党直面资本主义的文化攻势,对当代资本主义文化进行再认识,深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文化特征及其危害,批判资本主义利用文化工具对内为资产阶级统治创造合理性、对外充当制造动荡和冲突的急先锋。在此背景下,国外共产党和工人党积极构建应对之策,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促进进步文化和多元文化发展,加强公共文化建设,防止资本主义的文化侵蚀。国外共产党和工人党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批判有利于加深我们对资本主义文化特征与危害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垄断和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激进政治经济学正如我们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因希法亭和列宁的贡献开创了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概念,但是这个领域的工作在20世纪最初几十年停滞了。更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满足于停留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基于19世纪的市场条件所确立的情况,无意于依据与垄断阶段相联系的新发展来扩展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然而,马克思主义(或者说新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8.
徐丹丹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3):91-94
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产业和劳动力结构的服务化、信息化趋势;劳动力队伍呈现知识化、脑力化,以知识分子为主的中间阶层不断扩大.为此,西方信息社会理论宣称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让位于信息社会.实际上,西方学者所推崇的信息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但信息社会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2008年夏天爆发的金融危机,冲,击之大,波及之广,影响之深,是自1929年以来所仅见。危机肇始于资本主义的核心——美国,由此严重损伤了美式自由资本主义的声誉,美国也由资本主义世界的灯塔沦落为展示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橱窗,美国优势逐一丧失,霸权地位趋于终结。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根据中外媒体对2008年中国大事件的报道以及中西方文化特点,研究中西方媒体运营模式的异同以及文化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艾伯特·奥·赫希曼(Albert Otto Hirschman)是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著有《经济发展战略》(1958)、《呼吁、退出与忠诚》(1970)、《不拘一格:从经济学到政治学及其他》(1981)、《改变内涵:私人利益与社会活动》(1982)等。《欲望与利益———资本主义走向胜利前的政治争论》是其经济思想史方面的一部著作,初版于1976年,再版于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相似文献
12.
13.
生态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幽灵的继承者,它把资本主义视为人类的大敌,认为资本主义是人类的癌变,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自然界和人类都是资本主义的受害者,推翻资本主义是克服生态危机的必由之路。生态社会主义不是一个非政府组织,也不是一个政党,它属于左翼,但又经常在批判左翼。生态社会主义区别于环境保护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自然界的内在价值是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中心。生态社会主义运动是一场革命,其目标是按照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实现国家和公民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15.
当代全球资本主义的结构变化引发了人们对一些重要问题的思考,比如历史变革的主体、全球体系中的主要矛盾对立面、结构转型与文化霸权之间的关系等.本文将概述当代资本主义所植根之空间①的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16.
1.《资本主义生产的失败:大衰退的根本原因》(The Failure of Capitalist Production Underlying Causes of the Great Recession,by Andrew Kliman,London: Pluto Press,2012,256pp.)关于大衰退的根本原因的争论造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与激进经济学家之间的争论。传统左派的解释认为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新阶段的思想: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的这个阶段通常由两种机制来界定:(1)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停滞不前,造成收入不平等的加剧;(2)信贷急剧扩张,提高了金融部门在经济中的地位。左派最流行的解释强调的是上述两种机制,否认大衰退的根源是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即马克思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视域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艳玲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3)
本文试图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以及两制关系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观察全球化问题.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背景下的崛起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困境中,社会主义是唯一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特点一是市场经济,二是剩余价值剥削。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劳动的社会化。没有资本主义创造的历史前提条件就无法实现社会主义。无论是从一般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而言,还是针对长期处于封建社会阶段的东方国家来说,资本主义历史阶段都是无法避免、无法跨越的。列宁曾经尖锐批判了俄国民粹派避免资本主义的幻想,在十月革命以后,列宁提出了国家资本主义思想与新经济政策。长期违背列宁的这条发展路线,是导致苏东社会主义崩溃的主要原因。目前学术界有人把马克思恩格斯1881年提出的、具有严格历史条件限定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这个设想很快又被他们放弃)夸大为东方国家普遍适用的发展规律,这是对于马克思经典作家观点的严重歪曲。 相似文献
19.
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与矛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德山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2,(1)
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无疑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正是资本主义所处的基本环境以及它的内在变化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些并未能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未能改变其生产过程的对抗形式,未能消除其社会内部的阶级对立,更未能解决人类的共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文化正在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在现代科技的作用下,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影像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着现代科学技术深层次地介入了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