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原籍德国的著名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以其关于极权主义的研究享誉西方思想界,本文选自她于1961年出版的一部论文集《在过去与未来之间》(Between Past and Future:Eight Exercises in Political Thought)。阿伦特在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是:在社会和大众社会的不同条件下,文化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最高的文化客体——艺术作品——的生产者应该对抗社会,整个现代艺术的发展应该开始于其对社会的敌对立场,而且也应该继续维持这种立场,正是这表明了先于大众社会而兴起的社会和文化之间的令人激动的对抗。  相似文献   

2.
在第三波民主化的浪潮中,"建造民主"是一种显著的民主化模式。由于种种原因,"建造民主"这一术语并没有得到认真对待。"建造民主"是指倚重政治精英和寡头集团的政治力量,以最短时间自上而下强制推行民主化计划的做法。事实上,"建造民主"的后果不仅在于民主制度难以在社会中扎根,更在于新兴的民主化体制并未兑现其应有的承诺,但是由于它们赋予了推动民主化的威权领袖更大的合法性和制度基础,使这些号称民主的政权并未被颠覆,反而在民主化计划严重受挫的条件下维持了稳定,从而给民主化蒙上污点。它的失败不在于挫败民主,而是污损民主。  相似文献   

3.
文章回顾了"民粹主义"和"人民"这两个重要概念自19世纪以来的发展轨迹,并对这些概念在当下的使用进行了新的解读。作者指出,民粹主义在历史上是经由"人民"这个社会范畴发展而来的,而"人民"这一范畴几乎已经从政治话语中消失。"民粹主义"的含义几十年来一直处于争论之中,这一标签也被贴在极为多样化的运动身上。在作者看来,民粹主义这一概念正在被过度使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目的是在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语境下来阐明拉美新榨取主义正在形成的政治制度的、地域的和社会生态的动力机制与矛盾。与现有著述相比,我们认为,"新榨取主义"这一术语不只是适用于拥有进步主义政府的那些国家,也应适用于自1970年代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主要依赖自然资源开采和出口的所有拉美社会。我们认为,新榨取主义这一术语的使用经常是模糊的,而如果依据主导性发展模式来理解该术语,则其模糊性将进一步加剧。因此,我们诉诸规制理论以及它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进行的历史性的启发式探索。这使得我们能够看清变革中的社会经济与技术发展、世界市场结构以及政治制度构型之间的各种时空依存关系,它们是跨越不同层面和国界的新榨取主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张墨宁 《南风窗》2012,(20):51-53
在电视娱乐这个特定空间里,明星与草根、精英与大众的话语争夺比任何一个领域都显得更为清晰。选秀中的精英与大众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但它背后的逻辑却具有参考价值:疏离、对峙、和解,进而达成共识,这或许正是现实社会可以从娱乐业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后,来自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意识助推了对资本主义进行调整的变革意识,但这种变革趋向深受社会大众一些认知变化的影响。资本主义面临的深层危机实际表现为对民主制度安排的挑战,而社会意识的模糊和不确定性、政治结构的不稳定以及政治组织行为的实用主义泛滥从不同的方面影响了变革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7.
李北方 《南风窗》2012,(25):78-81
在很多方面,查特杰所称之为"政治社会"的,恰恰是公民社会的对立面。帕萨·查特杰帕萨·查特杰(Partha Chatterjee),1947年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求学于加尔各答大学和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现任加尔各答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荣誉政治学教授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教授。查特杰教授是后殖民主义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也是印度"底层研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在中国已经出版的著作包括《被治理者的政治:思考大部分世界的大众政治》等。此外,他还是一个剧作家和演员,曾创作出演多部戏剧。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来自中右翼政党联盟"我们变革"的毛里西奥·马克里在阿根廷大选中获胜,不仅成为阿根廷恢复民主制度以来首位属于中右翼阵营的总统,也打破了长期以来两大传统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格局,同时还开创了商界精英转战政界成为国家领袖的先河。2017年,"我们变革"在议会中期选举中大获全胜。作为中右翼政治力量的主要代表,"我们变革"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迅速崛起并巩固了执政地位。马克里领导的中右翼政党联盟代表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德国学界在西藏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德国的涉藏研究表明,德国将西藏看作潜在的政治联盟,纳粹的涉藏活动并没有太多神秘主义内容,希姆莱对西藏有浓厚兴趣,他是纳粹领导层中真正主导第三帝国与西藏关系的人,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藏在德日关系中起到某种作用。对政治人物涉藏活动的个案研究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一些政治人物通过自身及其政党的积极活动,"西藏问题"进入德国政治议程,由此导致了德国在西方的涉藏活动中表现极为突出。德国学者通过在瑞士和印度新生代藏人认同情况的调查分析,揭示了海外藏人在身份认同、宗教信仰、价值诉求和社会融入等方面的异同,年轻藏人群体内部的分化及其在"后达赖喇嘛时代"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参与。德国的西藏研究提供了大量新信息,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但这些研究并未超出西方学者在"西藏问题"上的"政治共识"。  相似文献   

10.
石勇 《南风窗》2013,(26):88-90
2013年,"土豪"的大众话语狂欢,是一种高级版本的"弱者的武器"。在一场命名游戏中,中国社会确实"被土豪化"了。准确地说,中国社会的文化心态="屌丝化"+"土豪化"。一个在社会中低层,以及底层挣扎谋生的人,无论他是写字楼白领、服务业职员、小生意人,还是农民工,在粗鄙的权贵、富人阶层面前,今天还能有什么心理优势吗?利益分配的食物链,也就是心理的食物链—当拥有强大的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的人在利益上吃定大众时,在心理上当然也吃定了。但回答是:有。战场转移到了文化  相似文献   

11.
消费·文化·政治——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大众文化观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德里亚的大众文化观以其消费社会理论为思想背景。他认为,大众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消费文化,消费性彰显了大众文化的本性。波德里亚在具体论述其消费社会大众文化观时呈现出了理论上的矛盾,但透过这些矛盾,我们依然能够从中探寻出消费社会的大众文化所蕴涵的重要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6,(7)
正公平交易是商业的重要原则,但这只是在操作层面上,而在权利意义上,商业天然带有歧视性——它更喜欢富人,金融尤甚。所以,"普惠金融"这一词汇,从字面上就带着相当程度的理想主义色彩。而在今天的中国,"普惠金融"却成了热词。李克强总理在3月5日对全国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明确表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上一次的同样表述是在去年的同一天,同一场合。这表明发展普惠金融已经是国家意志的一部分,"大力发展"充分表明了  相似文献   

13.
陈斌 《南风窗》2012,(24):16-16
张天潘先生在《乡土社会秩序与文明变迁简史》中提到,随着解放后一次接一次的社会改造,乡土原有的社会秩序全面瓦解,"农民的终结"在事实上实现,与此同时,乡土文明日渐式微,仅存在城市的"怀乡"消费中。在笔者看来,乡土社会秩序的存在,不仅仅在于它是乡土文明依附的所在,而在于它是经过漫长历史所积淀的人伦关系(进而也是整个政治秩序的基础)。而这种  相似文献   

14.
看好你的钱     
肖锋 《法制博览》2009,(12):32-33
讨论华元这类宏大的命题似在为肉食者谋。普罗大众只为稻粱谋。但华元背后除了有体面,有政治,更有民生。金融杠杆确乎挑高了人们的欲望,人民币升值引发海外血拼团出境扫货。我们要将金融家和政客术语转换成大白话,将购买力换算成能买几斤猪肉。  相似文献   

15.
石勇 《南风窗》2013,(24):13-13
一群人疯狂地消费奢侈品,通过区别于普通大众,来获得"自我认同",而另一群被鄙视的人则连基本的生存保障都艰难,有问题吗?好像是有的。它不符合我们的一种直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一个社会中是不太正常的—这不公平。  相似文献   

16.
<正>记者:"一带一路"是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合作发展理念。倡议提出至今,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您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如何评价?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又有什么意义?沙尔平:我认为,"一带一路"理念的提出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更高的标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与之伴随的是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生态上的巨大变革。这一过程德国也经历过。在经  相似文献   

17.
迄今为止对于"亚洲主义"、"东亚模式"、"东北亚共同体"等等研究,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前提, 就是把"亚洲"--"亚细亚"作为-个既定的存在。因此,特别对于传统上受汉字文化圈影响比较 深的东北亚各国来说,"亚细亚"这一概念的产生和含义的变迁至关重要。这不仅仅因为"亚细亚" 并不是生活在如今亚洲这块土地上人们自觉的认同,而且从一个词汇到形成一种观念,从地理范畴 的概念到政治意义上的集团概念,"亚细亚"都是一个不断被建构、不断变化、丰富多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2013年"进步联盟"的成立意味着社会党国际开始分裂。2017年3月,双方几乎同期召开代表大会,"进步联盟"一大完成了组织建构,正式脱离社会党国际。这意味着经过多年酝酿,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出现了新趋势。"进步联盟"认为,不平等是当前社会最大的"退步",社会民主党应防止"经济"和"政治"联合侵蚀"社会",并站在99%大众的立场上反对"精英"。他们试图以进步主义为主导,推动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通过重塑社会民主,重树左翼标识,明确提出用民主战胜资本主义;通过重建民主社会,提出替代性的民主道路,以提升社会民主主义的认同度。这一新趋势能否使社会民主主义走向新生,需要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19.
李北方 《南风窗》2014,(18):42-44
<正>知识分子的选择,就是向社会大众也向精英把社会的原理讲清楚。人类终究是文化的动物,讲跟不讲还是有差别的。差距小点儿,"崩溃"就远点儿,如此而已。下层是个结构性的概念,没有上层、中层,也就无所谓下层,反过来说也一样,没有下层,上层、中层也就不成为上层、中层。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呈现金字塔状,但社会结构又不同于金字塔的静态,它是动态的,上下之间处于持续的相互塑造过程中。思考不平等的社会格局,核心的问题是上、中、下的结构性关系中上层与下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乌玛:观念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伊斯兰文化中,"乌玛"首先是信仰,属于观念的范畴;它同时又是经验的历史,属于实践的范畴。"乌玛"还是现代政治伊斯兰话语的核心词汇之一,政治伊斯兰运动深刻影响着人们对于乌玛的认知和想象。本文从观念和实践两个层面考察了"乌玛"的内涵及其演变过程,力图还原乌玛信仰和乌玛实践的客观历史,以便识别现代政治伊斯兰关于"乌玛"的话语。本文把乌玛观念区分为基于伊斯兰教经典文本的乌玛信仰,和基于对这些文本的重新解读或对乌玛信仰的利用而形成的乌玛话语;同时还把历史上的乌玛政治实践同现代政治伊斯兰"重建乌玛"的斗争区分开来。尽管当代政治伊斯兰运动借乌玛信仰为依据,并且宣称以先知创建麦地那乌玛为榜样,但是其乌玛话语属于政治斗争的范畴,其实践难以超越民族国家体系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