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悦 《创造》2023,(2):11-15
<正>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涵盖精神之源、精神动力、精神之钙和精神价值四个层面,体现为感知现代性困境并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动意识、辨别现代化路径并建构自立自强现代化的科学理论认知、厘清现代化本质并构筑人民本位的社会主义文化、拓展现代化道路并推进自信自强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2.
吴灿新 《桂海论丛》2021,37(2):23-28
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有自身的内在逻辑、客观逻辑和实践逻辑。其内在逻辑是:我们在不断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时候,必须加强对人们文化需求的正向引导,推动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不断向上向善提高,从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其客观逻辑是: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迫切要求,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精神文化发展的实践要求。其实践逻辑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必将有力地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具有丰富的精神意涵。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出的时代答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之基;“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重大成果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顺应当今时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建立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为对外合作原则的新路;大国重器的创新超越彰显了自主创新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这些伟大成就所体现的精神意涵,可以增强信心、砥砺人心、构筑同心、铸凝民心,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从而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对精神文  相似文献   

5.
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起贯通个人、国家、世界三重主体的主观需求和客观需要的共同精神航标,是明确微观个人的生存追求及宏观世界的发展蓝图形成共识性价值的逻辑在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交互承继的新发展。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精神实质在于:以和平、发展为观念基础的文化引领;以公平、正义为理性诉求的价值支撑;以民主、自由为科学信仰的目标导向。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理性的科学诠释,是解决“中国问题”、破解“全球性问题”的中国方案,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建构的政治向导,蕴含着深刻的理论性价值、战略性价值和政治性价值。通过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进国际秩序变革,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六大基本路径,科学有效地捍卫和平、促进发展、维护公平、追求正义、实现民主、保障自由,进而切实保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大作用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深刻的政治伦理意蕴。在政治价值理念上,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实现了对西方式现代化的价值性超越;在政治制度伦理上,中国式现代化将正义作为建构和完善政治制度的根本标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在政治组织伦理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加强执政正当性和有效性建设,锻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在政治主体伦理上,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不断提高。全面理解和运用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伦理意蕴,有助于揭示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内在机理和根本锁钥,有助于贯彻落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确保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7.
龙兴海 《湖湘论坛》2010,23(4):34-36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终极价值目标在现阶段的体现与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体现人民利益要求的现实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目标的提出与确立,有广泛的党内共识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经过进一步的科学阐释与宣传,易于变为全体国民的共识,内化为国民的精神信仰和实践理性;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目标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联结起来予以宣传实施,能够占领世界精神文化高地,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世界影响,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坚定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8.
赵志阳 《长白学刊》2023,(3):149-156
新时代劳模精神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主流价值观,科学把握劳模精神需要从生成、理论、价值三个维度入手。新时代劳模精神的生成有其内在的逻辑机理,它以自身生成的文化逻辑、理论逻辑及实践逻辑相统一,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方向遵循。新时代劳模精神是以生产劳动为价值追求的文化映射,是以人民至上为政治旨归的生动诠释,是以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为目标的价值追求。它的科学内涵,集中凸显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赓续劳模精神,丰富和拓展了社会主义劳动观的理论内涵,提供了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的动力源泉,增强了社会主义文化对人民群众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
西方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现代化尽管促进了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然而资本逻辑对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主导不仅造成难以遏制的两极分化,而且导致财富创造与人的发展相背离。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后发国家现代化具有鲜明的反思与超越性,是在致力于摒弃资本主义现代化弊端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新道路。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以社会主义的制度规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文明形态,在制度、价值和文明三个层面形成了超越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及其两极分化困境的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制度基础、发展战略和精神力量,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现实优势和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十八大报告)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决定因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一、精神文明——怎样的精神才是文明的精神为人所专有:“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在有机物中产生出思维着的精神”就成了人。中国文化中相当于这种“思维着的精神”的概念,在古代就是“义”,在当代就是“主义”,“义”或“主义”的实质就是人的价值——人有什么用、对谁有用——关于人的价值的认识就是核心价值观。人能够思想,能够表达思想,能够理解别人的思想;人对于己有用的事物喜爱,对于己无关的事物漠然,对于已有碍的事物厌恶,人也因为自己有用而自豪;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和推进,彰显出中华文化发展的民族底色、人民情怀、辩证思维、历史使命与世界视野。新时代新征程上,需要凝聚文化价值引领力、文化传承保护力、文化民生保障力、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创新创造力和文化对外影响力,将文化建设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全过程,全面提升国家文化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新的更大飞跃,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凝神聚魂、引航定向。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认识论角度看,标定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选择,明确了民族复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指向;从价值论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为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提供了根本遵循,还为后发国家迈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同时为世界社会主义实现复兴作出了原创性时代例证;从方法论角度看,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道路选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聚焦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激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力量,从而筑牢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3.
王祎琦 《新东方》2024,(1):8-14
习近平文化思想建基于深厚的理论根基、深邃的历史底蕴、宏大的战略视野,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学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熏陶以及对红色革命基因的持久赓续的结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其精髓要义主要体现在坚定文化自信、推进“第二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等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浓郁的时代意蕴,以文化的主体性强化了人民主体性,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治理体系提供了理论遵循和思想指引,为推动世界文明包容互鉴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具备了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应有的历史厚度、现实依据、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即为世界文明丰富精神谱系、探索发展道路、描绘共同愿景。这不仅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赓续,更是对近现代工业文明的超越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拾峰 《群众》2023,(4):8-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物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也是高品质的旅游资源。江苏锚定文化强国先行区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推动文物保护利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不断活化文物资源,赋能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生动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是对党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契合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状况,符合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解决社会治理具体矛盾问题的现实需要,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价值遵循。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统战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成分和形态,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加强统战文化建设是各级统战部门和广大统战工作者肩负的一项光荣责任和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充分体现了其历史主动精神。这种历史主动精神不仅体现在顺应历史规律、把握发展大势,总结历史经验、开辟历史道路,担当历史使命、推动历史进程等方面,而且是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精神动力。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内生出的文明新形态,是以中国式现代化为鲜亮底色、对资本主义文明实现全面超越的文明形态。从逻辑关系来看,历史主动精神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远大目标和崇高信仰、内生动力和精神支撑。从实践路径来看,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能动性。同时,中国共产党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实践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文明观,为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精神纽带和价值引领,为回应和解决人类社会文明道路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相似文献   

20.
张乐农 《前沿》2007,(7):87-90
中国特色的德育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础上的先进文化建设的途径、中心环节及重要组成部分。而先进文化既为德育工作指引了方向,同时也为德育工作提供了强力支撑。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本文从中国特色的德育建设这一中心环节入手,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凝练先进文化的意识主导;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先进文化的价值系统;以坚持人本原则,道德育人,来把握先进文化的核心本质等几个方面打造先进文化的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