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木 《党史博览》2008,(8):49-49
曾读《世纪》2003年第5期王鹏的文章《〈大公报〉一则报道决定红军长征终点》,文章的观点与收入王芝琛《百年沧桑——王芸生与〈大公报〉》一书中的文章《到底是哪一张报纸“定乾坤”》相同,即都认为红军长征途中因党中央领导人偶阅天津《大公报》有关国民党在陕北“剿匪”的报道,这才决定把长征的“终点”确定在陕北。其实,关于决定了红军长征的终点的报纸,  相似文献   

2.
正1935年7月,范长江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名义赴西北进行新闻考察与采访。他以过人的胆识和才干,历尽艰辛,追踪采访红军长征,迅速、及时地向世人报道了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消息。范长江部分通讯此后汇辑为《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在一年多时间内连出9版,风行全国。范长江创造了中国现代新闻史上"三个第一":他是在国内报纸上公  相似文献   

3.
范长江西北行探讨黄剑庆1935年夏,年仅26岁的范长江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由北平到成都,然后赴西北考察,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通讯,首次报道了红军长征,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范长江为什么要去西北?目的是什么?他到过哪些地方?所写通讯作品有哪些...  相似文献   

4.
四、关于红军长征的研究对长征的宣传和研究 ,从长征结束不久就开始了。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关于长征的回忆录发表较多 ,学术研究成果较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 2 0多年间 ,红军长征史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长征 50周年、 60周年纪念活动的展开 ,掀起两次研究长征的高潮 ,出版了一大批史料。有代表性的有 :《毛泽东军事文集》 ,《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 ,《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 (长征时期 )》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史料》 ,以及红军长征所过各地编的长征史料 ;当事人 (如肖…  相似文献   

5.
《党建》1995,(3)
范长江的节操抗战时期,国民党将领汤恩伯率军小挫口寇,《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写了篇战地通讯《南口之战》,发表在《大公报)上。汤恩伯由是扬名,对范长江深为感激。后来,范长江等在武汉组织中国青年新闻记者会,曾向社会各界募集经费,汤恩伯乘机签了一张5000元的...  相似文献   

6.
在战云密布的西安两人相见恨晚 1937年2月4日,周恩来在战云密布的西安,会见了冲破重重阻力,从绥远前线赶来采访的《大公报》记者范长江。 “你在红军长征路上写的文章,我们沿途都看到了。我们红军里面的人,对于你的名字都很熟悉。你跟我们党和红军都没有关系,我们很惊异你对于我们行动的研究和分析。”周恩来握着  相似文献   

7.
《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在全国有着广泛影响的大报之一,曾对国民党第五次"围剿"中共中央苏区以及其后的红军长征有过集中报道。随着对战争形势和国共双方军事较量变化逐渐深入的了解,《申报》对红军长征的报道也慢慢发生深刻变化,经历了从蔑视红军力量,预言红军必定失败,到报道国民党重视红军有生力量、加紧"追剿",再到正面宣传长征的发展过程。通过《申报》对长征态度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国统区群众对中共形象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8.
正1938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周恩来连续给范长江写了三封信。当时,周恩来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长江局副书记、中共中央代表团成员,又因处于国共合作抗战时期,他还兼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范长江则是刚刚成立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常务理事,《大公报》特派战地记者。周恩来为何连续写信给范长江?信的内容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自1990年初至1995年底,关于红军长征问题的研究又大有进展。发表的有关论文、专著明显增多,研究领域也向纵深发展。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发表的有关红军长征论文170余篇,专著中比较有影响的有:军事科学院编写的《红一方面军史》及《红四方面军史》、金紫光等主编的《伟大的长征》、秦生的《红军长征在西北》、由国民党将领回忆录集成的《围追堵截红军长征亲历记》等。另外,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对于红军长征这一时期的若干问题研究也有所突破和创新。现将近5年来研究较为集中的几个问题择要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正>11月3日,范长江生平纪念展在渝中区沈钧儒旧居揭幕,展出内容包括"范长江简介""范长江与重庆""百炼成钢""沈钧儒与范长江""长江韬奋奖"5个部分。范长江是第一个追踪报道红军长征、第一个真实报道西安事变、第一个进入红色政权中心延安采访的中国新闻记者。如今,以他和邹韬奋共同命名的"长江韬奋  相似文献   

11.
报纸是促成长征落脚陕北的重要因素。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人在进驻哈达铺前后读到了《大公报》《山西日报》《晋阳日报》等多种报纸以及一些布告、传单之类的材料,初步促成了把陕北作为长征落脚点的决定。随后,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人在榜罗镇见到了更多的相关报纸,获得了更多陕北红军和陕北根据地发展壮大的消息,进一步坚定了中央红军到陕北落脚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2.
正红军长征时,国统区的一些报刊也有关于红军长征的报道。但由于受政治立场、意识形态及缺乏第一手材料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报道良莠不齐、真假不一。国民党系报刊的报道长征开始后,国民党动用《中央日报》《扫荡报》等一切宣传机器,几乎天天登载"围剿"红军的消息。其主要内容为"朱毛匪部西窜""红军被击溃  相似文献   

13.
陈立平 《广东党史》2016,(10):41-42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1996年《,广东党史》杂志在第5期刊发了刘寒的《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粤籍人员》,确认"中央红军中,粤籍人员参加长征的有61人"。该文对粤籍红军长征史料作了开拓性的研究,成为当时广东史学界关于红军长征史料研究的一项较重要的成果。该文提出的"61人说"成为学术界普遍认可的结论。2011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时,有学者在天涯、新浪等网站发表了关于"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广东籍人员名单"的博客,所列名单也是61人。随着广东地方党史资料的挖掘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粤籍人员增加了新的成员。本期刊发的两篇文章分别论证了东莞籍的范伟和潮汕籍的王慰农参加了中央红军的长征。我们相信,随着史料的挖掘和研究的深入,这个"61人说"的名单会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4.
正红军长征早期国际传播特指国民党封锁时期的国际传播。其间红军长征早期国际传播的特点有三个方面:(一)与国际人士合作突破国民党新闻封锁,"中国红星闪耀世界"是红军长征早期国际传播的典型特点之一。国际合作突破国民党新闻封锁,先是向欧美大国传播,后又传播回国内。陈云的报告和《随军西行见闻录》闪耀共产国际和苏联,斯诺关于红军长征的系列作品闪耀英美,紧随斯诺之后的外国记者揭开"红色中国内情"。  相似文献   

15.
正英勇悲壮的长征故事,不仅随历史的发展而广泛传播,更在当事人的记忆里深深镌刻。长征刚结束,中央红军就组织了一次征文活动,留下了《红军长征记》这一宝贵的历史文献。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星火燎原》里的长征纪事,到征途日记中的长征实录;从原国民党将领围追堵截红军的长征亲历,到百岁老红军的长征叙述,长征记忆的挖掘、记录、珍藏和利用始终受到重视。记忆里的长  相似文献   

16.
1937年3月27日,毛泽东给名记者范长江一封短简:“那次很简慢你,对不住得很,你的文章我们都看到了,深致谢意!”信中讲的“简慢”,即1936年至1937年范长江陕北采访的那次.所讲的文章即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时发表在上海版、天津版《大公报》上的文章:《动荡中的西北大局》,它披露了举世瞩目的西安事变真相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相似文献   

17.
长征精神永放光辉——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已经整整60年了。60多年前,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军事上节节失利,根据地不断缩小,被迫突围,实行战略转移。其他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都受到严重的挫折,形势日益恶化,不得不另行开辟新的根据地。1934年8月,红军第六军团奉命西征,拉开了长征的序幕。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随后,红军第25军、红军第四方面军和红军第二方面军(原第二、第六军团)也分别离开原来的根据地进行长征。在两年时间里,各路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粉碎了国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内不少报刊曾披露过英国人勃沙特在中国的传奇经历。早在1934年10月至1936年4月,勃沙特曾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离开红军后,他根据自己在红军中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部传奇纪实作品———《红军长征秘闻录》(原名《神灵之手》)。1936年11月,这部作品在英国伦敦出版发行,比埃德加·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通译《西行漫记》)还早一年。勃沙特作为红军长征的见证人,中国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他。寻找勃沙特1984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为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专门来中国采访和搜集史料。在采…  相似文献   

19.
邓颖超是红一方面军中参加长征的30名女红军之一。1992年7月11日.她与世长辞,走完了自己光辉的人生征程。《人民日报》7月17日刊出的《邓颖超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对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德高望重的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同志”,在红军长征中的经历只提了一笔:“1934年10月,带病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然而,她当时是怎样带病参加长征,她在长征中有什么样的经历,以及数十年后又是怎样回顾长征路,口述长征事,撰写长征史的呢?  相似文献   

20.
正开国将军大多参加过红军长征,我们近年担负开国将军传记编撰任务,接触到他们长征中的非凡经历,对长征这部壮丽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有了更真切具体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到长征的艰苦卓绝与气吞山河,更加深了对革命前辈的无比怀念和崇敬。向仲华两次负伤向仲华,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红色中华》报社社长、新华社社长、军政委、装甲兵政委、军事科学院副政委、副总参谋长、广州军区政委等职。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长征开始后,向仲华在红3军团办《红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