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940年底,杨尚昆从太行回到延安,一直到1947年撤退,在延安工作、生活了六七年。在“难忘的延安岁月”中,杨尚昆直接参与了许多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延安整风是很伟大的,不然全党的思想统一不了” 杨尚昆是1940年底回到延安的。那时,延安正紧锣密鼓地准备七大,把各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都  相似文献   

2.
孟红 《党史纵览》2007,(7):4-12
"言传出去,争取过来" 从1940年底由太行根据地回到延安,一直到1947年撤退,杨尚昆在延安工作、生活了六七年,直接参与许多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出色地贯彻了"言传出去,争取过来"的交际方针.  相似文献   

3.
任弼时是我党在区域执政时期接触经济建设工作较早的老一辈革命家。1940年他从莫斯科回到延安后,除了把主要精力放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的日常工作等党务活动上,还同时肩负着代表中央指导陕甘宁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记得“延安名角”1940年8月底,周恩来去苏联治疗臂伤后经延安返回重庆,在红岩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的同志们都非常高兴,因为他回到红岩使整个气氛都改变了,大家在生活上好像也活跃起来,所有同志对他都非常尊敬爱戴。恩来同志本人对大家都很亲切,没有一点首长架子。那时,我对他不熟悉,在延安的时候听过他作报告,我们从延安新来的这批年青人在离开延安前,他和其他首长一起接见过我们,他还和我开过一句玩笑,说我是个“小广东”。有一天,我抄完急电,小鹏不在,我拿着一叠电报到恩来同志处,他很快专心地读完,抬头看见是我,有点惊愕地说:“你不是…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作为党的领袖和一代伟人,非常重视一个人的学习。他自己不但是学习的一生,而且也要求全党以及他身边的人注重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就有两件典型的事。 1940年底,当时晋冀鲁豫边区有一批军队干部,从前线回到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其中有一些较年轻的同志,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生活惯了,一时不能适应党校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厌学思想,甚至闹情绪,要  相似文献   

6.
何立波 《党史博采》2014,(12):26-30
1940年10月,延安来了一位特殊的国际友人,他就是日共中央委员、共产国际执委,后成为日共中央主席的网野进。1940年3月到1945年9月,冈野进在延安工作了五年多时间,为中共对日斗争策略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1940年3月26日,任弼时结束了在共产国际近两年的工作,与周恩来、邓颖超、蔡畅、陈琮英等人一起回到延安。当时延安形势危急,党内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周恩来、任弼时等人的归来让毛泽东倍感欣慰。由于此前的工作成绩与能力,任弼时很快被委以重任。1940年五六月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由任弼时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虽然决定没有立即公布,但此后他便开始履行中共中央秘书长的职责。194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正式宣布了对任弼时的任命。此后,任弼时先后担任了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务,但中共中央秘书长的职务一直没有卸任.直至1949年因病休养。  相似文献   

8.
丁艾  张盈 《红岩春秋》2011,(5):44-45
“老烟枪”一名,是杨尚昆的家人给他取的绰号。为何叫他“老烟枪”呢?一是指他的烟龄长,二是说他的烟瘾大。据杨尚昆本人的介绍,他吸烟的历史当追溯到1928年。那时,杨尚昆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了业后,被分配去做俄语翻释。由于这工作在接待宾客中都有香烟供给,又要经常加夜班,  相似文献   

9.
鱼恩平 《党史纵横》2004,(12):33-34
博古,原名秦邦宪(1907年———1946年),江苏无锡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因为他严重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而导致党和红军遭受重大损失,甚至险些葬送了中国革命。后期,他主要致力于我党的新闻事业,同时担任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和新华通讯社第一任社长,是我党新闻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1940年底,博古从重庆返回延安后,毛泽东与张闻天同他谈话征求安排他工作的意见,博古提出了办报的想法。原来,博古在重庆时亲眼目睹《新华日报》被国民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而进行百般刁难,肆意扣押报纸,大肆恐吓读者,动辄无理检查、威胁甚至查封的情形。所以那…  相似文献   

10.
野坂参三又名冈野进.他早年加入日本共产党,后任日共领导人、日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后因与现日共领导人政见不合而出党.但他40、50年代在日本政界有很大影响.野坂参三于1940年结束在共产国际的工作后,作为日共中央驻中共中央的代表,经艰苦跋涉,历经旅途风险来到中国延安,从此开始了他在延安的5年工作和生活,直到1945年底离开中国为止.那么,野坂参三在延安的主要活动是什么呢?一、建立日本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的紧密联系日本军国主义者操纵日本国家政权并发动侵华战争后,对一贯反对侵略的日本共产党实行镇压.日共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有一部分日共领导人则进入苏联.但无论在国内还是在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经常奔忙往返于延安、重庆之间。1940年3月刚从苏联治病回到延安的周恩来就考虑到此次返渝尚须办理的有关事宜。一是重庆办事处的警力不足;二是电台方面人手不够。周恩来想趁此次返渝之机带一批同志到重庆工作。中央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从陕甘宁边区部队抽调了32名红军干部组成警卫排护送周恩来到重  相似文献   

12.
任弼时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从1940年初到1947年初,他在延安工作、生活了七年时间。在这段时期,任弼时襄助毛泽东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直接参与许多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负责调整机构,建立一整套规章制度,参与领导延安整风运动,筹备与主持党的七大,指导重建青年团,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08,(9):17-18
1940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回国考察延安,一踏上延安的土地就立即感到民主气息如春风拂面。他深深为共产党人所开辟的一代民主新风所打动,并预言“假如更多的人像他们那样刻苦耐劳、埋头苦干,我们中国一定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相似文献   

14.
李欣  王凡 《党的建设》2007,(12):49-49
1945年10月,杨尚昆从李富春手上接过中央书记处办公厅主任的工作。任职刚两个月,他在延安的外事活动中屡有接触的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叶剑英,作  相似文献   

15.
“我曾亲眼见到总司令朱德自己装了饭杂在勤务兵中,狼吞虎咽吃了个饱。”1940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延安的见闻,改变了他的看法。在重庆,蒋介石请他吃了一顿800大洋的盛宴。在延安,毛泽东则用亲手栽种的蔬菜和邻居送来的一只母鸡宴请他。  相似文献   

16.
1946年11月,任弼时的长女任远志、次去任远征从湖南老家来到在延安工作的父母身边。不久,远志进了延安中学,远征进了“抗小”。延安中学和“抗小”离任弼时住地不远,她们回家吃住都很方便,可是任弼时不同意。他说:“还是让她们住在学校里好,可以得到锻炼,学会独立生活。”任弼时让她们住在学校,吃延安当时规定的三种伙食标准中的最低档──大灶。由于远志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初到黄土高原,生活不习惯,水土不服,入学不久就病了。延安中学及时通知了家里,任弼时也知道了,可是他既没有来接,也没派人来看。远志吃不下饭,同学们…  相似文献   

17.
正陈云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全党享有崇高的声誉。从1937年底到1945年9月,他在延安工作、生活近八年。在难忘的延安岁月中,陈云先后主持中央组织部与西北财经办事处的工作,为党的建设与财经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央组织部要面向全国1937年11月29日,陈云从新疆到达延安。他是搭乘运送王明、康生回国的苏联飞机抵达延安的。在简陋的机场上,举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在延安的中共领导人几乎全都来了。见到了分别两年之久的战友们,陈云心中非常激动。  相似文献   

18.
柯柏年是国内闻名的红色社会科学家,也是我国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著名翻译家和我党国际问题专家。中国共产党人早期阅读的马列著作,很多就是柯柏年翻译的。柯柏年还主持并完成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外文翻译工作。杨尚昆在回忆录中说,“柯柏年是大革命时期很出名的老同志”。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曾经说过,“翻译工作,要多请教柯柏年”。  相似文献   

19.
1940年6月14日,萧军第二次来到了延安。萧军一到延安,即担任了“文艺月会”干事、《文艺月报》编辑、“鲁迅研究会”主任干事及《鲁迅研究丛刊》主编,还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党和同志们的信任,使萧军满怀激情,愉快地投入到延安的革命文艺工作中  相似文献   

20.
正任弼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从1940年初到1947年初,他在延安工作、生活了7年时间。在这一时期,任弼时参与许多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负责调整机构、建立一整套规章制度,协助开展延安整风运动,筹备与主持党的七大,指导重建青年团,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