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山 《党建》2011,(5):54-55
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有三渡在贵州省习水县境内。在习水县的土城镇有条中国唯一的女红军街。街内的小巷直通赤水河边,仿佛女红军的离去就在昨日……  相似文献   

2.
1932年的漳州战役和1935年的四渡赤水都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重要战役。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不仅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也对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毛泽东确立其军事领导地位的关键之战。通过漳州战役与四渡赤水的比较,可窥知在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确立过程中,四渡赤水更为突出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赤水河,清又清,我送草鞋谢红军。军民情谊似赤水,千秋万代流不尽。——流传在赤水河一带的歌谣 赤水河流经古蔺县太平古镇,雨后的景致朴素纯净,原始自然。红军四渡赤水时乘坐或搭建浮桥所用的小木船早已不见踪影,摆渡船也变成了机动船,只要几分钟就能抵达对岸的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好些镜头,随着潺潺流水,像电影一样流过眼前。  相似文献   

4.
陈德健  叶蓁  李澎 《当代贵州》2009,(14):I0001-I0001
在巍巍大娄山麓,悠悠赤水河畔,有一片令人神往的红色土地——遵义市飞水县。红军长征中“四渡赤水”的故事,有“三渡”是在这里发生的。  相似文献   

5.
幽幽燃烧的灯心草──记古蔺县党史工作者何世红邓立中因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四渡赤水"而闻名中外的赤水河,从云南镇雄发源后,便于崇山峻岭中一路穿崖过峡,向长江奔流而去。位于这条河北岸的川南古蔺县隔河与贵州相望,山山水水被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多少红...  相似文献   

6.
王锦慧 《党建》2006,(9):35-36
赤水河是长征这条地球红飘带上的一个闪光点:1935年1月至4月,3万多红军四渡赤水,一举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用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书写了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沿着赤水河,我们追寻红军四渡赤水的壮怀激烈,品读两岸人民发扬长征精神续写的光彩神奇的新篇章。1穿行在崇山峻岭中的赤水河中游,有一座红色之城———习水县。习水是四渡赤水的主战场。四渡赤水其中的一、二、四渡均在习水境内。中央红军在习水回旋期间经历20余次激战,2000多红军将士牺牲在这块土地上。习水的青杠坡因长满青杠树而得名。1935年1月28日拂晓,…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古蔺县坚持用廉政文化引领红色旅游文化,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红色景观景点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挖掘收集红军长征四渡赤水途中廉政文化建设史料.将红色文化、廉政文化同古蔺县反腐倡廉建设有机结合。通过打造太平纪念馆内“红色·廉政”展区,陈列国家几代领导人对廉政建设的重要指示、“八荣八耻”、“全县反腐倡廉建设”、“见贤思齐”等五大板块,  相似文献   

8.
宋霖 《当代贵州》2006,(4):27-28
赤水,因赤水河得名,因红军“四渡赤水”扬名天下。顺应红色旅游开发热潮,打造“四渡赤水”红色旅游品牌,对促进赤水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和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实现赤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贵州各地充分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将红色教育基地变成现场课堂,把红色历史开发为鲜活课程,努力搭建党史学习教育新平台,有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四渡赤水战役,3万红军与40万敌军形成对峙,中央红军在3个多月时间内来回往返数次、东西纵横千里,是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在美丽的赤水河畔,慕名而来的游客一边听着四渡赤水纪念馆讲解员讲述,一边通过一件件红色文物、一段段红色历史,真切感受革命前辈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矢志奋斗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0.
张军焰 《当代贵州》2007,(17):59-59
滚滚东去的赤水河,见证了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英雄事迹,也见证了今天赤水电力公司优质服务的动人事迹。  相似文献   

11.
赤水千年古镇丙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贵州省赤水市崇山峻岭之中,有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因为一个伟大的政党率领的一支伟大的军队曾经四次从这条河上渡过而名扬中外。 这条河就是赤水河。作为中国工农红军“一渡赤水”渡口之一的千年古镇丙安,就座落在赤水河中游距赤水市区24公里的丙滩渡南岸。丙安境内遍野皆丹  相似文献   

12.
《新湘评论》2006,(5):62-63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之中,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调动和迷惑敌人,在运动中歼灭大量敌军。四渡赤水.先后历时2个多月,是中央红军长征历时最长的一次战役。1935年1月29日,红军分三路从猿猴(今元厚)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四川省古蔺、叙永地区前进,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此后的两个多月,红军在土城至茅台百里地段的赤水河上又三次飞渡。最后,成功地跳出了敌军的围追堵截,把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甩在乌江以北。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中的得意之笔。  相似文献   

13.
<正>在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博物馆里珍藏了一件国家一级文物——红军印章,印章径长5.7厘米,高6.5厘米,章面边缘宽0.5厘米,印面篆体阳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七团第一营之印”字样。长征时期,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团红六师红十七团一营随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经湘江战役后转战入川,最后在扎西改编后取消建制,此枚红军印章即为红三军团红十七团一营之用印。  相似文献   

14.
四渡赤水出奇兵!!四渡赤水,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之中,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调动和迷惑敌人,在运动中歼灭大量敌军。四渡赤水,先后历时2个多月,是中央红军长征历时最长的一次战役。1935年1月29日,红军分三路从猿猴(今元厚)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四川省古蔺、叙永地区前进,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此后的两个多月,红军在土城至茅台百里地段的赤水河上又三次飞渡。最后,成功地跳出了敌军的围追堵截,把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甩在乌江以北。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  相似文献   

15.
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自古田会议以来,中国共产党就探索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光辉道路。在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期间,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紧迫和艰巨,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色完成思想政治工作,扫除疑惑、坚定信心,及时纠偏、统一思想,注重方法、强调重点,确保了红军以高度的政治领悟和政治执行实现了军事部署,使3万红军跳出40万敌军的包围圈,取得四渡赤水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正位于川黔交界处的习水县土城镇是赤水河中游最大的镇之一,西与四川古蔺为界,北接赤水市,是川黔交通的枢纽和咽喉。1935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土城是一渡赤水的主要渡口。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我们从遵义出发驱车来到了土城古镇。赤水河畔土城古镇土城古镇依山而建,四周青山环抱,赤水河绕镇而过,街巷多为青石板铺砌,依河  相似文献   

17.
哈婷婷 《当代贵州》2005,(10):12-17
北线:国酒之乡红色长征[经典线路]贵阳——息烽集中营——乌江渡口——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娄山关——仁怀国酒门、四渡赤水、茅台国酒文化博物馆、茅台镇——习水三岔河——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燕子岩、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十丈洞、四洞沟瀑布,丙安、大同古镇——四川泸州。[红色印记]遵义会议,是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的重要会议,它扭转了被动局面,使红军转危为安。在娄山关,红军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赤水河上,红军以“四渡赤水”演绎了一幕惊心动魄的战例而永载我军辉煌的战史。  相似文献   

18.
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为争取战略主动,在川滇黔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一场灵活机动、具有战略意义的运动战战役。它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进入党中央决策核心后受命于危难之际指挥的第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变被动为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光辉战例。四渡赤水战役能取得胜利,是和毛泽东的高明指挥分不开的,是和党领导红军将士善于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分不开的,是和党领导红军将士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胸怀人民至上的情怀分不开的。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赓续四渡赤水战役胜利的红色血脉,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满怀信心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事业中去。  相似文献   

19.
朱德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的贡献蒙秀琼四渡赤水战役是长征史上光辉的篇章,中央红军彻底摆脱国民党围追堵截,胜利实现战略转移的关键。朱德在这事关中央红军生死攸关的战役中起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研究“四渡赤水”战役的论著中,对朱德在这次战役中的特殊贡献却很少涉及...  相似文献   

20.
从黎平到兴义,79个日夜,近2000公里的行军,行经7个市和自治州(除铜仁和六盘水),穿过无数个镇子或者村庄……这就是央视大型电视行动暨公益行动《我的长征》在贵州的征程。四渡赤水难甚雪山草地在贵州境内行军期间,最令人难忘的就是四渡赤水。8月18日队伍离开遵义市,开始长达46天的四渡赤水。一渡赤水在土城泅渡,二渡赤水在太平渡搭建浮桥渡河,而三渡四渡则是从茅台镇水陆并进赶往二郎滩,陆路队员连续22小时30分钟行军86.7公里,而水路队员则经过船翻人落水的险境奋力抵达。那两日的行军,最大化地凸现出《我的长征》队员团结一致、英勇拼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