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农村警务战略,延伸公安工作的触角,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村警务机制,是新形势下维护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稳定,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自2006年以来,贵州强力推行农村警务战略,取得了如下阶段性的成效:一是以制度规范为抓手,农村警务建设有序推进;二是警力下沉和警务管理前移,农村治安环境得到优化;三是民警接"地气",警民关系和谐发展;四是以情报信息主导警务为导向,警务模式由传统向现代跨越发展;五是深入实施"创新强警"战略,警务模式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2.
警务理论的发展,市场化警务、志愿警务和自治式等警务模式的兴起,正在改变着社会治安的治理结构,使维护社会治安的主体日益多元化。教育训练不足是当前影响、困扰这些除警察之外的警务主体参与社会治安维护的主要问题。应充分发挥公安教育训练资源的作用,由公安机关负责制订对这些警务主体开展教育培训的规划,并由公安院校实施教育训练计划,以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目标。  相似文献   

3.
网格化管理作为一种创新性的社会管理模式,为社会治安管理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措施,为社区警务的改革创新打造了全新的模板,为社区警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鲜的"血液",对增强治安防控力量,开展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以成都市为例,阐述了网格化管理在地方社区警务中的运行情况,剖析了当前成都市网格化管理在具体实践中遇到的瓶颈。最后以问题为导向,从创新社会治理长效机制,将网格化管理更好地嵌入社区警务;以社区警务工作站为依托推动合室办公,强化社区民警对网格员的管理和考核;以公安改革推动警力下沉,不断夯实社区警务基础三个方面着手,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井冈山市公安局结合本地区域特色不断推进社会治安管理创新,在区域社会治安管控方面创设出新模式,对于我国中小城市的区域警务建设具有一定的示范借鉴作用。通过对井冈山市公安局警务创新模式的解读,提出当前警务创新应着眼于本地实际和区域特色,需要制度设定和内涵提升,需要硬实力的提高和软实力的强化,需要有效动用社会力量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5.
论社区警务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警务战略起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它是对警察日益职业化、装备日益现代化而犯罪却日益增长的状况进行深刻反思之后,向传统警务“警察皆公众,公众皆警察”理念的回归。其核心就是通过密切警民关系,实现警民携手,并肩合作,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治安问题,以“小治安”积累“大治安”,最终实现有效预防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目标。大力推行社区警务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公安机关构筑长效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公安基础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只有从理论、实践两方面正确认识社区警务战略,才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将社区警务战略长期、有效贯彻下去。  相似文献   

6.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特殊原因注定中国警务模式要走不同于西方警务模式的阶梯性发展,但中国50年警务模式的变迁非常相似于西方历次警务改革的轨迹和变革方向,即政治警务模式逐渐过渡到专业警务模式和反应式警务模式,最终向服务与权变警务模式靠拢。"杭州会议"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社区警务建设,成为对现行警务政策导向和警务模式确定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核心概念,成为新时期我国警务改革和运作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社会治安形势发展的需要,商丘市公安局积极探索社会治安管理的新模式、新机制,大力开展社区警务战略和治安防控责任区建设,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营建了片片“治安绿洲”。  相似文献   

8.
社区单元警务是指将基层公安机关的工作区域分隔为一定数量的社区单元,将基层民警划分为一定数量的单元警组,由社区单元警组全面负责社区单元内的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产品及服务的警务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警务模式,社区单元警务要求单元警组深入社区和公众作直接和深入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这使社区单元警务既成为社区警务战略的落实和深化,也成为警务社会化这一警务潮流和趋势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9.
网格化管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为社区警务模式注入了新鲜"血液",对做好新时代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成都市加快网格力量整合,进一步完善"一区一警"制度,深入推动"1+3+N",警力最大限度地融入社区治理,有效地提升了社会面管控水平,实现了社会治安防范由公安唱独角向社会综合治理转变,这一探索与"枫桥经验"内在契合。在此启发下,探索新时代进一步完善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的路径,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创新社会治理长效机制,将网格化管理更好地嵌入社区警务;二是以社区警务工作站为依托推动合室办公,强化社区民警对网格员的管理和考核;三是以公安改革推动警力下沉,不断夯实社区警务基础。  相似文献   

10.
店口镇经济发达,外来人口大量流入和聚集,给其社会治安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和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当地党政领导和警方,针对贵州、江西两省民工流入较多,提出了“聘请外地警察协管外地人”的思路,邀请贵州遵义、江西永丰公安机关派出警力驻诸暨店口协助维护治安,建立外派警务模式。店口外派警务模式在现阶段有其现实意义,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从根本上说,外派警务模式并非解决外来人口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的理想模式,应探索更有效更完善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试论内保防控体系下的情报先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保防控体系下的情报先导,就是公安内保部门为了实现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的战略目标,借助内保防控网络平台,以情报信息为引导的一种新型警务模式。实现情报先导警务模式,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情报的收集提供法律保障;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为情报先导警务模式提供理论支持以及重视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建立专业的情报分析判研队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人、财、物的大流动,社会治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治安状况呈现出明显的动态化趋势。为适应动态环境的治安需要,做好城市社会治安的动态管理,变革原有的城市治安工作机制也成为了必然。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对城市治安巡逻勤务的发展状况与重要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当前城市基层公安机关街面治安巡逻工作中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为更好地适应现代警务机制的要求,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公安机关目前的动态巡逻勤务机制进行升级与改良,以施行更加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动态勤务模式。  相似文献   

13.
社区警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化治安战略思想及战术方法,在社区发展和整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必须针对基层警务运行存在的问题,分析当前社区勤务模式的滞后与不足,从警力下沉、权力下放、工作机制、利益下调等方面对社区警务模式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将我国先贤老子思想中关于社会治安管理的理念与社区警务的实质精神的比较研究,加深对“推行社区警务战略”的精神实质的理解,并就构建社区警务制度的具体要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情报主导警务模式根植于传统警务经验,是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提下,以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为背景,从传统警务模式的利弊中探索出的一些开展警务工作的全新思维方式.为了清晰了解情报主导警务模式,就必须对常规模式及社区导向、问题导向、比较统计导向等新兴警务模式理论进行必要的对比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区化战略的实施 ,社区警务已经成为公安基层工作的必然趋势。对山区而言 ,推行社区警务既有其有利条件 ,也存在制约因素 ,应适应现实条件 ,扬长避短。搞好山区社区警务工作的思路是 :深化警务机制改革 ,建立适应山区特点的警务模式 ;依靠村民自治 ,夯实以村级治保组织建设为重点的社区警务 ;运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 ,共同搞好山区社区警务。  相似文献   

17.
构建我国农村社区警务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以往的警务改革中,许多警务政策和警务策略都是针对城市社区的,而对农村社区在警务建设上往往重视不够。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农村社会治安的稳定,就没有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因而,加强农村社区警务建设,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社区警务模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以美、英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警方着手调整警务战略,实施警务改革。其中,"情报主导警务"已成为继"社区警务"运动之后的警务改革的又一主导理念和工作模式,其思想根源根植于不断发展的警务管理及业务的新方式。实践看来,这种警务模式在提高警务效能方面有社区警务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新的警务模式——情报主导警务的学习、借鉴是否意味着对社区警务模式的否定?本文正是从两种警务模式的碰撞入手,找出了一条科学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适应社区建设和公安工作发展方向,开展社区警务建设.保定市和平里派出所着眼现代警务工作发展方向,制定了以控制和减少犯罪为出发点,以发动社会公众参与为基本点,以构筑有效的防控机制为立足点,以密切警民关系为着力点的社区警务发展战略,有效增强了对辖区社会治安的整体驾驭能力和控制能力,初步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转型期出现的社会治安问题,必须对我国警务模式作出理性选择。在目前我国社会矛盾加剧、社会流动加快、警察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应以民生警务统一思想,以复合治理规划布局,以情报导向展开工作,做到小处着眼关注民生,大处着手应对风险,构建多主体驱动的善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