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期的民族歧视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台湾岛内有人美化日本殖民统治,不遗余力为日本殖民统治者歌功颂德。1995年是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定一百周年,吕秀莲等人跑到《马关条约》签约地——日本下关春帆楼,竟称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是台湾人的大幸”。2001年初,许文龙、金美龄之流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配合日本右翼作家小林善纪《台湾论》的荒谬言论,违背历史事实,胡说“日本统治时期是世界上最有良心的统治”。这些言论遭到人们的齐声挞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日本殖民当局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差别待遇的角度出发,揭露日本殖民台湾的罪恶本质。  相似文献   

2.
张羽 《台湾研究》2011,(1):50-54
1945年至1949年的台湾文化,是一个明确的转折时段,是台湾知识分子在遭受殖民统治后,踏上追寻祖国文化回归之路的重要阶段。《台湾文化》(1946.9.15—1950.12.1)的生存岁月恰好贯穿这一时段——光复伊始的去除日本殖民文化与1950年代的“色素文学”之间,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台湾经济掠夺重点的转变郭学旺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从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台湾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从此,日本侵略者对台湾丰富的经济资源开始了残暴的殖民掠夺,并根据其不同时期内的利益需要,对台湾经济实...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大陆对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的研究发展很快,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通过小说文本分析,揭露日本殖民统治对台湾文化造成的伤害。日本学术界也对“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给予了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50年内,台湾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占据台湾后,先是实行“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政策,从台湾输入蔗糖与稻米,向台湾输出工业品与消费品。193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后,台湾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南进基地”,战略地位上升,殖民当局乃极力在台湾发展与战争相关的重化工业,台湾的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至1940年代,重化工业的产值已超过农业与轻工业的产值。  相似文献   

6.
数百年来,台湾历史与移民问题始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早期台湾自不必说,这个美丽的岛屿就是依靠来自大陆闽粤地区的移民与原住民一同开发起来的。日据时期,台湾的殖民地地位及殖民当局实施“将台湾拉开中国而与日本相结合”的两岸隔离政策,使得台湾的移民问题出现了新的时代特征:即从历史上自西往东的单向度移民,朝着多维方向移民的态势发展,且随着日本在台殖民统治的终结,移民群体又各归原位,终点重回起点。本文拟就此台湾移民史上的特殊一页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中日两国签署了《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居住在台湾的人民被视为日本臣民。许多台湾居民因此移居大陆,被称为“台湾籍民”或“日籍台民”。“台湾籍民”问题,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强加于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奇耻大辱。日本投降后,“台湾籍民”成为历史名词。日据时期,“台湾籍民”大批移居福建,对福建社会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不少影响,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闽台关系增加了特殊的内容。本文就日据台湾时期在闽的“台湾籍民”类型、职业与政治状况,以及日本当局对他们的态度等,试加论述。  相似文献   

8.
李非 《台湾研究》2003,(3):66-71
日据时期台湾经济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殖民地经济的烙印。日本殖民当局出于经济掠夺的需要强加给台湾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本经营方式,虽然在客观上推动了战前台湾经济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但是却进一步加深了台湾经济对日本的依赖,加强了日本统治者对台湾经济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张治江 《台湾研究》2008,(3):19-22,4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外有学者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政治角度或其他角度提出诸如“解构中国”、“认同危机”、“民族认同危机”、“文化认同危机”等理论与术语。与此相应的是,台湾学术界逐步开展“民族认同”与民族主义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随着1987年解除“戒严”,“党禁”、“报禁”的逐步开放,以及1991年终止“动员戡乱”时期,台湾的政治气氛日益松动活跃,  相似文献   

10.
略论日据时期台湾的“皇民化运动”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日据时期台湾的“皇民化运动”及其影响蔡放波(一)“皇民化运动”的背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次年4月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诸岛割让予日本。日本帝国主义占据台湾后,面对异族残酷的殖民统治,台...  相似文献   

11.
1895年清政府迫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明治天皇政府遂即设立“台湾总督府”。从此,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台湾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在这漫长的半个世纪中,日本为了维护其殖民利益,实现在台湾的永久统治,不仅设立了完备的军事、政治、经济体系,而且还设立了完善的殖民教育体系,以奴化台湾人民的思想,麻痹台湾人民的斗志,消除台湾人民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两岸关系已步入和平发展新时期并且在诸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但由于受到岛内政治、文化教育、两岸关系、国际政治与青年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两岸大交流背景下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仍然呈现出“去中国化”与“台湾化”的现状,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和平统一将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未来两岸双方应继续深化两岸经济、文化、教育、社会领域的交流合作,以建构“双重认同”作为化解台湾青年“中国认同”危机的基本路径,在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重新建构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3.
赖和素有“台湾新文学之父”、“台湾的鲁迅”之称。战后台湾,赖和难脱文化政治思潮的羁绊。50至80年代赖和“入祀”忠烈祠、“被驱逐”与“重新入祀”忠烈祠的荣辱兴衰,解严后赖和作为象征符号被卷入国族建构的历史际遇,都源自赖和文学与思想的左翼、民族意识与台湾乡土情怀的各自解读。本论文拟从赖和接受史论述战后台湾政治文化思潮对知识者“形象建构”之影响。  相似文献   

14.
声音     
《南风窗》2005,(8)
谁在侮辱亡灵1926年6月17日,日本殖民政府统治台湾第31年,“台湾青年大同盟”发表《台耻纪念日宣言》,开头是这样写的:“今天——6月17日,到底是个怎样的日子呢?岂不是日本帝国主义以铁链捆绑我们350多万同胞的“台耻纪念日”吗?我们同胞在悲惨的地狱下,已度过了31年岁月。现在,回忆过去的哀史,我们怎能不痛心疾首?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亚太地区国际关系进入了重新组合与调整的新时期,中日关系以及这一大框架之下的日台关系也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日本国内右翼亲台势力,基于联合美国、牵制中国的战略构想,积极发展与台湾的“实质性”关系。台湾当局则竭力拓展“外交空间”,开展“务实外交”,试图借助外力,抗拒统一。  相似文献   

16.
“吾民今日赋同仇”——记同盟会员罗福星刘经发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会员罗福星在台湾传播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把这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和台湾同胞的抗日复台斗争联系起来,并为台湾脱离日本殖民地统治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一直受到台湾人民的热爱和尊敬。一罗福星...  相似文献   

17.
日据时期台湾与大陆的文化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据时期台湾与大陆的文化联系陈小冲*在台湾历史上,伴随着大陆移民的陆续涌入,中华文化逐渐在全岛各地拓展、承传并扎根下来。甲午战后,台湾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日本殖民者在台强力推行同化政策,台海两岸一体性的文化联系被暂时切断。然而,相对的隔离状态和...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台籍精英不断努力探索摆脱日本殖民主义者残暴统治的途径。他们曾寻求有限度的台湾自治,未能如愿。后来台籍青年辗转来到大陆,呼吁祖国同胞关注和支持他们的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台籍精英投身祖国抗战,认识到台湾解放的出路在于回归祖国,因而发起复省运动。由于资料等方面的原因,学术界对台籍精英从主张台湾自治到要求回归中国的这段历史研究甚少,本文拟由此人手,考察台籍精英对台湾解放道路的探索历程,以求更多的历史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9.
自1992年台湾开放大陆配偶赴台定居以来.大陆籍婚姻移民急速增加.尤其是女性。截至2006年10月19日,向台湾境管部门申请停居留有案者,大陆配偶为22.9万多人,他们的子女也随即进入台湾社会,由此台湾社会的人口与家庭结构.阶层与族群结构.将发生量变以及由此而生的移民政策争议与社会正义等问题,自然也从不同面向给台湾社会带来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大陆酉己偶的社会权利诉求也渐成社会及媒体焦点,引起各界的关注。本文拟从社会正义的观点来探讨大陆籍婚姻移民的社会权问题。社会正义是促进社会融合的基石,亦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只有社会正义在台湾的实现。才有可能理性而有效地促进大陆籍婚姻移民在台的融合与两岸婚姻相关问题的解决.也只有遵循公正平等的规则,台湾社会各阶层、各族群才能实现良性互动,有利于促进台湾公民社会成长及整个社会的融合。本文从分析与大陆籍婚姻移民社会权密切相关的政策规定、台湾社会意象里的大陆籍婚姻移民以及他们面临的困境切人,勾勒大陆籍婚姻移民在台的生活图景,建构出论述赋予大陆籍婚姻移民社会权正当性与必要性及相关两岸婚姻问题的架构。  相似文献   

20.
闽东丰富的涉台遗迹和特色文化是两岸交流的极其珍贵的资源。闽东的涉台遗迹具有分布广、年代久、文化深和档次高的特点。其特色文化主要表现在:闽东是宗教文化的南国圣地;闽东是畲族文化的大走廊,畲族与高山族同宗;闽东是中国木拱廊桥的“侏罗纪公园”;太姥文化是闽越古文化的奇葩。闽东与台湾存在着地缘、血缘、文缘、商缘与法缘。闽东文化界要做好闽东涉台文化遗迹和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