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张东锋 《创造》2008,(12):60-60
非典之疫,于生命是突来之祸,于社会是危机当前。钟南山以医者之心救人。以谏士之勇济世。在专业技术之外,彰显知识分子的道义责任与历史担当。“科学讲究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他是一张精准的试纸,令此时代的科学精神得以检视和自知。大医精诚,钟南山。  相似文献   

2.
《半月谈》2004,(5):6-7
务实务实再务实,创新创新再创新。2月24日,在务实与创新中走过16个年头的“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在天津举行了第13届表彰颁奖大会。抗击“非典”英雄钟南山等来自全国各地的53名同志获得了这一殊荣。  相似文献   

3.
2013年伊始,中国华北、黄淮、江淮等中东部大部地区相继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统计,在全国74个PM2.5浓度监测城市中,33个城市的大量监测站点监测数据超过300,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多地PM2.5浓度甚至“爆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谈到雾霾的时候更提出,雾覆“比非典可怕得多”。  相似文献   

4.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疾病专家。因为在抗击非典斗争中的杰出贡献荣获200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是最早接诊非典患者的专家之一,也是最早觉察到非典蔓延的严重后果并果断向有关部门提出紧急报告的第一人;当医务人员大量被感染时,他第一个提出把最重的病人送到他主持工作的呼吸所;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非典防治领导协调小组组长钟南山,这位始终站在抗击非典最前沿的勇士,逐渐为公众所熟知、敬重。在日前中央电视台《面对面》的专访栏目中,这位德高望重的医学专家的一句话“最大的政治是干好本职工作”,把政治工作形象化、具体化,不但折射出他的爱国为民的赤子情怀,  相似文献   

6.
非典时期,非常关注。中央电视台一套的《面对面》栏目和其主持人王志,随着采访李立明、钟南山、张积慧、王歧山等栏目的播出、成为观众心目中的非常栏目和非常主持。 有人说是“非典”成就了王志和《面对面》栏目,但在采访过王志之后,我倒觉得是王志和《面对面》的独特魅力打动了观众。  相似文献   

7.
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灾难,在草长莺飞的时节袭击了毫无防备的中国人。在“万众一心、抗击非典”的日子,再一次见证了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的顽强、坚忍和巨大凝聚力。我们为拥有“为了搞清疾病传播真相”,敢对权威意见说“不”,敢与死神抗争的医学专家“钟南山”们;拥有面对高感染率,忠于职守、前赴后继的白衣天使们;拥有像当年抗战支前一样支援“抗非典战争”的最好的人民;拥有出租车司机张四平那样“负责任的公民”感到“不幸中之大幸”。也为抗非典的日子生活中出现的不和谐音符感到深深的忧虑:一个新生婴儿说出治非典秘方的谣言不胫而…  相似文献   

8.
论责任     
(一)总有这样一些人让我们感动。 党的好干部牛玉儒以勤政为民、忘我工作诠释“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桥吊工人许振超在普通岗位上创出世界一流的“振超效率”,乡邮员王顺友二十年如一日大凉山中用脚步丈量工作的苦乐,公安卫士任长霞以炽热情怀书写执法为民的人生壮歌,导弹司令杨业功用赤胆忠心浇铸共和国的和平之盾,医学专家钟南山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敢医敢言,科学家马祖光在实验室里以生命之火点燃科学之光。  相似文献   

9.
<正>我佩服的人不多,钟南山算一个。我相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名字会在中国医学史上留下一笔,因为在抗击"非典"的日日夜夜,一时无法驾驭的"非典"使人们陷入了恐慌,而他提出的特殊治疗方案给了同胞信心和力量,那是一种"力挽狂澜"的感觉。我佩服钟南山的医术,更敬重他的人品,在他身上有一种浩然正气,坚持真理,勇于直言,体现了知识分子难能可贵的理性与良知。每年"两会"期间,他与一些"开小差"、"来学习"的代表委员不一样,都会提出一些空谷足音般的  相似文献   

10.
钟南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所长、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我们并非因为他拥有这许多头衔而敬佩他,我们景仰的是他在抗击非典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1.
黎蘅 《中国减灾》2013,(3X):22-24
<正>淡蓝色的隔离服、厚重的棉纱口罩、眼镜后面投射出的炯炯目光紧盯着病人头上的监护仪……十年前,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区内,本报记者的镜头将历史定格在了瞬间,画面的主角,是正在抢救传染性极高危"非典"重病人的钟南山。2003年的"非典",一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的豪言,和两度对于科学与真相的坚守,让国人记住了钟南山这个名字。十年过去了,和钟南山名字相连的,除了"抗非英雄",还有中华医学会会长、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连串的头衔和社会赋予的职责,还有他在医疗科研领域孜孜不倦的追求,77岁的他就像一个发动机,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去工作的路上。要约钟南山进行采访,一个字——难。早在一个多月前,记者向他的秘书约访,得到的答复是:院士在春节前的日程安排都已经满了。然而就在这个周末,记者意外拨通了钟南山的手机,面对记者恳切的请求,院士终于答应挤出15分钟宝贵的时间接受电话采访。然而,和十年前一样,钟南山依旧是个性情中人,打开话匣子的他与记者侃侃而谈,一聊就是一个小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与实践》2004,(2):42-44
2004年2月24日,第13届“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表彰颁奖大会在天津举行。会上,对来自全国各地和各条战线的53名通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而为改革、发展、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进行了表彰。在本届获奖者中,有抗击“非典”英雄群体的杰出代表钟南山;有扎根边疆带领牧民勤劳致富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巴彦托海嘎查党支部书记乔玉芳;还有带领农民艰苦创业,把村办小厂建成中国造纸“十佳企业”的山东太阳纸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洪信等。敢为人先,争创一流,被誉为国企改革发展一面旗帜的天津钢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孙宁豫,被誉为“铁军”带头人的天津六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杜宝林榜上有名。为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促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开辟专栏对获奖者的事迹进行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13.
新书苑     
CCTV面对面真情访谈“非典”时期的中国人著者:中央电视台《面对 面》栏目组 上海文艺出版社 定价:10.00元 2003年5月出版 2003年春天,中华民族经受了一场非典型肺炎的大灾难。在这场灾难面前,新闻记者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组采访了6位人士(李立明、钟南山、张积慧、三岐山、姜素椿、陈冯富珍),结集成此书。作家王蒙为此书写下了序言。他说:“执政为民,就必须取信于民,就必须尊重人民的知情权,就必须增加透明度。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可喜的表现。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专访节目又令观众为其突破性特别是节目主持人王志的勇气与机敏而击节赞赏。中国是大有希望的,在战胜了‘非典’之后,我们收获的将远远不限于公共卫生事业。”  相似文献   

14.
“中国30 ̄50岁的高收入者生理年龄大于自然年龄”单看钟南山的外表,我们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位声音洪亮、红光满面的“中年男子”今年竟然已经70岁了!钟南山在课前不忘“炫耀”自己:“我今年已经70岁了,但身体仍然很好。我年轻时是个田径好手,近年来喜欢游泳、打篮球。我2004年由  相似文献   

15.
德兰修女曾说:“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情。”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给予那些生命受到威胁的人以爱和关怀,她甚至会拥抱一个即将离去的传染病患者。德兰修女与英国王妃戴安娜同一天被上帝召唤而去,我为戴安娜的命运痛惜,却为德兰修女的生命感动。知道戴安娜是因为她的特殊身份,而崇敬德兰修女,是因为她的无私和仁爱。今天,当我们还不能从医学上完全阻挡“非典”时,“非典”突兀地闯进了我们的生活。于是我们知道了钟南山,这位德兰修女式的人物。作为一位从事医学研究和实践的院士,他主…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春夏之交,“非典”突如其来。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医生张宏在接诊一名过境“非典”患者过程中,不幸被传染。在医院的全力救治下.张宏最终逃脱了死神的威胁,康复出院后辞职下海。2004年9月,由于对医院签收的5.8万元医疗保险理赔金存在异议.张宏一纸诉状将原工作过的医院推上被告席。湖北省“非典”第一案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在肆虐的“非典”面前,中国人民从压力中奋起,取得了战胜“非典”的决定性胜利,经历磨难的中国更加成熟了。  相似文献   

18.
自发生“非典”病例以来,市人大常委会一直密切关注着势态的发展,特别是进入5月以来,上海确诊的“非典”病例上升到了8例,“非典”防治工作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人口从多,交往频繁,而“非典”是一种新的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其病原体、流行特点和规律、传播途径与致病机理尚未确定。  相似文献   

19.
在“非典”扑面而来之际,人人谈“非典”色变,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却创建了一个抗击“非典”的网站(WWW.2008z.tom),用她自己独特的方式,通过网络向人们传达出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面对“非典”,我们永不屈服!这个可爱的、年仅10岁的小姑娘就是北京市东城区东高房小学的四年级学生袁日涉同学。  相似文献   

20.
薛凯 《半月谈》2003,(10):6-11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降临中国。灾难,无疑是考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变能力的试金石!面对这场灾难,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班子,迅速作出了一系列紧急部署和果断决策。4月28日,在抗击“非典”的又一个关健时刻,胡锦涛总书记发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号召。抗击“非典”的24字精神,既是对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精神状态的高度概括,也是指导我们全面夺取“抗非”斗争胜利的重要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