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世明 《台湾研究》2012,(1):11-15,21
当前,有关台湾民意绝大多数是由台湾政党、高校、媒体、民间社团的民调机构测验的,其中涉及两岸关系议题的民意有些是被操控、信度与效度不高,真实性值得商榷。而且,在调查中有关理论方法的运用上也存在着不少误区与问题。为此,本文重点考察了台湾民意调查的现状与问题,并以两岸关系议题中最受争议的国家认同为切人点,对台湾的多家民调单位陆续公布令大多数人困惑的民调结果为考察中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两岸关系已步入和平发展新时期并且在诸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但由于受到岛内政治、文化教育、两岸关系、国际政治与青年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两岸大交流背景下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仍然呈现出“去中国化”与“台湾化”的现状,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和平统一将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未来两岸双方应继续深化两岸经济、文化、教育、社会领域的交流合作,以建构“双重认同”作为化解台湾青年“中国认同”危机的基本路径,在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重新建构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3.
吴能远 《台湾研究》2007,(6):7-9,16
两岸关系发展中.台湾民意的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民意的形成有其一定的历史与现实的因素。在统一之前,台湾民意中的合理要求应该获得大陆充分的谅解与尊重。但民意也是可以塑造的,近十余年来,台湾的一些政治人物为了推行“台独”和自身的权力,不断地把台湾民意导向与大陆对抗的极端,并用“法理台独”冲撞大陆对台政策的红线,增加了两岸关系出现危机的风险,受损害的将是台湾同胞。  相似文献   

4.
刘国奋 《台湾研究》2012,(6):4-8,30
1992年,两岸两会几经协商讨论和函件来往最终达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形成20年来的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要两岸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就能走得顺畅,反之两岸关系就会波折不断,甚至引发危机。自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进人到和平发展新阶段,四年多来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交往使得两岸民众共享其利,这与两岸有着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基础分不开的。两岸关系已进入到深水区,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无疑需要我们去重视“九二共识”、发展“九二共识”,让两岸关系更加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和台湾民进党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较大影响的政党,研究探讨这三党与“九二共识”的关系,对于我们缩小一些两岸关系中的矛盾分歧、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促进中国统一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历来有中国大陆因素、国际因素、台湾岛内因素及两岸关系自身发展因素四大层面,在不同的时期四大因素所发挥与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又各不相同。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台湾政治社会的剧烈演变,台湾政局因素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随着台湾政治社会的“本土化”、“民主化”的发展,台湾政局因素对两岸政治关系的影响至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台湾主体意识”与“台湾意识”有所不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人为建构的一种更强调台湾主体性、台湾价值、台湾利益、台湾优先的一种社会政治意识,也是具有某种程度的“台湾国家化意识”。其对当今台湾社会的主流价值的深刻影响所及,直接牵动着台湾岛内政治与两岸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意调查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方法,通过民意调查,可以得到一定规模的数据,可以对民众的政治心态作出比较准确的分析,可以对未来的政治行为如投票行为等作出预测。但是,民调研究方法也有局限性,尤其是在使用台湾民调数据进行相关问题研究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运用社会科学研究的其他方法,认清并克服其局限性以保证民意调查在两岸关系研究中的相对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主席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整整已经过去了五年。回顾五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和我们同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的斗争历程,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江主席的重要讲话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纲领性文件,对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对遏制“台独”发挥了  相似文献   

9.
经过10余年的紧张冲突尤其是陈水扁当局“法理台独”的冲撞,两岸关系受到很大冲击,台湾更是在低谷徘徊的两岸关系中受损严重。在此同时,中国大陆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与影响得到加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牵引,台湾新任领导人采取了与以往几任台湾主政者不同的两岸政策措施,两岸关系出现了良性动态发展之势。然而,两岸关系发展涉及的问题很多,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存在的问题与隐忧难以忽视。本文拟就两岸关系的新发展及其原因、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问题与隐忧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何乡 《南风窗》2008,(7):21-23
任何事假如说走不通,就不要去做。因为这涉及太多的人,涉及民生,必须为整体利益考虑。因此首先是要改善两岸关系。台湾公投绑大选已经成了一个鸡肋。截至记者发稿时,从目前民调的数据看,两项所谓的"公投"大抵都将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1.
自2005年初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新发展,台海形势中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性因素在增长,总体看,两岸关系的主动权在大陆,发展态势对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有利。同时,必须注意的是,以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分裂势力并不甘心,随着岛内政治局势的演变与发展,尤其是2007年底第七届“立法院”的选举与2008年3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临近,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召开,台湾岛内以“法理台独”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台独”活动也将愈猖狂,“台独”活动在未来两年内铤而走险可能性不小。  相似文献   

12.
台湾3月份爆发的“太阳花学运”首度攻占“立法院”、“行政院”,创造了台湾“学运”新的“历史”。数十年间,台湾“学运”几经迭兴,深刻影响台湾社会的演进。从“学运”发生的时代背景与政治环境、“学运”的组织形式、动员与传播媒介、参与者的成分、“学运”与政党之间的关系、“学运”规模和产生的影响等7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台湾“学运”从缺乏主体性到获得自觉,力量在不断壮大,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而其对于两岸关系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研究台湾“学运”有助于我们了解台湾社情民意及可能出现的种种挑战.更好她推动两崖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3.
3月18日,台湾第十任“总统”选举揭晓,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以497.7737万票、39.3%的得票率当选“总统”。民进党上台,是台湾政坛的空前巨变,将对岛内的政治生态、政党政治、统独走向产生巨大冲击,也为两岸关系投下了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14.
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因素。如果我们将太平洋彼岸的中美关系视作是“大两岸关系”,那么台海之间则是一种“小两岸关系”。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大两岸关系紧张,小两岸关系就必然紧张;大两岸关系缓和,小两岸关系也必然缓和。大两岸关系中的美国,常常根据自己的国家战略利益来制定自己的对华政策,从而不时涉及小两岸关系。小两岸关  相似文献   

15.
2012年4月马英九访问非洲时过境印度孟买,有学者将此解读为台印关系的重大突破。应该承认,马英九过境印度是在近四年来台湾与印度关系发展颇为热络与上升的背景下实现的。而台印关系的发展不仅是双方政策推动的结果,更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政治互信增进的背景分不开,未来台印关系的发展亦有赖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的巩固。  相似文献   

16.
一九九六年台湾局势与两岸关系吴能远从历史学的角度考察,1996年将会作为两岸关系发展中一个极其关键的转折年头而被深入探讨。这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逻辑的必经的关头。双方的斗争高度集中在是否坚持“一个中国”或主权问题这一政策底线上,从而引发了一场实力的...  相似文献   

17.
1996—2005年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不平凡的10年,贯穿这10年发展的主线是两岸围绕要不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进行复杂而激烈的“统独”大对决,10年的较量测试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各方的底线和能量,大陆牢牢掌握打击、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战略优势和有利条件,美国插手台湾问题的程度加深,“台独”走向衰落。这10年是两岸关系发展无法回避的必经阶段;对大陆而言,“促统”越不过“反独”的阶段;对台湾而言,  相似文献   

18.
7月9日,李登辉接受德国一家广播公司采访时公然宣称,两岸关系是“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李登辉周围的有关人员也随声附和,说两岸关系已从“两个对等政治实体”走到“两个国家”。这是李登辉在两岸关系上走出的危险一步。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八项主张中,第一项就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由此可见,两岸关系中争论的核心问题,就是主权能否分享和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本文拟从国际法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此…  相似文献   

19.
2000年3月18日,民进党的陈水扁上台执政,迄今已经一年多了。一年来的两岸关系十分吊诡而复杂,基于种种原因,尤其是祖国大陆对台湾新当局并没有采取激烈的反应,而是“听其言,观其行”,两岸关系也因此而暂时获得相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台湾政党轮替有着特别深刻的意义。民进党惨败下台、国民党重新执政标志着台湾人民对于台湾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路线的选择。随着选举结束,两岸关系僵局迅速打破,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中制造紧张、强硬对抗的路线遭到放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努力目标并展现出良好的势头。从历史角度考察,新形势下的两岸关系是两岸关系历经多年的曲折之后的回归正途,是一种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