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晨阳 《思想战线》2008,34(1):119-120
1986年,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多边外交"政策.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又进一步提出要"积极参加"多边外交并"发挥建设性作用".在这以后,中国在周边地区的多边外交蓬勃展开并成为总体外交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2005年中国外交的一个最大背景是中国自身的日益崛起。2005年,中 国外交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加强,“中国因素”日益深刻影响着国际格局与各 国外交。 和平崛起背景下的中国大外交 2005年中国政府继续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 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战略部署,在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 家外交和多边外交四大领域积极主动,取得了新成就。  相似文献   

3.
2015年,中国外交活动遍及世界七大洲,双边与多边外交齐头推进,全面开花,成果累累,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大幅提升。这一切,充分展现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功与风采。  相似文献   

4.
“软实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软实力提升之快已引起世人关注,中国软实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文化外交、多边外交、对外援助政策。  相似文献   

5.
2014年11月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格外繁忙的月份。本月在中国、缅甸和澳大利亚举行了三个重要的多边会议——APEC、东亚峰会、G20峰会。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外交风范得到更多的展示,与此同时,凭借实力,中国实现了具体的经济、外交和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1989年6月至1997年11月的中美关系波澜起伏,中国政府坚决抵制美国的对华制裁措施,同时积极寻求同美国接触的途径,从秘密外交到公开外交,由民间外交推动政府外交,通过多边外交促进双边外交。在此过程中,中国政府重申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还为建立稳定的中美关系作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21世纪中美关系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的中国对美外交政策,表明中国外交更加成熟,处理对外问题的艺术更加高超。  相似文献   

7.
2006年11月,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2006年国际形势研讨会”上,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面带喜色:”2006年是中国外交丰收年!”如果从“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战略格局来看,一年来,中美、中俄、中欧关系稳定发展,中日关系逐步改善,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战略协作更趋深入。在“多边舞台”,中国的表现更是抢眼,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五周年峰会、中国与东盟建交15周年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三大峰会把中国外交这部交响曲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8.
回眸去年国际外交舞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以周边为首要、发展中国家为基础、大国为关键的外交思路,积极主动开展双边外交与多边外交,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尊严,增进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加强了与国际社会广大成员的互利合作,促进了地区和国际和平,为国内经济建设营造了一个适宜的外部环境,也展示了  相似文献   

9.
青年外交是国际交往中存在的青年现象,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外交是国际政治演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国家间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国家外交活动走向多元化的重要标志.青年外交日渐呈现出由边缘走向中心、由补充走向主流、由双边走向多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多边主义是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本文从多边主义的概念与内涵出发,简要分析了其历史演变过程,并着重探讨了随着全球化和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多边主义的理论。开展多边主义的研究,对国际关系中的多边外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