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服务型政府建设需着眼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华 《唯实》2015,(3):72-7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序幕。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有益路径。近年来,无锡市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服务型政府的服务体系方面的典型实践,对于研究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服务体系问题,有着重要的"范本"意义。一、无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服务体系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王咏红 《唯实》2005,(10):53-55
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无锡实现“两个率先”,重点和潜力在农村,差距和难点也在农村。根本之策和关键之举是实现无锡发展、创新的“五大体系建设”,切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3.
《天津支部生活》2008,(7):38-38
蓟县县委在深化新农村建设“五比三创一考评”活动过程中.坚持把提高农村干部的比创先进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作为重要任务,分两批组织80乞创建工作先进村党支部书记赴新农村建设先进地区山东潍坊和江苏无锡进行培训学习。在外出期间,他们聘请当地党校老师,分别就新农村建设经验、发展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旅游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工作以及新时期党建工作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讲解,同时还实地参观了江阴市华西村、寿光市三元朱村等7个先进村、  相似文献   

4.
去年下半年,我对无锡三县(市)及郊区的部分乡镇企业作了一些调查,实地考察了一些企业和项目,听取了乡镇及企业的领导干部和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意见。一个深刻的感觉是,无锡乡镇企业在调整中继续发展,在改革中不断前进,进入90年代后继续保持稳健、持续发展的势头。 可喜的变化 成功的经验 近几年来,无锡乡镇企业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认真总结经验,正确认识自己,进一步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加快了乡镇工业的战略转变进程。这种转变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结构调整工作进展较快、产品上档次,企业上规划的趋势明显。治理整顿中乡镇工业始终突出发展提高的指导思想,加快投  相似文献   

5.
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提出了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之后江苏省委、省政府也作出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在此背景下,无锡等四个城市以及有关开发区被列为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城市(区)。这是无锡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性机遇。我们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探索新经验、勇当先行者。一、把创新作为无锡发展的主战略近几年来,无锡市一直坚持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科技事业有了较大发展,科技进步对经…  相似文献   

6.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8):F0003-F0003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地处无锡新区的中心位置。这里是泰伯故里,梅里古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是科技前沿,产业高地,科教新城,国际都会。现代科技文明与江南吴地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相得益彰。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无锡新区综合排名已连续多年位列国家级开发区前列,走出了以“开放融合、高端突破、创新转型、产城一体、亲商富民”为特色的区域现代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晏青 《当代贵州》2011,(18):26-27
为进一步提升全省广大干部经济建设能力。大力建设发展型干部队伍,贵州省委组织部按照“4515”大培训计划的安排部署,大规模选派了近百名来自全省各县(市、区)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干部远赴无锡,学习借鉴无锡、苏州、宿迁等地在区域经济发展、开发区建设、城镇化建设、旅游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理念。  相似文献   

8.
黄莉新 《唯实》2014,(5):4-7
<正>改革开放以来,无锡抢抓机遇、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开启了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发展大局,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创新的号角。当前,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步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风险矛盾的凸显期、负重前行的拼搏期,迫切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城乡生产要素集聚与分流,促成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也是以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彰显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共建共享促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序过程。近年来,处在"长三角城市群"中间位置的无锡,在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供给中,稳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的扩面提标,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体育的服务体系,对"民生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出了创新性探索。结合无锡经验叙事来看,地方政府在新型城镇化中,应围绕民生共享理念,开拓一条有产业支撑的"公共服务民生共享"路子,使得公共服务创新从不均到共享,从片面到全面,从区隔到科学,从补缺到普惠。  相似文献   

10.
<正>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源起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无锡轻工业学院、无锡轻工大学等发展时期,2001年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1年5月,是在江南大学原挂靠在法政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的基础上组建而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无锡日报报业集团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制定和落实《无锡日报报业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着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加快人才强企,努力使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成为全国报业改革的先行者、全省新闻事业的排头兵、全市文化产业的主力军,打造全国一流的传媒集团。一、率先建成人才强企是报业集团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正>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地处无锡新区的中心位置。这里是泰伯故里,梅里古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是科技前沿,产业高地,科教新城,国际都会。现代科技文明与江南吴地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相得益彰。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无锡新区综合排名已连续多年位列国家级开发区前列,走出了以"开放融合、高端突破、创新转型、产城一体、亲商富民"为特色的区域现代化发展之路。岁月匆匆,斗转星移。作为"高新区办学,办在高新区"的高职院校,自建校以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创造”与“中国制造”只有一字之差,内涵却有很大差别。“中国创造”的核心目标是建立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民族企业,增强本民族的科技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锡新区自1992年启动建设以来,始终坚持引进和创新相结合的发展原则,不断完善创新载体建设,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在2004年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考评中,无锡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和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均居第二位。一、高起点建设“中国创造”的载体新区在开发建设初期,即…  相似文献   

14.
张晓东 《唯实》2003,(8):109-111
2001年9月召开的无锡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增创新优势、增强竞争力"的"双增"主题.一年多来,"双增"主题已深入人心,成为无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强音,并在实践中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有力地推动了无锡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世纪风采》2006,(3):34-37
无锡作为江苏发展的重要板块,苏南发展的重要一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日益发展成为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无锡人民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矛盾。  相似文献   

16.
1948年冬,以荣德生为代表的无锡大资本家群体,面对国民党军事上节节败退,政治上腐败不堪的时局,是选择留在家乡,还是将工厂、资本迁移至海外发展,成为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他们想继续为家乡出力,而不愿去国外做白华。在阅读了《新民主主义论》等油印文章后,荣德生、钱孙卿等主要民族资本家及代理人明白了中共的政策,他们委派钱钟汉为代表赴苏北与中共接洽谈判,并得到陈丕显、管文蔚等中共苏北领导人的正式回话,最后选择了留在家乡,与中共合作一起建设和发展新无锡。  相似文献   

17.
《当代贵州》2013,(6):9-9
2月1日,由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政策创新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研讨会上,来自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江苏无锡、福建平潭、深圳前海等84-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代表,分别介绍了试验区建设的主要经验、政策创新等。来自全国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人才研究专家学者,专门围绕“广州南沙一深圳前海一珠海横琴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如何建好“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提出了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晓东 《唯实》2003,(9):109-111
2001年9月召开的无锡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增创新优势、增强竞争力“的“双增“主题.一年多来,“双增“主题已深入人心,成为无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强音,并在实践中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有力地推动了无锡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正>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国有公办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从2012年起试办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2014年开始招收首批国际留学生。学校开设与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相适应的专业45个,其中本科专业6个,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2个、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6个、省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  相似文献   

20.
土地革命时期,党在苏区开展政权建设、军队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成绩斐然,经验丰富。这些经验主要有:党的领导是苏维埃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发展教育是苏维埃文化建设的基础;从实际出发是苏维埃文化建设的正确选择。认真研究苏维埃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