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我国大陆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土地征收已成为我国大陆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种获取建设用地的方式。但随着征地需求的快速增加,农民财产权利意识的逐渐觉醒,土地征收已成为多方利益主体角逐、多种社会矛盾交织的集聚点,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制约性瓶颈。土地征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为解决土地征收问题,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从立法层面对土地征收给予完善的制度支持,台湾与大陆有相同的文化传统、相似的基础家底,土地征收制度对大陆非常有借鉴意义。土地征收中的矛盾抗争也曾困扰着台湾社会,现在冲突也偶有发生,但台湾对土地征收规定了严格的程序要件,已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解决土地征收的立法机制与处理机制。本文分别从土地征收的条件、征收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征收的程序及救济等四个层面予以分别阐述。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土地征收制度应该严格执行"公共利益"的范围要求规定,讲经营性建设和公益性建设有效的进行区分和辨别。同时严格按照市价进行补偿,使得农民可以从土地征收中获得实际收益。当然这个也是经济学中资源有效配置对于土地征收的合理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农村土地的征收范围也越来越大,许多农民因土地被征收而失去生活来源。虽然国家制定了许多法律政策来保护失地农民权利,但是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却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4.
据《人民日报》4月8日报道:2005年,清欠征地补偿费成果基本得到巩固,征地中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基本得到遏制。各地普遍提高了征地补偿标准,为被征地农民增加补偿费2.3亿元,江苏、浙江等十几个省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全国已有300多万被征地农民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税务研究》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1987~2001年,我国平均每年被征用的土地为214万亩,专家的推算是每年通过耕地征用补偿不足向农民索取的“暗税”至少有1712亿元。这还没有考虑土地的市场价。由此带来的社会矛盾已经成为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巨大隐患。除了提高征地…  相似文献   

5.
杨静 《法制博览》2013,(9):210-211,16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我国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不健全导致征地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本文分析了我国土地征收法律现状以及在土地征收补偿过程中存在的法律制度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完善路径,以期为完善我国农用地征收补偿法律制度提供一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6.
杜姗珊 《法制博览》2013,(2):222+192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地征收面积日益增大,目前农地征收补偿方式实行一次性货币补偿为主,在重新就业、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补偿不能落实,拓宽补偿方式并使其行之有效,以满足不同被征收农地农民的不同需求,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7.
张墨宁 《南风窗》2011,(21):66-68
城市化越是紧锣密鼓,集体土地被"国有化"就越严重,更多的农民将在所谓的"公共利益"面前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田园和屋舍。然而,让农民与政府产生冲突的原因往往并不是征收行为本身,而首先表现为补偿不到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改造和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土地征收越来越不可避免,且征收数量越来越多。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土地征收过程中侵犯农民土地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组调研发现,农村土地纠纷已取代税费争议而成为了目前农民维权抗争活动的焦点,因征地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已占全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65%以上,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但是在此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盲目扩大新型城镇、强拆农民住宅、随意征收农民宅基地、肆意征占农民土地等损害农民财产权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从而危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政治稳定。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要从建立健全农村现代产权制度、改革征地制度、摒弃土地财政、改革国民财产分配体制、保障农民工工资性财产稳定增长机制等路径入手,稳步推进,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土地被过度占用的现象很普遍.土地被过度占用有广泛的根源,也有许多危害.为此,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并从适度推进城镇化、保护基本耕地和农民生存权益、监管城镇用地规划和非农土地利用效率、改革现有财政体制、科学确定征地补偿价等角度寻求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各地发生的征地拆迁悲剧反映出我国农村土地征收立法规则的错位和缺失,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立法迫在眉睫,而公共利益的界定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各个国家在土地征收立法中对公共利益的界定方式和土地征用的范围、程序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我国要加强相关立法公共利益条款的法律适用性,在《集体土地征收条例》出来之前先行修改《土地管理法》。  相似文献   

12.
小产权房是农民主动规避政府征地制度对其利益损害的方式。特别是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地价不断升值,城郊区的土地隐性收益迅速上涨,农民会团结起来主动寻求土地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陈艳利 《法制博览》2013,(4):215-216
公共利益是启动土地征收的实质性要件,而我国立法并未对公共利益的范围进行清晰的界定。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立法、学界研究和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公共利益范围的界定提出几点建议,旨在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  相似文献   

14.
尹鸿伟 《南风窗》2008,(5):41-43
成渝土地改革揭示了同一个基本问题:土地市场化走什么路径?是继续沿用国家征地制度;还是让农民以土地要素参与城市化,分享增值收益?成渝两地政府应该放远目光,在解决好农民问题的同时把更多的土地储备起来,承接未来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国家大量地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土地拆迁安置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多个环节上易发生渎职和贪污受贿行为。目前,征地拆迁领域已成为职务犯罪高发、易发领域,造成举报、信访增多,影响社会稳定。本文通过对职务犯罪易发环节、成因和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职务犯罪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国家立法从农民生存和社会稳定角度出发禁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而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缺乏资金需要发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融资功能,二者间的冲突亟待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作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的研究,针对制约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实现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以期更好地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  相似文献   

17.
高新军 《南风窗》2011,(18):23-25
农民最主要的财产就是土地。如果农民的土地可以被政府或者其他社会集团随意调整、侵占、剥夺,他的权利就很难实现。最近,《土地管理法》修订引发热议。一个调子是,"重点要保护农民权益"。但在城市化、征地拆迁、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却利益受损的背景下,如何做才算、才能保护农民  相似文献   

18.
房屋征收部门对房屋征收实施单位在委托范围内实施的房屋征收与补偿行为。房屋征收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代表国家对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所有的房屋进行强制剥夺所有权,因此政府相应地遵循公平和等价有偿原则给被征收人以合理补偿,保障其可以获得新的产权,这就是征收补偿。本文分析了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现状,由特殊到一般,我们通过案例探讨在补偿标准的制定及施行上的改进方向,公平原则在补偿的实施中如何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社会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征地拆迁补偿款的数量、范围、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扩大,征地拆迁领域俨然已经成为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重灾区"。本文试通过查办案件的经验做法抛砖引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卓勇良 《南风窗》2007,(21):72-74
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造成一块土地三种价格:农地征用价格、工业用地价格和商业用地价格。同样一块土地因为土地性质的转换就会产生大幅度的土地增值,形成巨额的利润空间。而巨大的征地利润,形成圈地冲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